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專經濟數學教課對策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制約教學質量的因素
1.課時少,要求高近年來,由于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修訂,強調職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調整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比例,不斷調整經濟數學的課時,造成經濟數學教學內容多,學習難度大、教學進度緊,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只能滿堂講,學生被動地聽,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2.教學手段單一長期以來,由于經濟數學教學注重定義、計算、定理推導的傳授,采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中教師花了不少時間來板書,不僅影響教學進度,也使學生沒有新鮮感,造成學生只憑毅力來堅持學習,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學策略
1.先慢后快,循序漸進由于學生的基礎差,學習數學不感興趣,因此,在課程教學中,開始階段不能講得太快,讓學生聽得懂、能理解、會做作業,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如在前面三周內,我們對函數、極限的定義與運算法則的教學中,放慢了進度,并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使學生逐漸適應高校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為后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類比教學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經濟數學的教材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使用的教材能夠注重“數學為本,經濟為用”的原則,并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體現了“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高職高專教學特點,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上所述,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興趣的實際情況,采用類比也是提高效果的策略之一。一方面,講授有關的概念、計算時,讓學生與高中數學內容作對比,學生通過回憶以前的學習內容,與現在課堂的學習內容相比較,發現自己原來是有一定基礎的,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另一方面,經濟數學教學內容前后之間的類比,如導數的概念、運算法則與極限的相關內容的類比,既使學生明白了課程內容的前后聯系,又降低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的難度,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3.使用數學軟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學校機房的配置得到加強,具有網絡教室的功能。所以,條件允許的話,把經濟數學課程放到機房來上。這樣,教師課前做好課件,把一些抽象的內容通過計算機演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而且減少了教師板書的時間,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來分析、推理,解決課時少與要求高的矛盾。當然,在分析、推理過程中,免不了要板書,可以利用操作系統的畫圖程序來進行,達到教室教學的效果。教學中,經濟數學相當多的內容是運算,學生學習完極限、導數、積分、矩陣、統計量的運算后,用一、二次課的時間教學生使用數學軟件如Mathematica或Matlab來進行相應計算,一方面可以檢查計算結果,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計算機在數學方面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好本專業的信心。但是,一定要讓學生明白不能過度依賴數學軟件,以免影響對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4.適當采用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學習環境中的4大要素,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提出的一種課程模式,1993年在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峰會得到推薦,目前已成為國際醫學教育上一種十分流行的教學方法。在我國的一些醫學院校的基礎課、臨床課和實驗課中部分試行了PBL教學模式。PBL的基本過程包括: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按照PBL的教學模式,在經濟數學的教學中不能完全采用PBL,但在個別內容是可以采用PBL教學模式的。在講完洛必達法則后,向學生提出“計算極限有哪些方法,每種方法在什么情況使用?”的問題,讓學生利用一周的課余時間看書復習,或通過到圖書館、互連網查找資料,并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由5~6人組成,每個小組要求討論2次,做好記錄,做出PPT,以備交流之用。到時利用1節課的時間在機房上課,由每個小組分別匯報,每個小組匯報后,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讓該小組的同學回答,教師根據情況也可以進行點撥。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通過PBL教學,學生掌握了計算極限的四則運算和洛必達法則方法,明白了使用洛必達法則計算極限的前提條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現了“素質為本,能力為主,需要為準,夠用為度”的教學指導思想。
作者:郭金勇 楊繼昌李靖云莫明忠單位: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