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發展指標評價的區域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口的發展應該表現在它的數量對資源、環境、經濟與社會的適應度上。該研究選取了5個指標,即R1常住人口(萬人),R2人口自然增長率(%),R3社會從業人員(萬人),R4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社會從業人員比重(%),R5失業人數(萬人)。對人口發展的5個具體指標數據運用Eviews6.5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結果:第一個成分R1占總方差的56.05%,第二個成分R2占總方差的24.18%,第三個主成分R3占總方差的13.96%,前三個成分占總方差的94.19%。因此從原有的5個指標中選出3個主成分R1常住人口,R2人口自然增長率,R3社會從業人員。接下來繼續對已經選出的3個主成分進行分析,直接用貢獻率作為權重,構造綜合評價指數E2:E2=0.5605PAC1+0.2418PAC2+0.1396PAC3(2)運用Eviews6.5對河南省18個地市3個人口發展主成分R1、R2、R3進行計算,并按照公式(2)計算E2,得出18個地市人口發展綜合指數分別為:鄭州市1.896135,開封市-0.20825,洛陽市0.963991,平頂山市-0.37618,安陽市0.373884,鶴壁市-2.0076,新鄉市-0.05886,焦作市-0.41124,濮陽市-1.09743,許昌市-0.31614,漯河市-1.4492,三門峽市-1.02835,南陽市2.386569,商丘市0.763534,信陽市0.111514,周口市2.006133,駐馬店市0.702387,濟源市-2.2509。人口發展綜合排名前五名是南陽市、周口市、鄭州市、洛陽市、商丘市;排名比較落后的是濟源市、鶴壁市、漯河市、濮陽市、三門峽市,這和我省18個地市實際人口發展狀況基本相符。由于對指標的選取存在個人主觀因素,因此,結果不具有絕對性。
二、河南省區域社會發展指標分析和評價
社會發展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程度,建造更加安全舒適的生存環境,讓全體公民都有機會去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該系統選取了7個指標,即H1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元),H2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H3每萬人口高等學校學生數(人),H4教育事業經費支出(億元),H5科技人員數,H6每千人口醫生數(人),H7每千人口醫院床位數(張)。對人口發展的7個具體指標數據運用Eviews6.5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結果:第一個成分H1占總方差的61.67%,第二個成分H2占總方差的18.64%,第三個主成分H3占總方差的11.52%,前三個成分占總方差的91.83%。因此從原有的7個指標中選出3個主成分H1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H2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H3每萬人口高等學校學生數。接下來繼續對已經選出的3個主成分進行分析,直接用貢獻率作為權重,構造綜合評價指數E3。社會發展比較好的是鄭州市、洛陽市,比較落后的是信陽市和周口市,和實際發展現狀基本相符。
三、綜合指數分析和評價
本文在對18個地市經濟、人口、社會發展分析結果基礎之上,在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計算綜合評價指數E。我們認為在區域發展過程中三方面都很重要,綜合評價指數E可以建立如下公式:可以看出,2012年河南省18個地市發展最好的是鄭州市,其次是洛陽市;發展比較落后的是信陽市和鶴壁市,和目前我省區域發展的現狀基本相符。由于指標的取得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分析的結果并不是絕對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河南區域發展的不協調。
四、啟示與建議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河南省18個地市的發展存在差距,呈現出不協調現狀,應根據具體省情,采取相應的措施縮小差距。現提出如下建議:
1.完善區域協調機制目前,城市的發展并不完全取決于自身,還要取決于這個城市是否融入了“經濟區域”的體系之中。要對我省進行適宜的區域規劃,有利于減少盲目短期思想,實現長期全省的協調發展。要學習國外、省外先進的規劃思想和思路,根據河南省具體位置、環境和發展現狀,建立相應的城市群、城市聯盟,制訂區域協調法,協調職能和法律的規范化。制訂適宜的區域發展政策,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制訂區域財政政策、區域人口政策、區域環境政策等等,縮小差距,不能讓差距日益增大。制訂區域型空間規劃,根據當地經濟、人口、社會情況,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合理發展地區特產和產業。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要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穩定糧食生產。還要積極培養鄭、汴、洛黃金旅游線路,發展特色旅游景區,使我省各地市第三產業也得到較好發展。
2.整合全球資源以利于河南區域發展河南是全國的糧倉之一,農業發展有基礎,工業發展迅速,人力資源發達,我們要利用好這些基礎,從農業切入,發展高科技產業。也可以從黃河文化切入,發展創意產業。既可以分城市發展,也可以分南北兩個方向發展,整合各地市特色,引入省外甚至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結合國家政策合理有效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要結合世界經濟發展的態勢和趨勢,體現各地市特色、優勢。
3.提高人口素質目前,經濟發展很快,人口增長也很快,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控制人口數量,還要提高人口質量。增加有利于區域發展的優秀人才,可以通過培訓、進修等措施提高本地人口素質,也可通過有利政策吸引外部人才的流入。
4.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區域發展過程中,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一方面一些重要的資源出現短缺,環境遭到破壞,各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凸顯出來。各地區要積極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調整產業結構,更好、更快地發展現代的制造業和第三產業。推進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努力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方面取得新突破。
作者:文秀勤單位: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