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院校家庭經濟貧困生自強教學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強教育的必要性
1嚴峻就業形勢的外在逼迫。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而言,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當前的時代已經不再是走出校門憑借一份高校畢業證和學位證就能獲得一份優越工作的時代,家庭背景、人際關系、經濟條件不可忽視的在就業過程中發揮著一定作用,家庭貧困大學生先天就不具備這些優勢條件,要想在激烈的競爭面前取得成功,只能依靠自身突出的工作能力和較強的綜合素質。然而,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綜合能力相對較弱,競爭優勢不易凸顯,而且,由于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他們的就業期望值偏高,就業矛盾交織,就業形勢嚴峻。國家和社會的幫補和救助只能解決一時的經濟困難,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狀態,要想改變命運,只能靠他們自立自強,憑借自身的強勁實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2市場對人才綜合素質高要求的壓力。21世紀的人才應具備的核心素質除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外,還應包括道德素質、學習素質、創新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信息素質等。②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僅僅只會學習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尤其是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而言,在步入大學校門之前,本身在這些方面就缺失,如果大學期間不積極主動尋求自我發展的平臺,畢業后由于自身綜合素質的缺失依然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想在大學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就必須要走出自卑狀態,自信、自立、自強、樂觀陽光把握自我發展平臺,實現從內到外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和內涵積淀。
3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本質要求。以人為本,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求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強化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最大程度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具體來說,它要求喚起并提高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并發展大學生的主體能力,在實踐中塑造大學生的主體人格。③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中開展自強教育是培養他們的自強自立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本質要求。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強教育的策略
1內強素質:注重思想引導,喚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強意識與行動。首先,引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貧富觀,正確認識和看待貧困問題。“貧困資助”不是一項榮譽,但是家庭貧困也絕不是一件丟人的事。物質貧困的產生不是學生本人的原因,沒有能力選擇出身,但可以選擇利用大學時間為自己將來改變貧窮命運鋪路。埋怨社會、埋怨家庭,因貧困而感到丟人、羞愧、低人一等,是一種不合理的認知,也無助于貧困的解決,唯一應做的是用自己的努力改變困難狀況。高校輔導員要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生活、學習上的壓力問題,使他們能正確面對各種社會壓力,正確認識自己,在磨難中使自己變得更勇敢;其次,增強貧困生的自信心,客觀認識和考量自身優點和缺點,制定合理人生目標。增強自信心是形成健康心理,培養樂觀向上人生態度的基礎。自信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成分,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充滿自信的個體能正確地認識自我,愉快地接納自我,并能主動適應社會。經濟上的貧困直接影響了貧困生的自信心,高校輔導員要注意引導他們客觀、全面、正確地認識自我,依據自身條件、精力和能力,確定發展目標,努力發掘自身的潛能,遇到困難,理智對待,保持情緒的穩定性,自立自強;再次,注重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教育,點亮感恩心靈。感恩是古今中外共同珍視的高貴品質,感恩是一種認同、一種博愛、一種積極的道德情感和生活態度。
④感恩意識是大學生都應具備的基本的意識,尤其是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來自國家、社會的資助,更應該常懷感恩之心、說感恩之話、行感恩之舉、做感恩之人。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把感恩意識轉化成自己內心的情感,并成為行為習慣,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懈進取。
2外供保障:完善多元化助學模式,積極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素質提升搭建平臺。首先,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活動的帶動作用,拓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素質拓展空間。校園文化活動對大學生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校園里有一個“比學習、比道德、比創造”的群體氛圍,將有利于困難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狀態。因此,要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踴躍參與,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搭建平臺。尤其是針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長不突出、自卑心理嚴重等問題,可以組織開展針對這一特殊群體學生的文體活動,盡最大能力拓寬他們的素質拓展空間;其次,組織特色活動,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承受困難和挫折能力的訓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及心理壓力,會碰到學業上、人際關系上、情感上、事業上等各方面的挫折。如果經常對挫折壓抑,痛苦的經驗超出個人的挫折容忍力,就會導致心理障礙或疾病。
培養貧困生的耐挫折能力,就是培養貧困生對挫折的容忍力和對挫折的超越力,使他們在遭受挫折的時候不僅有使自己的行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夠忍受挫折,并采取積極進取、明智的心理機制,戰勝挫折、獲得成功的能力。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承受困難和挫折能力的訓練,引導他們從困境中磨練自己,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肯定自己,振作自己,將經濟等各方面的壓力轉化為人生前進的動力;再次,挖掘典型,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感召帶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自立自強。“苦難”是一所大學,大學生中有很多自強不息的優秀人物和事跡,挖掘身邊的典型對帶動周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強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通過舉辦優秀家庭貧困學生事跡報告會、自強之星事跡展等活動,感召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奮進意識,培養他們不被貧困壓倒,在逆境中奮起拼搏的精神,使他們在接受幫扶的同時,樹立面對苦難的勇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作為高校里的一個特殊而不可忽視的群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培養關系著他們自身的未來與前途,也在一定意義上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穩定,我們關注他們,既解決其生活困難,又積極引導他們自立自強,這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培養德才兼備人才不可忽略的重要教育工作。我們必須明確,無論是獎、貸學金還是困難補助、學費減免,都只能是緩解他們一時的經濟困難,這些措施只能為學生起到“輸血”的作用,而只有真正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意識和品格,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貧困狀態和命運,健康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作者:李明菊 單位: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