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經濟現狀及發展策略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體育作為一項產業,在日趨發展的經濟社會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巨大的產業價值。國務院明確將體育產業列為第三產業。同時,國家體育總局也增設了體育經濟司。體育經濟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1體育經濟的基本概念及范圍
1.1體育經濟的概念
體育經濟是指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出發,把大眾的體育生活和與此相關的經濟行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一項特殊的產業來發展。而相對的體育產業,指的就是以活動的形式向全社會提供各類體育服務的行業,是體育服務業的總稱。
1.2體育經濟的范圍
體育是作為一項運動而發展起來的產業經濟,但卻不是一項單獨的產業,它和其他產業的關聯度高。相對于其他第三產業,產值較高,國際化范圍也比較廣泛。主要涉及的領域有體育賽事的舉辦、各項賽事的贊助、體育運動健身設施建設、體育用品的經營、體育旅游的發展等。
2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但還處于起步階段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GDP增長顯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國體育經濟也隨之發展起來。不斷承辦國內外各項體育賽事,各種大中小型體育場館建設初具規模,相關體育消費也有了明顯增長。
但是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仍處在起步階段,廣大群眾的體育消費觀念仍未得到較大的轉變,總體消費能力和水平都處于較低的水平,各項體育消費結構也不合理。
2.2體育經濟地區發展不均衡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地區經濟發展有較大的差異,在基礎經濟還未得到全面發展時,很難顧及到體育經濟的發展。同時,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消費者收入水平不同,消費結構也有很大的不同。低收入的人群無暇顧及體育消費。
2.3體育人才嚴重不足
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的另一原因是我國高素質的體育人才嚴重不足。高素質的體育人才不是指高水平的運動員,而是指具有經營管理背景的高素質體育經營人才。我國目前體育經濟市場中缺乏的正是這種知識結構合理、了解體育經濟、具有市場發展眼光的體育企業家。
2.4缺乏相關的政策扶持
我國明確將體育產業列為第三產業第三層次的發展范圍,但目前我國對體育經濟市場的發展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歐美等體育經濟發達國家,政府為扶植本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都相應地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如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接受的捐贈或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政府給予不同程度地稅收減免。此外,若企業出資贊助體育比賽,可將這筆支出算作企業生產成本或廣告支出。
而我國對此的扶植力度遠遠不夠,體育經濟在發展時很難享受到政策優惠。
3對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環境的SWOT分析
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已初具規模,但是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障礙。因此,對我國體育經濟發展內部環境的優勢因素、劣勢因素和外部環境的機會因素、威脅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將對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1體育經濟發展的優勢分析
3.1.1我國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
我國體育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幅增長,從2003年投資107億元到2008年的248億元,6年平均增長率高達20.8%,總計體育產業和設施建設投資達到849億元。2004年,我國共有各類體育場地850080個,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6.58個,比1995年增加了1.58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03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了0.38平方米。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建成投入使用的情況,保證了我國體育經濟的快速發展。
3.1.2我國各類型體育賽事承辦經驗豐富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國不斷承辦各項體育賽事。奧運會、冬奧會、亞運會、大學生運動會等其他各類國際性大型賽事,全運會、CBA、足球賽、各項國內的錦標賽和超級聯賽等積累了承辦各類大小體育賽事的經驗。
這些賽事的舉辦也讓我們積累了體育經濟市場的開拓經驗和其他相關產業的運營經驗,如旅游業、交通運輸業、運動器材用品加工業、品牌運動服裝鞋類加工業、飲食服務業等的發展,促進了體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3.2體育經濟發展的劣勢分析
3.2.1我國體育經濟市場化程度較低
我國目前體育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較低。體育賽事、體育場館建設等市場機制尚未完全建立,主要依靠政府投資、運作,民營資本運作較少。而政府運作往往形式單一,缺乏多樣化。
此外,體育籌資方式來源也較單一,主要是體育彩票的銷售、體育賽事門票收入、各類體育場館的開放收入等。體育經濟資本市場運作發展遲緩。
3.2.2體育產業結構發展不協調
我國目前體育市場機制不夠健全、市場體系尚不完善、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缺乏支柱性產品、產業的支撐,體育產業結構發展不協調,如體育賽事的舉辦、各項賽事的贊助、體育運動健身設施建設、體育用品的經營、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各自為陣、參差不齊,缺乏規模效益和整體的觀念,造成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利用效率低下。加之缺乏相關政策法規的扶持使我國體育經濟在發展時市場競爭力不強,不利于體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3.3體育經濟發展的機會分析
3.3.1我國總體經濟的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總體增長較快,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溫飽、教育等基本支出基本得到了滿足,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明顯增多。因此,人民對體育消費的需求也會相應有所增加,給體育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機遇。
此外,國家總體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的穩定,使得政府有精力、有財力投資于整體的體育市場經濟建設中來,也會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
3.3.2我國體育經濟開發的領域不斷拓寬
我國體育經濟所涉及的領域不斷的拓寬,從以前單一的舉辦賽事、開放運動健身場所逐漸拓展到體育娛樂、體育營銷等多種形式。此外,依靠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業已成為我國目前不少城市的發展計劃,如北京奧運會舉辦后,奧體公園、鳥巢、水立方等不僅成為以后承辦大型體育賽事及文藝演出的重要場所,更成為現在北京旅游的重要參觀景觀之一。這些體育資產和資源顯示了其潛在的市場優勢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3.4體育經濟發展的威脅分析
3.4.1“后奧運經濟”的消極影響
2008北京奧運會刺激了國內體育用品業和體育服務業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有利于體育產業市場的擴大。不僅促進了我國各項經濟的發展,對體育經濟的發展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后奧運階段”是各種奧運經濟風險最容易暴露的時期,之前在前奧運階段、奧運階段所進行的投資(過度投資)以及各種體育消費在奧運會結束后都出現萎縮,極易導致低谷效應。
3.4.2經濟全球化帶來各國體育經濟的競爭
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在體育領域的競爭不僅局限于體育賽事的競爭,已逐漸開始發展為對各項相關體育產業的經濟的深層次擴展。這種競爭一來表現在各國政府對體育經濟的政策、管理方式、管理效率等政府職能的發揮,這直接影響其在體育經濟領域的發展;二是外資企業的進入,各種體育品牌、各種體育俱樂部、各項體育健身場所等國外經營比較成熟的企業進入我國經濟市場他們將是我國體育經濟市場的競爭較大對手,這些都將會給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帶來威脅。
4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策略
4.1加強我國體育產業化經營
促進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首先要加強我國體育的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體育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加強體育品牌建設,對我國現有的體育基礎設施實行多元化經營,促進體育經濟市場化發展。
4.2保證“后奧運經濟”的發展
充分利用北京奧運經濟的余熱,引導人們積極投入到各種體育健身娛樂活動中來。此外,北京包含各協辦城市的體育場館設施一流,在經營時應不局限于承辦各類體育賽事,也應舉辦各種大眾性的娛樂活動(如演唱會、大型娛樂節目等)或利用體育場館舉辦各種大型會議、大型展覽會等,來促進“后奧運經濟”的正常發展。
4.3完善我國體育經濟發展政策
為保證我國體育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育產業結構發展的協調,我國應在政策上給予體育產業一定的優惠和扶持政策。促進各項體育經濟所涉及的范圍均衡發展,形成規模效益,如在稅收方面給予減免政策,在資金方面給予低利率貸款政策等。
此外,扶持民間組織,引導民間資本流向體育產業也是促進我國體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引入競爭機制,使體育經濟在市場化的環境中更好更快的發展。
4.4培養高素質體育經營管理人才
人才是發展的關鍵,我國要使體育經濟得到真正的、持續的發展,必須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這類專業人才不僅要對體育產業、體育經濟有著較深刻的了解,又應對國內外體育經濟領域的競爭環境有著全面的了解,同時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的知識背景的復合型人才。
有了這些保障,才能使我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世界體育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跟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在世界體育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