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全球化對社會主義理論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當時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指引了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在這樣的背景下,列寧通過對帝國主義時代世界各國經濟的考察,得出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并進一步認為社會主義革命也是有先后的,可以在一個國家或者數個國家首先取得勝利。同時,列寧還提出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社會主義制度國家的共存和共處思想。這一思想極大地豐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并將其推進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即列寧主義階段。
(一)一國勝利論列寧根據經濟全球化呈現出的新特點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性,進行分析、總結、論證,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個國家或者少數幾個資本主義國家內取得勝利的科學論斷。列寧從帝國主義時代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性,闡述了各國社會主義革命在主客觀條件上存在著很大差別,社會主義革命不可能同時在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并取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資本主義國家獲得勝利。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一些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較快地趕上和超過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并瓜分世界,這導致后起帝國主義國家和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日益激烈,并最終演變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就是最好的例證。在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條件下,矛盾最集中、最尖銳的國家將成為帝國主義世界體系內最薄弱的環節,在這薄弱環節上,帝國主義忙于戰爭無暇顧及,這就為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機會。因此,革命首先會在這里爆發,并取得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就是一個成功的實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中國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也是這樣的。這充分證明了列寧關于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者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的科學論斷是正確的。
(二)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共存和共處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列寧對當時的世界局勢做了認真分析,他認為全世界向共產主義過渡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共存。然而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如何交往呢?列寧站在經濟全球化的角度,對當時的客觀形勢作了科學地分析,他認為:由于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發展,從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關系日益密切。帝國主義為了尋找出路,重振經濟,必須借助蘇聯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擴大同蘇聯的貿易。而社會主義蘇聯為了經濟上能夠不斷地發展必然會引進外資、先進設備、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擴大同資本主義的貿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列寧提出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共存和共處思想。事實上,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帝國主義才被迫接受同蘇維埃國家“共處”。共存共處思想從本質上講是在暫時利用資本主義來發展社會主義并最終戰勝資本主義的一種思想。共存共處思想是列寧思想晚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今天我們處理與資本主義國家的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社會主義的理論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逐漸形成互為依存的關系,這就要求社會主義理論必須與時俱進,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有所發展。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先后形成了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鄧小平理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而鄧小平之后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思想則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一)思想思想是根據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結合馬列主義理論而形成的中國革命具體實踐,對社會主義理論作出了創造性的發展。一是在革命問題上,把列寧關于帝國主義時代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運用到中國??茖W分析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狀況,系統回答了“中國進行什么樣的革命、怎樣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他提出的革命的理論在當時看來具有超前性和開放性。二是在建設問題上,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局勢,提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在開放中進行的初步構想。
(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又一次迎來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出現,對世界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的視野關注世界,關注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把中國的發展置于經濟全球化當中,創造性地創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根據世界格局的新變化,科學分析概括出了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鄧小平通過對時代特征的把握,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鄧小平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主旋律,首次初步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此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不僅繼承了馬列主義、思想,同時也開拓了馬列主義理論的新境界,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又一劃時代的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遇到了空前的挑戰,如何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是擺在我黨面前的重大課題。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科學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準確把握世界局勢,抓住機遇,勇于創新,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鄧小平理論進行了繼承和發展,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三個代表”思想創造性地回答了“新時期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重大問題,它為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新形勢下的黨建提出了新的任務。“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是我們黨既能保持長期執政,又能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根本保證。進入21世紀,世界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個偉大時刻,以同志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對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各個時期的建設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總結,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理論。它科學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實際問題??茖W發展觀是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最新的理論,是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它指導著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
三、結論
歷史實踐證明,社會主義理論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因此,我們在研究和發展社會主義理論時,必須把視野置于經濟全球化這一歷史進程中,積極地準備理論發展空間,不斷完成新的飛躍,實現新的突破。
作者:袁波單位:朔州師范高等??茖W校政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