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及選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之后,對外貿易實現了進一步發展。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成為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途徑。目前,我國亟需對優勢資源予以科學運用,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確保能夠緊跟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提高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水平。
[關鍵詞]國際經濟;對外貿易;發展方向
20世紀末期,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使得金融、貿易以及投資等逐漸向著自由化的方向發展,并為世界經濟指明了全球化的發展目標。就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言,是將貿易自由化作為立足點,讓各個國家均能夠順利參與到國際貿易中。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貿易自由化得到了迅速發展,現階段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重要階段,因此在貿易自由化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需防范風險,增強在國際貿易中的綜合競爭力。并且,在世界經濟力量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變、區域自由貿易迅速發展以及多邊貿易體系自由化進程放緩等趨勢下,我國需緊跟發展潮流,科學調整對外貿易方式,將重點放在利益增長點上,推動國家對外貿易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并確保對外貿易能夠穩定、持續發展。
一、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特點及規律
(一)新興經濟體系崛起就現階段的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趨勢而言,展現出了發達經濟體系經濟發展逐漸放緩,新興經濟體系日益增強的特點。發達經濟體系在經濟發展方面的起點較高,在社會高福利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經濟空心化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其要想推動經濟的發展需要利用外在條件來實現,因此經濟增長速度才會放緩。而新興經濟體系在發展方面的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以金磚國家為例,其在經濟總量當中所占據的比重日益增大。
(二)雙邊貿易發展較為活躍區域經濟合作和雙邊貿易屬于貿易自由化發展的重要方式與基本途徑,雙邊貿易是由英國與法國簽署的科博登條約開始的。在各國經濟進一步發展與轉型的背景下,多邊貿易在發展方面逐漸放緩,所以雙邊貿易就演變為了各國在對外貿易合作方面的主要途徑與方式。并且,大多數國家均加入到了雙邊貿易組織當中,旨在推動本國經濟的提升。
(三)地區集團化和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日益加劇的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經濟轉型國家的經濟轉型接軌,使之逐漸朝著合作經濟發展,在此情況下,集團化經濟團體開始在很多地區出現,區域自由貿易也表現得非常活躍。自20世紀末期開始,區域集團化合作經濟不斷涌現,區域經濟合作方式已成為世界各國開展貿易合作選擇的一項新途徑,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現階段,加入地方集團化經濟的國家越來越多,區域合作經濟的出現對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雖然2008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對各國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沖擊,但隨著國際經濟呈現出回暖趨勢,國際貿易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區域經濟與貿易協定也在逐漸增加,不斷加快的區域國際貿易自由化進程,使得經濟有望回復到經濟危機以前的發展態勢。
(四)服務貿易呈現新面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服務貿易也呈現出新的發展面貌,其作為一種服務形式,主要是通過旅游與運輸兩個行業展現。但在實際發展中還有很大問題存在,以致于不均衡狀態出現。因為各個國家發展水平等具體情況有所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現在運輸和旅游方面,以致于各個國家在這方面的實際發展存在很大差別。通過綜合分析能夠發現,相較于其它國家,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
二、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進出口產品結構亟待優化盡管在20世紀末期,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就實現了有效的優化,工業制成品比例得到了提升,但在工業制成品結構當中勞動密集型產品所占據的比重依然較高,高附加值以及高技術的相關產品所占比重極低。并且,我國外貿出口利薄現象也十分嚴重,主要表現為近幾年來我國玩具、服裝以及機電等相關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量得到了巨大提升,在世界市場中所占據的份額得到了有效擴張,但勞動密集型產品通常是將價格優勢作為主要競爭方式,供給量的提升與市場需求的有限使得我國對于這些產品的出口增量不加價,這樣除了會降低利潤之外,還會導致反傾銷制裁以及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另外,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背景下,我國在科技含量較高的資本密集型產品與原油等方面的進口實現了顯著的提高,但此類進口產品價格較高。
(二)外資企業占外貿主體比重過高外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經營主體中占比過高,盡管本土企業比重正在逐漸提升,但依然存在著國際競爭力不強以及規模較小的缺點。并且,在加工貿易方面,本土企業基本為加工裝配,所得利益分成極低,再加上大部分國內企業由于經營管理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且對于生產技術的投入不高,創新力較弱,因此無法實現規模效應,進而在國際市場中處于利益鏈條的末端。
(三)出口貿易方式不合理在1995年之前,我國出口貿易的主要方式為一般貿易,隨后加工貿易實現了迅速的發展,并逐漸超過一般貿易。但在我國貿易增長方式的優化與外貿體制進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加工貿易在出口貿易中所占據的比重正在逐漸降低,由此可見我國出口貿易方式還需進一步完善。盡管加工貿易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但我國在加工貿易環節當中依然有許多問題,如加工貿易出口的商品所運用的是傳統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的大部分產品為科技含量不高以及附加值極低的一些商品,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也大部分為勞動密集型環節。現階段,我國加工貿易與其它產業之間的聯系缺乏緊密性,這樣的貿易結構會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有效升級。
三、我國對外貿易戰略的選擇
(一)轉變出口貿易結構首先,從方針政策上來看,一段時期出口導向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點,且出口的相關產品主要為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不具備多樣化,競爭力極低。同時,在出口貿易進一步發展的背景下,出口貿易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所占據的地位越發重要,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在這一背景中,我國逐漸轉變出口戰略,從數量提升轉變為質量提升。同時,對技術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予以稅收傾斜。其次,就引進外資而言,將發展重點放在技術外溢較大的項目,以此來促進我國企業技術的發展。著重提升科技含量高的產品附加值,并對出口的相關產品結構與方式予以調整與優化,以此來確保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又快又好發展。
(二)完善進口促進政策就世界經濟貿易而言,進口與出口貿易屬于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兩者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并和我國經濟穩定、安全的發展緊密相關。因此,實現對外貿易發展,需將經濟發展作為立足點,并結合世界經濟貿易的具體發展狀況,建立與之相對應的進出口貿易發展方向,并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產業以及招商引資的工作做好,重視對高新技術的發展,使我國產業發展能夠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新型勞動密集型,并在對低附加值以及小容量產品予以限制的基礎上,讓其逐漸退出出口貿易市場。其次,就引進原料與技術而言,需做到嚴格把關,將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大力引進低耗能、無污染以及高附加值的相關項目,確保在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積極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穩定、安全發展,防止將犧牲環境作為代價來推進經濟的發展。
(三)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進一步增強的背景下,國家的經濟轉型接軌呈現出合作經濟發展態勢,在此背景下,需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增強自身國際競爭力。一是增強內地和港澳臺之間的貿易合作,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實現更好發展;二是正確看待國際經濟一體化格局,在抓住機遇發展本國經濟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風險規避措施,推動我國經濟貿易能夠實現安全、穩定發展;三是在復雜多變的世界經濟格局中,我國需積極探尋和自身利益存在著一定聯系的合作對象,構建出良好的經濟合作關系,推動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并增強我國經濟貿易水平。總之,經濟全球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應主動融入到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對國內產業結構予以科學調整,進而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積極參與到國家貿易規則制定以及貿易談判中,爭取主動,規避國際貿易風險。
[參考文獻]
[1]邢勝龍.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與我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問題研究[J].經濟視野,2016(14):27-27.
[2]王迎,多昱瑾.當前形勢下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與我國對外貿易戰略的選擇[J].經貿實踐,2016(15).
[3]王瀟雨,邢廣霞.當前國際經濟發展趨勢與我國外貿戰略選擇[J].中國科技投資,2017(2).
[4]吳義強.從國際經濟貿易角度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戰略制定[J].時代金融,2016(29):25-26.
[5]王彌.國際經濟貿易發展與我國對外貿易戰略選擇[J].經濟研究導刊,2017(5).
[6]華成良.論考勤管理在人力成本中的經濟分析[J].納稅,2018(1).
[7]張彩蘭.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9).
作者:楊凡 單位:太原學院經濟與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