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經濟學生的品德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對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青年學生思想觀念正發生深刻的變化。如何加強青年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必須深人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新時期青年學生思想狀況
1、政治信念模糊,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現階段進入大中專學校學習的青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階層、不同的家庭,思想素質和人生目標追求上有較大的差別。隨著新舊體制更替,他們在接受新知識、新思想、新觀念的同時,也受到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一些學生政治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差,缺乏團結協作精神。貧圖輕松、追求享受、過于強調自我價值、極端個人主義等現象頗有市場。
2、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大。目前,大中專學生年齡大多在17一22歲之間,這一階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政治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也是一定的品格修養加速形成期。這個時期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但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差,容易盲從,人云亦云,思想可塑性大。
3、社會知識缺乏,承受能力差。現階段大中專生自我認識能力逐漸提高,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成才欲,但又怕吃苦,一方面深感社會需要知識,重視人才,另一方面又學習動力不足,專業學習興趣不大。他們涉世不深,對社會了解不多,社會知識貧乏,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思想上有一種畏懼感,面對復雜的局面不知所措,稍有不如意,就悲觀失望,煩燥不安,心理承受能力差。
二、青年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
根據青年人思想、生理特點,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教育應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情感意志教育、現代意識教育等。
1、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的任務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學生解決人生理想、人生價值等較深層次的思想觀念問題。學校必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向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學生以積極、奮發向上的心態面對社會,面對未來。從樹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
2、政治教育。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決學生政治立場、政治觀念、政治信念等根本性世界觀問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政治觀。政治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進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的學習和教育,把共產主義教育作為青年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聯系當前不斷變化發展的國際國內形勢,在青年學生中突出抓好愛國主義教育這一主題,引導學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道德法制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遵紀守法、遵守公共道德、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青年學生應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積極倡導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
4、情感、意識教育。情感因素的培養是達到政治思想教育雙方內部同化的基本要素,通過以情育情,用春風化雨般的情感力量感化學生,使學生更貼近老師,更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學校要從青年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出發,深人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勤于疏導,使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人本科學的基本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青年學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質教育,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自強心理、成才心理、競爭心理,使他們成為具有良好個性品質的合格勞動者。
5、現代意識教育。現代社會突飛猛進,現代意識教育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新知識、新觀念的教育,使他們在思想觀念上跟上時代的步伐。目前,必須強化的幾種現代意識:一是效益意識,二是競爭意識,三是法律意識,四是科學發展意識。
三、如何加強中專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學校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經濟變革現實和學生思想實際相比較,出現了嚴重的滯后現象,要加強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做到:抓住一個“愛”字,突出一個“實”字,講究一個“活”字,強調一個“苦”字,提倡一個“全”字。
所謂“愛”,即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愛護學生、關心學生成長為前提。首先是政治思想上的關愛,應及時讓學生知道: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哪些是做得對的,哪些是做得不對的,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自己和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其次,在學業成績和專業技能上多幫助,要讓學生真正掌握一至二門在社會上可以立足的一技之長。再次,是在生活上多關心,把學生的困難,看成是自己的困難,經常和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把老師當成朋友。第四,在學校所有工作中,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觀點,增強教職員工的服務意識,關愛學生的理念,貫穿到思想教育的全過程,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所謂“實”,就是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多用通俗的語言,多用先進典型事列,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使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增強思想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青年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刊、櫥窗、黑板報、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媒體,通過黨、團、班活動,各類比賽,各種學生協會等形式,加強第二課堂活動,激發他們的熱情,提高他們的興趣,營造積極健康、文明、高雅的氣氛,在實實在在的活動中,用正確的思想理念影響他們,引導青年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所謂“活”,就是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切忌簡單生硬。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健康、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把優秀的思想內涵和先進的道德品質要求與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結合起來,使青年學生在自覺的參與中思想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所謂“苦”,就是學校從事思想品德教育的同志要甘于“清貧”,以苦為榮。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校教職工作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體,要加強教職工隊伍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堅定其信念,陶治其情操,樹立以愛為本的師風,無私奉獻的師德,愛崗敬業,以良好的思想素質影響學生。特別是在目前,教師的辛勤勞動有時難以被學生理解、被社會所承認的情況下,更應該提倡無私奉獻精神。
所謂“全”就是要做好青年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必須要在全社會這個大環境條件下才能奏效。首先,學校作為青年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體力量,應有計劃、有系統地組織向青年學生進行教育活動,并向社會提出思想教育的建議。其次,全社會,包括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社區、村鎮等基層單位,都要積極關心職工、居民的家庭教育問題,探索教育規律,解決思想教育中的問題,在行為歸范中為青少年作出表率。第三,加強社區公益活動場所、影視廳、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和電子游戲經營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從i寮頭上清除不良消極因素對青年學生的影響。第四,加強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學生影響深遠,家庭教育與學校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進青年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