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化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創新理論真正內化為高校學生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本文通過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成效不高原因的分析,來探討如何使高校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度提高,并內化于自覺行動的現實有效途徑。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機制;途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意識形態的主體,在我國的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在大學生中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十分關鍵的,但是,從目前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程度的現狀來看,發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存在的缺欠和不足,成效不高,因此,找到其中的原因,探索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實有效途徑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價值多元化,尤其是實用主義的干擾
大四學生重就業教育,大二、大三學生重專業教育,大一學生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的形成,其背后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價值的多元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也更加深入,這就造成了我國社會發展由內而外的趨向多樣化,利益格局趨向多面化,社會價值觀念趨向多元化。一方面要歸因于我國自身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則要歸因于西方紛繁多樣的價值觀念的涌入,在這種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下,大學生對于對自己價值觀的選擇變得愈來愈艱難,集體主義或者利己主義,傳統意義上的價值觀念與西方的思潮也在大學生們的腦海中相互碰撞,而當一些負面的價值觀念在碰撞中獲得勝利時,大學生往往會因此而迷失自我。他們雖然是一個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但同時他們又涉世未深,對于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很容易思想混亂。這樣的大環境同樣也是高校學生不能逃離的,他們也有著同樣的困惑,盡管高校學生在總體上是積極的,是朝氣蓬勃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學在面臨傳統文化與西方思想的選擇時會困惑、迷茫,進而失去理智的判斷。如學生對“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持反對意見,其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任何一種文化來講都應該是我們正確的態度選擇,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道路,就像人們不可能同時踏入兩條相同的河流一樣,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也不可能選擇一條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一模一樣的道路。除此之外,在我們的教學中,當被問及為什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不感興趣時,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這些課程沒有實用價值,實用主義成為了學生進行學習的根本出發點。
(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比較單一
高等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思想教課程來完成,其中還包括了一些課外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在校內通過講座、報告等活動中開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但卻發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了解較多,認同程度較高的人群主要是一些學生黨員和黨外積極分子,其他大部分普通學生的認知程度沒有得到同步提升,由此可以得知,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和黨課,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也反映出了我校在開展校外實踐活動和校內學生活動時的針對性不強,主題不鮮明,收效甚微。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重灌輸,輕內化
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學生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途徑,但是卻有相當部分學生表示,學校沒有必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不感興趣,甚至還有學生認為對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遲到學生不應該批評,反而對這樣的行為很羨慕、很佩服,因為有不少人都是被迫的,他們之所以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完全是為了班級榮譽,甚至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就是三個字“無所謂”。思想政治理論課之所以會面臨如此尷尬的境地,與我們只重視灌輸式的教學,忽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關鍵所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的教學不能激起自己對課程的興趣,而且這門課程大都采取大班灌輸式的教學,課堂上更多的是講授抽象的理論,根本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值得讓人深思的一個問題是,不少學生也反映自己之所以不感興趣,是因為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自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態度不是非常明確和肯定。當然,除了老師自身的原因,還有其他一些客觀的因素,也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抽象與乏味。一方面是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整個課程體系中所占學時較少,而這門課的內容又比較多,因此在學時少與內容多這對矛盾的作用下,就使得老師的教學重灌輸而輕內化;另一方面,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都使得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反感,特別是全球化的今天,學生生活方式和思維觀念的變化,學生的選擇越來越自主,單一的理論教學與不斷要求多樣性教學的矛盾不斷凸顯,所謂教學相長,老師的教學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的影響,而學生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也使得這種重灌輸、輕內化的矛盾解決起來相當困難。
(四)學生自身原因:少興趣,少認知,少理性
在我們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我們所講述的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內容,明顯缺乏足夠的興趣,有一種不屑一顧的感覺,可以說興趣全無。對其認知度嚴重不足,能夠講出核心價值體系具體內容的學生很少,同時在對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時采取非理性因素。少興趣、少認知和少理性的“三少”如何解決,已經成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能否取得實際效果的關鍵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價值取向,是不能以興趣作為學習動力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擁有了正確的價值取向,而后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否則將偏離正確的人生航向。因此,“少興趣”的背后隱射出的實質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不夠成熟。自我意識發展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自我需要的意識度。只要能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就會被其認為是有價值的。另一方面,自身與社會關系的意識度。當主體認識到自己與社會的關系,自己的社會地位及角色,才會依據自己的特點,逐漸的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對一些事物進行自己的詮釋?!盵1]23由此可見,大學生完全沒有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自身未來發展所具有的重大價值。同時在于大學生認知思維發展還沒達到一定水平,因為“只有發展到能夠概括精神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水平高度,才具有了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認知及選擇的可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1]12。也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往往比較淺顯?!吧倮硇浴笔且驗榉抢硇砸蛩兀ㄓ?、動機和情緒等,往往制約著大學生在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對它進行認同。
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實有效途徑
(一)關注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這對我們展開針對性的教育,獲得實效性強的結果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要關注學生的需求體現在哪些方面,一旦他們對某一事物感到欠缺,那么適時的給予他們滿足感,將會調動他們最大的積極性。其次,大學生本身認知水平和自我認識能力等的不足,必須要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價值引導,因而在引發起他們興趣的前提下,加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大學生容易受非理性因素的控制,并且對新鮮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他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且在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主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認同,從而形成行動自覺。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機制
建立一套完備的領導機制,從上至下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是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作為學校的領導干部要“親自帶頭做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質、組織和制度保證”[2]。再者,建立教育機制還要求形成全民合理的教育格局以及對輔導員和教師隊伍建設。高校輔導員作為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一個群體,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須發揮輔導員隊伍的力量,他們能很好的開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與學生是教育這架天平的兩端。他們共同決定著教育的質量。教師的個人素養、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等都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和認同情況,針對上述問題,學校應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的選聘、培訓等各個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的教學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包括教案、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等,不能偏重某一方面,也不能流于形式。
(三)發展和完善滲透機制
所謂滲透機制,也就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思想滲透到教育和實踐的各個環節。對于課堂教學,首先要明確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目標,不能單純講述理論,而應該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讓理論轉化為促進他們成長成才的價值觀念。對于校園生活,應該像杜威所講的那樣,提倡“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大學校園的每個角落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處處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具體內容,使之成為學生現實生活中為人、處事的原則,熱衷學習、熱愛生活,體現當代大學生斗志昂揚、朝氣蓬勃的面貌。而在社會實踐方面,更加要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鮮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文章的前面我們談到,高校雖然在學生當中開展過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活動,但由于各種原因都沒有收到預想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程度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見,怎樣才能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于學生的自覺行動中,是今后工作的重點。為此,可以多開展主題活動和主題教育。
(四)建立和完善聯動機制
人一出生最先接觸是家庭教育,其次才經歷學校教育,而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能成長成才,并且都是面向社會而講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學生的全程教育中是互相聯系的,要很好的整合三種資源,方能讓學生擁有很好的發展。同樣,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也貫穿于這三個方面,必須要加強三者的聯動,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真正內化于學生的的自覺行動。首先,高校學校最主要還是體現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上。但是要與灌輸式的理論教學相區別。雖然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重灌輸,但是并不能抹殺它作為學生獲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途徑的方面,理論教學還是很有必要的,關鍵在于如何進行讓學生接受的理論教學,這就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同時,其他學科雖然不具有明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但各學科也可以找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聯系的切合點,在課堂中滲透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使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真實存在,也能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其次,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對大學生具有最直接的影響,它的潛移默化的效果更好、更明顯,因此,學校應該建立溝通家長的長效機制,如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建立學生基本信息庫,這樣可以根據學生的家庭環境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管理和活動的開展。另外,還可以定期進行家長座談會,使家庭和學校形成一個共同體,相互交流信息,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同時,還可以以輔導員為載體,不定時的與家長建立長期聯系,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再次,可以說家庭的期望,學校的培養,目的都在于為社會輸送人才,從一定程度上說,社會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反作用力是巨大的。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社會風氣尤為重要。除此以外,大學生由于社會經歷不足,有時會對多元化的社會價值產生選擇困惑,那么,加強學校與社區的互動,學校和企業的互動,借助大學生實習機會,可以發揮出社區、企業的現實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朱珠.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院,2009.
[2]張未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科學,2008(11):122.
作者:王儉 單位:遼寧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