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運行安全和社會經濟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青島市疾控中心在防控肺炎疫情境外輸入工作中以強化制度建設為保障,通過閉環管控、信息共享、海空聯防以及能力提升,實現了肺炎疫情防控關口前移,既有效防控了境外疫情輸入,又保障了復工復產等經濟社會平穩有序,對口岸地區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借鑒參考意義。
關鍵詞:病毒肺炎;口岸地區;疾控機構;境外疫情輸入防控
病毒(SARS-COV-2)是過去20年中出現的第3種人類冠狀病毒,傳染性強,導致病毒肺炎疫情快速擴散[1]。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23日,全球已有超200個國家和地區報道發現肺炎確診病例,病例總數超過2300萬人[2],已呈全球大流行態勢[3]。青島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雙港口口岸城市、旅游城市,全市常住人口近千萬[4],人口密度大。隨著近期多個國際性峰會、論壇等重大活動在青島舉辦,境外人員往來加劇,全市外防輸入壓力進一步加大。如何筑牢口岸防線,實現從“國門”到“家門”的全鏈條閉環管理,是青島整個疫情防控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為此,青島市疾控中心按照山東省、青島市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統一部署,全員參戰、晝夜不息,以高壓態勢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傳染源、阻斷了傳播途徑、防止了疫情擴散,防控效果顯著。本文將主要介紹青島市疾控中心防控肺炎疫情境外輸入工作的主要做法經驗與成效,以期為國內外其他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提供借鑒經驗。
1具體做法與經驗
1.1建立制度保障,健全組織架構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5]。應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首先要發揮制度的力量。自2020年1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視頻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來,青島市疾控中心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成立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組織體系,設立“一辦八組”,包括指揮部領導小組辦公室、疫情防控組、應急檢測組、應急消殺組、生物安全與生物樣品轉運組、宣傳與健康教育組、綜合協調保障組、區市聯動組、專家組,實行全員24h應急備勤,重要崗位24h全天候作戰。為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新要求,青島市疾控中心按照“總體穩定、適度調整、突出重點、精簡高效”的原則,適時調整疫情防控指揮部運行機制,建立常態化防控工作機制,并迅速成立機場防控專班,與青島市城陽區疾控中心、機場檢疫組并肩作戰,協同做好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全面加強聯防聯控,深化與海關、邊檢、機場等部門的溝通協防機制,并足額配備疫情防控力量。同時,指導各區(市)疾控中心迅速建立起機動混編、上下聯運、高效運轉的綜合防控體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1.2強化關口前移,消除防控隱患
隨著全球疫情持續擴散,我國各邊境口岸城市面臨的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驟然加大。為織密境外入青人員管控網絡,守好入境管控第一道防線,青島市疾控中心第一時間制定肺炎留驗站建設標準與流程,指導交通、口岸部門在全市重要交通樞紐與節點設立115個醫學留驗站,并加大省市協查力度,嚴格把控機場、碼頭、高速公路等疫情輸入關口,阻斷傳染源頭。利用市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入境人員數據庫及口港口岸入境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實時獲取入境人員信息,有效甄別高風險旅客,大幅提升了口岸防控精準度與人員排查效率,同時確保了疫情防控相關數據儲存及共享環節信息安全。研究表明,隱性感染者(即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但因其隱匿性和傳染期長短、強弱、傳播方式的不確定,成為肺炎疫情防控的隱患點[6]。為有效識別和攔截入境無癥狀感染者,嚴防本土關聯病例發生,青島市疾控中心在早期就介入到口岸防控工作中,全面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力度、擴大采樣種類,充分運用技術優勢堵住在入境人員轉運、隔離、就醫等重點環節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加強與各部門緊密配合,一是要求所有入境來青人員需提前3d報備,入境后直接按“點對點”劃分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值班區(市)集中隔離點進行診治或隔離觀察;二是在隔離期間嚴格落實3次核酸檢測、1次血清抗體檢測,對出現發燒等異常癥狀人員,由救急系統負責直接送至定點醫院診療;三是要求所有入境來青人員隔離期滿且檢測合格后方可解除隔離,并由目的地區市“點對點”接回居住地,隨后納入社區疫情防控體系,繼續施行14d居家健康管理。這三方面要求的落實,有效實現了遠端防控、海空運輸、口岸檢疫、分類轉運、集中隔離、社區防控全流程無縫隙閉環管理。
1.3發揮技術優勢,嚴守“空中大門”青島流亭國際
機場是我國十二干線機場之一,每年旅客吞吐量超千萬人次[7,8],且乘客來源復雜,人員流動面積廣,疫情溯源困難。隨著青島市入列北京國際航班第一指定入境點政策的實施[9],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壓力進一步加大。3月12日,全市疾控系統緊急組建流行病學調查隊伍,選派24名專業技術人員入駐青島流亭機場,該隊伍由6名市級疾控中心和18名區(市)疾控中心專業技術骨干聯合組成,負責協同海關等部門嚴格落實對所有機場口岸入境、國內重點區域及其他口岸入境轉機人員的“三查三排一轉運”制度,做到“八個100%”:對所有入境航班100%登臨檢疫、對所有入境人員100%健康申報核驗、100%兩次體溫檢測、100%醫學巡查、100%流行病學調查、100%醫學排查、100%采樣核酸檢測、100%集中隔離。同時,全面優化通關流程,對所有入境國際航班安排專用機位、廊橋和通道;在指定安全區域完成入境人員檢疫程序,并第一時間進行樣本采集與核酸檢測,同時做好人員信息登記、推送工作。截至8月25日,由市(區)兩級疾控中心和各醫療機構組成的機場應急隊伍共對來自日本、韓國、英國、美國等地區的173架次航班進行了全面排查,出動流行病學調查31110余人次,采集樣品35610余份;累計對分布在各區市入境集中隔離的30178人進行采樣和核酸檢測,檢測77174人份,發現73例陽性,并對其涉及到的25架次入境航班的2146名密切接觸者開展了流行病學調查與采樣檢測。
1.4堅持因地制疫,守好“海上通道”青島作為國內
為數不多的雙港口城市,海域面積近1.22萬km2,海岸線863km,每天面臨來自世界各地的船舶入境,港口人員密集、流動性強,對于疫情防控是極大考驗。為守好“海上通道”,保障國民經濟運輸生命線,自2月26日我國出現首例境外輸入病例以來,青島市疾控中心充分發揮專家團隊技術參謀作用,迅速組織專家針對境外輸入疫情開展重點研判,第一時間建立與海關、港口、檢疫部門、海事部門的協同合作機制,強化入境船舶在港管理,共同構建起海上聯合管控體系。船舶在港期間,只設立一個上下船通道,無特殊情況禁止船員登岸,堅決杜絕港口作業人員與靠港船舶船員密切接觸。在隔離期滿后,對離船入境人員開展全流程管控,嚴格篩查離船入境人員信息,對離船入境人員一律進行核酸初篩,以提前發現處于臨床初期的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7月16日,青島市確診首例海上境外輸入病例,全市國際貨輪入境人員管理機制迅速啟動響應,涵蓋患者入境救治、船員錨地管理、定期核酸檢測、部門協調聯動等多個環節,實現了境外風險精準研判、海上口岸精準布控、感染者及密切接觸者精準發現。
2防控能力提升
在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青島市疾控中心主動適應常態化防控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能力提升滿足全市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需求,為保障全市復產復工等經濟活動平穩開展有序做出了積極貢獻。
2.1實驗室核酸檢測能力提升
疫情防控之初,青島市僅市疾控中心一家機構開展實驗室核酸檢測。1月17日夜間,山東省首例病人進入我市,接診醫院報告疑似病例后,市疾控中心迅速啟動樣本檢測程序,判定核酸陽性,充分發揮了實驗室關鍵時刻一錘定音作用。為滿足常態化防控需要,青島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及時調度,市疾控中心及時指導培訓,在較短時間內拓展了核酸檢測實驗室,形成了以市疾控中心為主導、以39家檢測機構為支撐的實驗室檢測網絡。目前,全市最大日檢測能力達到26000余人份,較疫情防控之初實現了百倍增長,全力保障了市民核酸檢測需求。截至8月25日,全市實驗室檢測網絡共完成各類樣本檢測1877519份,開展環境檢測6000余份。為落實“四早”措施,及時救治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
2.2流行病學調查能力提升
全市203名流調隊員晝夜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處置,對發生的每一例疑似和確診境外輸入病例他們均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詳細了解患者接觸史、旅行史和活動軌跡,防范入境人員故意隱瞞病情。市疾控中心會同市公安、國家移民局、交通部門及社區建立聯防聯控信息共享機制,創新運用市區聯動分級協查制度與多種流調手段,對每一例確診病例開展大數據搜索,確保所發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全部線路清晰,有效阻止了疫情擴散,減少了疫情增量。自3月10日報告首例肺炎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以來,青島市共報告境外輸入病例73例(均為主動排查發現,無聚集性疫情發生),其中確診病例36例,無癥狀感染者37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218人。共報告境外輸入關聯病例5例,已全部治愈出院。
2.3疾控專業人員綜合素質能力提升
疫情來勢洶洶,疾控機構防控壓力陡增,在短時間內不能增加疾控專業人員的情況下,提升專業人員能力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青島市疾控中心通過提升“三個能力”,鍛造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專業隊伍,大幅提升了防疫戰斗力。一是提升砥志研思、精益求精的專業能力。利用微信群、公眾號、手機APP等平臺,對一線員工開展內容豐富、立竿見影的專業技能培訓,并積極組織參與國家、省疾控中心召開的疾控大培訓,實現線上線下交叉式培訓。二是提升全員參戰、共克時艱的團隊協作能力。機構內部建立專班工作機制,打破原有科室界限,利用多專業協作的優勢彌補人員不足,市區兩級疾控采取駐點協同作戰方式,上下一體聯動,最大限度凝聚防控合力;專門成立后勤保障組,力克交通不暢、物資短缺等諸多困難,24h做好日常飲食、值班住宿、安全保障、健康監測等后勤服務工作,彰顯抗疫凝聚力。三是提升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抗壓能力。充分發揮各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體黨員打頭陣、做表率。全員24h應急備勤,重要崗位24h在崗運轉。截至8月25日,已連續堅守222d,累計加班12584人次,充分發揮了專業機構的主導作用,為全市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持久戰筑起了一道專業防線。
3取得的成效
截至8月25日,青島市已連續131d無報告本土新增病例,市區兩級疾控中心累計出動各類防控力量36214人次,所有疾控及參與防控境外疫情輸入人員實現“零脫崗”、“零感染”、“零事故”。有效處置1起境外輸入本地關聯病例,并指導多部門第一時間升級防控措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嚴防了二代、三代病例的發生。在“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同時,青島市疾控中心打出一系列“組合拳”,為口岸經濟平穩有序發展提供最大限度的疾控保障,取得了積極成效。
3.1建立助企機制,為企業復工復產貢獻專業技術力量
疫情防控工作事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在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青島市疾控中心主動上門服務,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各項疫情防控規定,并協助企業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內部防控規范,指導企業通過線上方式開展防疫培訓,全面加大防控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成立區市聯動專班與復工復產指導組,對全市重點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展現場檢查指導,指導內容涵蓋員工健康管理、重點員工管控、防控物資儲備、隔離場所設置、環境消殺等多個方面。截至8月25日,青島市、區兩級疾控機構累計指導全市各類企業及重點場所1188(家)次,發放《企業復工消毒指南》《員工防控指南》等各類指導手冊17萬余份,為穩住我市外貿外資基本盤、加快恢復企業生產經營秩序貢獻了疾控力量。
3.2消除環境風險
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公共衛生安全保障。隨著生活、生產秩序的加快恢復,各大公共場所人流量逐步回升,帶來的環境風險隱患也隨之加大。為保障公共衛生環境安全、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青島市兩級疾控中心積極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關鍵公共場所環境抽樣與進口海產品采樣檢測,全面排查污染風險隱患,保障疫情期間市民飲食出行安全及入境郵路安全。截至8月25日,累計已對全市27類環境以及199家農貿市場和194家超市開展環境及食品樣本抽樣檢測,共采集樣本47400余份,經實驗室檢測核酸均為陰性。在公共衛生安全穩定的基礎下,目前我市各大商超、農貿市場等場所逐步恢復常態,地攤經濟與夜經濟迅速興起,成為推動經濟回暖復蘇新動力。市場經濟的穩定向好發展亦為我市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經濟物質基礎保障。
3.3保障助力大型國際經貿活動
為保障各類大型國際性活動順利在青召開。市疾控中心積極應對疫情防控帶來的新變化,主動服務疫情防控大局。針對在青開展的每一場大型活動,均組織專家開展專題風險研判,分析疫情態勢、排查活動風險、提出防控建議;確定不適宜舉辦現場活動的,建議主辦方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實現“由線下轉向線上,由實地變為遠程,由集中改為分散”的轉變。這些措施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間在青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國財富論壇、中歐企業家大會、進口消費品峰會、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國際海洋節、亞洲農博會等30余場大型國際活動正常開展,助力青島、助力中國廣結全球經濟合作伙伴,創新地方經貿合作新模式。
3.4服務口岸經濟
精準防控充分釋放口岸發展活力。為服務青島市智慧港口+臨空經濟區兩大口岸經濟主導力量,保障國際、國內運輸通道暢通便利,市疾控中心及時調整防控策略,推動疫情防控從“全面阻擊”向“精準防控”轉變。對入境人員及國內高、中、低風險地區來青人員實施分級分類管控策略,全力保障機場、港口等口岸交通樞紐客運量與貨運量企穩回升,讓防控疫情對經濟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在口岸經濟的強勢引領下,青島市第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上半年GDP同比增長0.1%。青島經濟頂住疫情壓力,繪出了一條“V”型強勁反彈的曲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障[10]。
4討論
4.1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缺乏公共衛生法治保障
隨著近期境外疫情的進一步蔓延,加快構建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提供法律支撐和法治環境迫在眉睫。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全面梳理評估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規規章,統籌好基礎性法規、小切口立法以及法律、法規、規章和配套文件的銜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應急處置、應急資源協調、社會救援組織、公眾組織參與、跨區協調,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進一步細化明確,將防疫經驗成果上升為法規制度,確保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11]。
4.2肺炎疫情的復雜性與境外輸入的高風險性
使得防控形勢不容樂觀當前國際疫情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但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也需要國際交流與合作。隨著口岸陸海空管控措施的逐步放開,入境人員數量及流動性隨之加大,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驟增,給防控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建議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就地隔離制度,在隔離期內進行3次核酸檢測,特別是要重視末次核酸檢測。對14d集中隔離期滿的入境人員,要繼續做好居家健康管理,形成社區的管控閉環。
4.3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使得疾控體系短板凸顯
此次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工作暴露了疾控機構在人員配備、基礎設施建設、實驗室能力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短板,特別是隨著外防輸入壓力的進一步加大,基層疾控體系建設問題愈加凸顯。建議從宏觀層面把疾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根本性制度建設來抓,從國家公共衛生戰略高度認識疾控機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搞好頂層設計,實現疾控體系質的飛躍,增強疾控機構的話語權、社會公信力。
4.4媒體輿情引導不足致使社會矛盾與防控壓力進
一步加劇境外人員回國返青帶來的疫情輸入風險容易引發社會恐慌和負面情緒,帶來一定的經濟社會危害,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缺乏輿情引導。建議推動研究輿情引導和媒體宣傳的疫情應對方案,發揮官方媒體、民間媒體及新媒體的戰略宣傳作用,形成媒體攻堅陣地,防止出現悲情化敘事和個體化解讀,從公共利益和全局視角出發推動問題的解決。塑造正面的輿論,弘揚社會正氣,推動媒體、疾控機構與群眾間形成合力,營造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12]。
作者:張鵬 姜法春 高汝欽 單位: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