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海洋經濟理論發展灰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強國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海洋經濟也成為學術研究熱點。把握海洋經濟發展態勢,預測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對于科學管理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海洋經濟研究的熱點問題。本文基于可視化的角度利用SATI、Netdraw、Ucinet等軟件繪制灰色系統理論以及海洋經濟灰色研究的知識圖譜,基于圖譜比較,闡述灰色系統理論的成熟性以及拓寬海洋經濟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并分析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海洋經濟研究的適用性,進而拓寬海洋經濟研究新方法,更好地把握海洋產業關聯度以及預測海洋經濟發展趨勢,科學指導海洋經濟發展。
關鍵詞:海洋強國;海洋經濟;灰色系統理論
引言
新時期,海洋經濟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實施,海洋經濟發展研究也備受關注。由于海洋經濟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動態性、海洋產業涉及范圍廣等原因,如何把握海洋經濟的發展態勢已成為科學管理海洋的重要突破口。基于灰色系統理論對海洋經濟進行研究,是把握海洋經濟發展態勢和預測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研究海洋經濟的新方法。現階段,海洋經濟的發展研究主要從海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區域海洋經濟以及海洋經濟統計與核算角度出發。但上述研究角度無法解決海洋經濟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問題,因此不能準確反映海洋經濟的發展態勢。而由鄧聚龍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統理論作為科學預測的工具之一,被廣泛應用于經濟、科教等領域。灰色系統理論是針對研究數據量少、信息不全面、問題具有模糊性等問題所提出的方法,允許系統具有不確定性且允許信息具有不完全性,該特點正與如何把握海洋經濟動態性問題相契合。本文通過對海洋經濟關鍵詞年度共現圖和灰色系統理論關鍵詞年度共現圖的比較,分析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海洋經濟研究的適用性,進而利用海洋經濟的灰色研究準確分析和預測海洋經濟的發展動態,加速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目標。
1研究現狀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其本質特征是信息的數字化。本文通過信息可視化技術,將關于灰色系統理論的文獻數據信息通過科學知識圖譜的形式形象地展現出來,揭示灰色系統理論的發展演進,探測其研究領域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及其發展的趨勢。中國知網(CNKI)致力于為全社會知識資源高效共享提供最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字化學習,在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故本文從中國知網中文數據庫中選取中文文獻主題為“灰色系統理論、灰色關聯分析、灰色預測”來確定題錄,利用SATI、Netdraw、Ucinet等信息可視化軟件針對題錄進行可視化分析。本文選取能夠代表當前灰色系統理論最新研究動態和研究領域的2014年至2018年近五年來共532篇文獻,通過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后繪制出灰色系統理論關鍵詞年度共現圖(圖1)。通過共現圖可以直觀地看出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隨著時間的積累,灰色系統理論不斷成熟并逐漸擴大研究領域,其廣泛應用于經濟、科教、工農業、氣象、軍事等眾多領域,同時灰色系統理論的研究動態主要集中在灰色建模、灰色關聯度以及趨勢預測等方面。灰色系統理論的不斷成熟發展,對于把握產業動態,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當前海洋經濟的迅速發展更需要對海洋進行科學管理和有效的監測,但目前海洋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區域經濟角度、海洋經濟統計與核算角度以及海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從海洋區域經濟角度出發,學者們認為海洋經濟以及海洋產業的發展受到區域地理位置以及區域內海洋資源豐富性的影響,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也存在不同。顧湘(2018)認為區域海洋環境治理源于對“陸海統籌”、“區域聯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理性思考,提出協調區域海洋環境治理[1];程麗(2014)研究了區域海洋經濟空間布局與區域產業結構差異,提出不同的海洋區域應該根據自身海洋資源情況以及海洋產業的發展特點制定相應的海洋經濟發展策略[2]。從海洋產業的角度,學者們開始探索海洋產業結構變動對海洋經濟增長的影響。王波等(2017)基于VES生產函數建立了以海洋產業結構為門檻變量的估計模型,探究了海洋產業結構變動對海洋經濟增長的影響[3];于會娟等(2014)基于五類海洋新興產業的內在屬性分別制定相應的布局優化策略,推動海洋經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從海洋經濟統計與核算角度來說,海洋生產總值綠色核算逐漸得到更多的重視[4];張玉潔等(2015)探討了各種核算方法可能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一種基于核算指標動態價值關聯的綠色海洋經濟核算模型[5];洪偉東(2016)認為將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與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相結合,構建綠色海洋生產總值核算體系,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6]。從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說,學者們的研究立足于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這對于海洋整體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鄭莉等(2015)構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7];王萌等(2016)采用熵值法測度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和海洋經濟發展潛力,驗證兩者之間存在著正向關聯關系[8]。可以看出上述研究角度雖然能夠明確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但卻無法準確把握海洋經濟的發展動態以及各個產業與海洋生產總值之間的關聯度,而把握海洋產業關聯度,預測海洋經濟發展趨勢既是當前海洋經濟研究的熱點問題也是科學管理海洋的重要依據,因此利用灰色系統理論分析不同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狀況,并對其進行關聯度分析,揭示其內在變化規律,為海洋產業調整提供依據,最終尋找出海洋經濟發展的對策,灰色系統理論的應用將對海洋經濟與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灰色系統理論對海洋經濟研究的適用性分析
把握海洋經濟發展態勢,了解海洋產業關聯度以及預測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對于科學管理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海洋經濟研究的熱點問題。當前部分學者已經將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海洋經濟研究。本文以“灰色關聯、灰色預測、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為主題,從中國知網選取近五年來的相關文獻共計117篇。文獻選取依據包括:一是中國知網(CNKI)作為國內比較有影響的期刊論文全文數據庫之一,其文獻質量相對較高;二是近五年以來的文獻為最新文獻,更能代表當前研究熱點以及研究方向;三是為保證上下文指標選取的一致性,在選取相關文獻時也以主題作為主要依據。運用軟件繪制出海洋經濟灰色研究的關鍵詞年度共現圖(圖2)。通過共現圖可以看出,首先不少學者已經將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海洋經濟的研究。陳婉婷等(2014)基于灰色理論對福建海洋產業結構進行關聯和預測分析,發現海洋產業之間相互關聯和促進[9];寧凌等(2014)基于海洋產業方面的統計資料及現有數據,分析各海洋產業產值與海洋產業總產值之間的關聯度[10];朱念(2016)根據2010-2014年廣西海洋經濟相關數據,建立廣西海洋經濟增加值的灰色模型并進行檢驗,證明了模型可用,并對廣西海洋經濟增加值進行了預測[11];李元剛等(2016)基于灰色關聯理論,選用我國2004-2013年的海洋漁業相關數據,計算出各個因素與海洋漁業經濟產值的綜合灰色關聯度,并對每個變量展開分析,基于結果分析當前海洋漁業的經濟形勢[12];劉文龍等(2017)以天津市2008-2014年的海洋經濟總產值,建立天津市海洋經濟灰色預測模型,對天津市海洋經濟的發展態勢進行了預測[13];張鑫等(2017)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我國海洋產業結構,認為我國海洋產業在結構、人才、科技、效益等方面存在問題,并從供給側改革的思路提出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對策[14];李梁虹等(2018)采用灰色預測法,選取2001-2016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作為基礎數據,建立海洋經濟發展預測模型即GM(1,1)模型,用殘差檢驗、關聯度檢驗和后驗差檢驗對該模型精度進行檢驗,同時運用該模型對已知年份數據進行預測并將預測值與實際值相比較,在此基礎上運用GM(1,1)模型計算和預測2017-2021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得出我國海洋經濟將保持穩步增長的結論[15]。其次,通過圖1和圖2共現圖的稀疏程度,由圖1可以直觀地看出灰色系統理論不斷成熟發展,研究領域眾多,灰色關聯度分析以及灰色預測等研究方法適用性強且具有科學性,能夠分析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且能預測產業發展趨勢;由圖2可以看出,已有學者將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海洋經濟研究,但這畢竟還是小部分,將其應用于海洋經濟研究領域仍然任重而道遠。最后,海洋經濟本身具有復雜性和動態性,海洋經濟信息獲取時存在一定的難度,海洋經濟信息共享性較差以及信息獲取不完全性大,導致眾多研究方法對于海洋經濟的發展態勢難以把握,同時把握海洋經濟產業發展態勢又是當前海洋經濟研究熱點,因此可以采用灰色系統理論對海洋經濟展開研究,具體表現在:灰色系統理論建模要求簡單,約束條件較小以及具有較強的適用性,能夠適應海洋經濟的復雜性,同時將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海洋經濟發展研究,拓寬了灰色系統理論研究領域。
3結論
通過灰色系統理論分析海洋經濟發展趨勢和海洋產業關聯度,對于優化海洋產業布局、優先發展具有潛力的戰略性海洋產業、適應新時期向海洋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海洋經濟協調發展水平、推動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目標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灰色系統理論應用于海洋經濟領域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一方面,灰色預測分析法在應用時對于原始數據的時間序列要求較高,如果數據存在較大的波動,會影響灰色預測分析法的精確度,導致灰色預測模型不可用,因此要綜合使用多種模型精確度檢驗方法,提高灰色模型的準確性;另一方面,使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海洋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度時,在相關聯產業選取方面的主觀性較大,因此要綜合運用其他分析方法以提高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準確性;最后,灰色系統理論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灰色系統理論對于中短期預測精確度較高,但是對于長期預測其精確度相對較低,因此使用灰色系統理論進行預測時一般以中短期預測為主。總而言之,灰色系統理論自形成到發展至今,在理論的逐漸完善以及社會大環境的變化中不斷地發展完善。利用灰色系統理論對海洋經濟進行動態研究,不僅能夠拓寬灰色系統理論的研究方向,同時也為海洋經濟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因此,為了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準確地把握海洋經濟的發展態勢,更好地指導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的發展,可以將灰色關聯分析法以及灰色預測模型應用到海洋經濟研究中,分析各個產業與海洋生產總值之間的關聯度,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推動產業的發展,合理調整海洋產業結構。并通過構建灰色預測模型,預測海洋生產總值,把握海洋經濟發展趨勢,科學指導海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湘.區域海洋環境治理的協調困境及國際經驗[J].閱江學刊,2018,5:109-117.
[2]程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及戰略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6.
[3]王波,韓立民.中國海洋產業結構變動對海洋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沿海11省市的面板門檻效應回歸分析[J].資源科學,2011,39(6):1182-1193.
[4]于會娟,李大海,劉堃.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優化研究[J].經濟縱橫,2014,6:79-82.
[5]張玉潔,張杰,張莉.綠色海洋經濟核算模型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11:35-39.
[6]洪偉東.促進我國海洋經濟綠色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6,1:64-66.
[7]鄭莉,蔡大浩,楊娜.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經濟評價體系實證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J].海洋經濟,2015,5(1):21-31.
[8]王萌,狄乾斌.環渤海地區海洋資源承載力與海洋經濟發展潛力耦合關系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6,1:33-39.
[9]陳婉婷,廖福霖,羅棟燊.基于灰色理論的福建海洋產業結構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33-38.
[10]寧凌,杜軍,胡彩霞.基于灰色關聯分析法的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研究[J].生態經濟,2014,30(8):31-36.
[11]朱念.基于灰色模型的廣西海洋經濟增加值預測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6,46(1):102-109.
[12]李元剛,徐忠.我國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評價———基于廣義灰色關聯度分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6,7:37-40.
[13]劉文龍,于燕方,張秋豐,等.灰色模型在天津市海洋經濟發展預測分析中的應用[J].經濟論壇,2017,4:31-33.
[14]張鑫,寧凌.以供給側改革推進我國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基于海洋產業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17,37(2):40-43.
[15]李梁虹,董月娥.基于GM(1,1)模型的海洋經濟發展預測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8,2:3-6.
作者:鄭鵬 孟曉雯 呂雨婷 單位:大連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