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對旅游業的影響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低碳經濟,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增長的極限》,第一次對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工業文明和高碳經濟的發展方式進行了深刻反思。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過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條約《京都議定書》是引發低碳經濟理念的觸點。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
與低碳經濟相適應的旅游發展方式是低碳旅游。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在“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的報告中正式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發展過程中,通過運用低碳技術、推行碳匯機制和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以獲更高的旅游體驗質量和更大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一種可持續旅游發展方式。因此,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態文明理念,對發展低碳經濟的一種響應,運用低碳技術,融入碳匯機理,倡導低碳消費,來實現旅游的低碳化發展目標[1]。旅游業是低污染行業,可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起到引領和示范的作用。旅游對低碳經濟的響應,具體體現在旅游吸引物、旅游設施、旅游體驗環境和旅游消費方式上。構建旅游吸引物,既可以運用低碳技術創新吸引物類型,也可以直接將低碳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包裝成為直接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通過運用各種節能、減排低碳技術,提高設施水平,也可以直接使用低碳技術旅游裝備,節約旅游運營成本。對旅游體驗環境的培育,既可以通過提高環境的生態化含量,增加綠色環境對碳的高吸收、高貯備能力,也可以通過高碳匯機制的創新來提高旅游體驗環境質量。在引導旅游消費過程中,既要降低個人的旅游碳足跡,也要倡導生態文明的新生活方式,實現旅游發展的社會效益[1]。如果說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旅游理念的話,那么低碳旅游便是一種旅游發展的實現路徑,具有可操作性。
二、旅游“三體”的低碳化
旅游“三體”指旅游主體、旅游客體、旅游媒體。從旅游“三體”的角度看,低碳旅游是指旅游的主體、客體和媒體三者的性質、功能、狀態等均合乎旅游主體對低碳生活方式的追求。
旅游客體的低碳化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旅游客體的低碳化包括旅游環境、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的低碳化,它是低碳旅游發展的物質基礎。
旅游媒體的低碳化是低碳旅游發展的保障。旅游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的提供主體都是溝通旅游主體與旅游客體的媒體。旅游媒體的低碳化主要體現在其產品或服務內容的低碳化。旅游媒體的低碳化有賴于培訓、教化和企業文化的再造等。
旅游主體的低碳化是低碳旅游發展的關鍵。從市場角度看,旅游客體和媒體的低碳化都是服務于旅游主體低碳需求的。但是,僅有旅游客體和媒體的低碳化是不夠的。從一定意義說,旅游者自身的低碳化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旅游主體的低碳化在于正確的低碳觀的確立和旅游行為的低碳化實踐。
三、低碳經濟對旅游“三體”的影響
(一)對旅游主體的影響
旅游者是旅游活動的主體。旅游者的產生和規模的擴大,促進了旅游業和各種社會關系、經濟關系的發展[2]。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費,是研究旅游主體的重要內容。影響旅游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個人收入、旅游產品的價格、其他物品的價格、個人偏好、閑暇時間。低碳經濟主要是通過對個人偏好的影響來影響旅游者需求[3]。發展低碳經濟的大環境下產生了低碳理念如低碳旅游,旅游者就會在旅游需求上提出一些低碳的要求,比如將有低碳理念的景區、低碳的旅游活動作為首選。旅游消費是指旅游者在旅行和游覽過程中的各項支出,它涉及旅游的六大要素。在低碳旅游觀念的影響下,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購、娛消費方式將會有所改變。(1)采用低碳旅游交通方式,如盡量選擇徒步、自行車、公共汽車、鐵路等相對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放棄自駕車、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2)在選擇同一類型的旅游線路時,盡量選擇個人旅游碳足跡相對少的旅游線路。(3)在選擇住宿餐飲服務時,盡量選擇帶有“綠色”標簽的旅游酒店,優先考慮各種綠色食品、生態食品,不使用一次性餐飲工具。(4)優先選擇低碳旅游活動,如體育、運動、康體低碳旅游體驗活動。
(二)對旅游客體的影響
旅游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對象與之對應,這些對象物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設施等。旅游景區是這些對象的主要的載體。低碳旅游的實現路徑主要是營造低碳旅游吸引物、配置低碳旅游設施。2009年1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旅游業的行業地位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新一輪的旅游發展熱潮將要來臨。在景區開發方面,一些本身具有低碳性質的旅游資源如森林、海洋、濕地、湖泊、江河等,將會得到開發,而一些已經開發但是收效不好的旅游吸引物將會得到重新包裝。一些有遠見的業內人士,已經在推進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山東德州皇明集團打造的“太陽谷主題公園”,展示的是具有顯著低碳、微排特征的未來生活場景。太陽谷正在朝“一個低碳社區,一個低碳裝備制造業產業園區,一個高品級低碳旅游景區”的方向發展[4]。在景區建設方面,政府會從政策、資金、信貸等方面加大對旅游景區低碳項目建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在低碳經濟漸成共識的當下,節能減排等環保指標應該成為景區評定的硬性指標。低碳旅游經濟的核心要素是綠色、環保、生態。中國景區建設需要轉變固有的粗放的經營發展模式,必須以維護景區的生態環境為根本。通過建設生態停車場,建設低碳旅游道路,使用低碳旅游交通工具等,發展低碳旅游交通設施,建設低碳旅游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應系統,使用低碳材料建設低碳旅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設施。
(三)對旅游媒體的影響
旅游企業在旅游者與旅游對象之間起著橋梁作用,是克服旅游障礙(語言障礙、貨幣使用障礙、生活習慣障礙等)的重要保證。現代旅游中的國際旅游,大多要借助于以旅行社為代表的旅游媒體的橋梁作用才能得以實現[5],而新的旅游理念主要是從旅游媒體中傳播出去的。
1.對旅行社的影響
旅行社為了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需要策劃以低能耗、低耗損為主的低碳旅游產品。如神舟國旅集團,于2010年2月推出了“暢游新春:天寧塞班同業家屬團”低碳旅游新品,選擇直航包機,在線路的行程安排上加入低碳元素,價格經濟實惠,讓游客領略到迷人風光的同時又能深入體驗發達國家居民的低碳生活。低碳旅游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進入市場的時候,旅游者可能一時難以接受。旅行社則可借此機會重新組合旅游線路,或者冠以新的形象,推出一些旅游目的地。如2010年3月重慶商報推出了國內五大低碳旅游地,即燕子溝、峨眉山、張家界、香格里拉、大興安嶺。
2.對旅游交通的影響
2009年5月,世界經濟論壇《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業報告》顯示,旅游業(包括與旅游業相關的運輸業)碳排放占世界總量的5%,其中運輸業占2%,純旅游業占3%。由此可見,旅游交通在低碳旅游方面任重而道遠。
外部交通方面,要倡導選擇公共交通和直接包機形式。包機不僅機票價格便宜,而且節省了不少旅途時間,可降低油耗,減少碳排放。游客從北京去馬爾代夫度假,如果從北京直飛曼谷,往返時間只需15個小時左右,比以往節省了10個小時,這意味著會少向大氣層排放8萬kg的CO2。在景區內部,越來越多的景區已經開始以電瓶車取代機動車。如西溪濕地景區,陸地交通工具變成了電瓶車,水上交通由漕舫船承擔。在改變交通工具之后,以30km計算,人均的碳排放量比乘坐大巴要減少一半以上[6]。
3.對旅游飯店的影響
酒店業是一個“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業。酒店能源費用的支出占營業費用的比例已達8%~15%,且呈上升趨勢。對于酒店來說,節能減排不僅能凸顯酒店企業的社會責任,為酒店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更能降低酒店運營成本,大幅提升酒店企業的盈利能力。《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也要求,“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游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游經營戶和其他旅游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5年內要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對酒店業來說,選擇節能減排、低碳環保,不只是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響應政府的號召,更是為企業提供一種全新視角來審視流程、定位、行業、供應鏈、價值鏈,從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創造價值并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
四、結束語
低碳旅游是一種新的旅游發展方式,發展之初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2010年3月,廣東省旅游局發文要求逐步取消星級酒店一次性日用品,結果引發珠海業界震動[7]。這一符合低碳和環保的規定,由于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而引發客人強烈投訴,也影響了酒店的客源。目前,低碳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旅游從業人員對此也還缺乏了解,酒店、運輸等行業減少碳排放的主動性不夠。實際存在的奢華之風,還在助長碳排放。一味追求低碳,本末倒置,結果也往往會付出不低碳的成本。真正實現旅游主體、客體、媒體的低碳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