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如何發揮金融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持作用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江蘇省經濟金融發展特點及現狀,通過實證數據分析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與金融支持的相互作用,從信貸投放、金融服務、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江蘇省政府和金融機構如何支持地方經濟升級轉型的具體思路。江蘇省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大省,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經濟體系日趨完備,但是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也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等問題。江蘇省政府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構建現代化經濟結構體系。而經濟升級轉型過程中涉及到的改造傳統產業、壯大優勢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等活動都需要金融資本注入,金融支持是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一、江蘇省經濟與金融發展現狀
(一)經濟發展現狀。江蘇省作為東部沿海省份,牢牢把握改革開放機遇,三十年來經濟得到全面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加強,經濟實力名列全國前列。2017年末,江蘇省地區GDP達85901億元,僅次于廣東省。與此同時,江蘇省產業結構依然處于較低水平,經濟升級轉型任務依然艱巨。一是經濟實力全面提高。回顧江蘇省近十年經濟數據,地區生產總值(GDP)由2007年的2601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5901億元,增長了3.3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了3.65倍,年均增長率26.5%。消費市場發展迅速,規模擴張較快,十年來增長3.97倍,年均增長率接近30%。居民收入平穩增長,近五年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5%和10.3%。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但仍存在升級空間。從表1來看,江蘇省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逐年下降,第一產業從2007年的7%下降至2017年的4.7%,第二產業從2007年的55.6%下降至2017年的45%,而第三產業發展較為迅速,十年間占比從37.4%上升至50.3%,第三產業從2015年開始已成為拉動江蘇省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導產業。然而,從具體比重來看,雖然第三產業已超越第二產業,但二者差距不大,距離“三、二、一”的經濟結構體系仍存在較大的空間。與此同時,從三大產業的就業人數比重來看,江蘇省經濟也從勞動密集型逐漸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從28.6%下降至17.7%,降幅達10.9%,第二產業和三產業就業人數比重增幅分別為4.6%和6.3%。綜合來看,2017年江蘇省第一產業17.7%的就業人數只創造了4.7%的GDP,第一產業勞動力效率低下,存在嚴重的勞動力剩余,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二)金融發展現狀。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江蘇省金融業在近十年也取得了較快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金融體系,也為江蘇省經濟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一是金融機構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末,江蘇省金融業規模不斷擴大,年末金融法人機構數為171個,較2007年增長94個,增幅達122%。營業網點14297個,較上年同期增長7.8%;從業人數257743人,較上年同期增長6.5%。江蘇省金融業全面發展,逐漸形成以銀行、證券、保險、小型農村金融機構為主體,財務公司、信托公司等為輔的全面金融體系。二是金融實力不斷增強。十年來江蘇省金融業資產規模增長快速,2017年末,江蘇省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為166703億元,比2007年增加129760億元,增幅達3.5倍。各項存款余款為134776億元,同期增長7.3%,是2007年的10倍左右。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了金融業的行業重要性,江蘇省金融業增加值從2007年的1054億元增加至2017年的6786億元,占當年GDP和第三產業比重從4.1%、10.8%增長至7.9%、15.7%。金融業對經濟的支持作用愈發顯著。
二、金融支持經濟升級轉型實證研究
(一)金融與經濟結構相關性實證研究。二元經濟結構(劉易斯)是發展中國家典型的經濟結構特征,主要體現為現代化工業(現代經濟)與落后農業(傳統經濟)并存的經濟體系。目前我國二元經濟特征明顯,第一產業勞動力效率低下,勞動力剩余嚴重,我國現代化進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要實現從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化一元結構轉換的過程。近年來,雖然江蘇省經濟發展較快,但是蘇南、蘇中、蘇北地區之間、城市和鄉村之間經濟發展程度仍存在較大差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依然存在。1.指標與數據。二元對比系數是二元經濟結構的主要測度指標之一,也是衡量區域經濟結構的重要指標,它取值為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比率。該指標與經濟結構的二元性往往呈負相關關系,即二元對比系數越大,說明農業部門與非農業部門差距越小,反之則越大。該指標理論上取值處于0至1之間,若為0說明經濟結構二元性最顯著,而若為1經濟結構即為一元經濟。經驗表明,發展中國家的二元對比系數通常為0.31至0.45,發達國家則高達0.52至0.86。其中,R為二元對比系數,比較勞動生產率為α,部門產值為G,勞動力供給為L。金融相關率是指區域金融資產與生產總值的比重,用來反映區域金融發展以及金融深化程度。金融資產主要包括銀行類、證券類和保險類金融資產,金融相關率計算公示為:金融發展指標(FTR)=金融資產總額/GDP。根據上述指標選擇,我們選取2007年至2017年江蘇省經濟和金融數據,計算可得各項指標如下:2.實證結果分析。一是江蘇省經濟結構有所優化,但仍處于較低水平。從表2可看出,江蘇省二元對比系數近十年來呈增長趨勢,從2007年的0.19增長至2017年的0.26,城鄉二元差距逐漸縮小。但是相比較于經驗數據而言,0.26的二元對比系數仍然屬于較低的水平,經濟結構發展不合理,轉型升級的任務較為艱巨。二是江蘇省金融發展與經濟結構升級整體表現出正相關關系。將2007年至2017年的二元對比系數和FTR指標綜合比較(圖1),可以看出二者齊頭并進的增長趨勢,波動拐點也基本吻合。隨著金融業不斷發展,金融對經濟升級轉型的支持作用也比較明顯,整體呈現波動式上升的趨勢。在2011年、2017年FTR出現下降,二元對比系數也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增長或下降趨勢,說明江蘇省金融支持對于區域經濟結構轉型發展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
(二)信貸投放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分析。江蘇省金融體系中,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是企業融資的最主要方式,也是金融支持市場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江蘇省GDP規模近十年來逐年增長,2017年GDP已達8.6萬億元。除規模增長以外,江蘇省經濟的增長速度也較快,2007年至2011年期間(2009年除外)江蘇省GDP增速保持在18%以上,2012年至2017年GDP增長率也保持在10%左右,均高于全國經濟增長速度。與此同時,江蘇省信貸規模也是逐年增長,十年間信貸規模從2.33萬億元增長到10.4萬億,年均增速達16.7%左右。我們將2007年至2017年江蘇省GDP和信貸規模及增長率綜合比較(圖2),江蘇省GDP規模和貸款余額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江蘇省信貸投放和經濟發展的趨勢大體一致。從增長速度方面來看,二者整體變動趨勢一致,但是2009年江蘇省貸款增長率高達36%,這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后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平穩發展,國家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向社會擴大信貸規模和投放,導致了金融機構貸款迅速增加。但是同年經濟增長率僅為11%,為近十年最低點,說明當年國家經濟刺激計劃并沒有激發經濟的內生性,短期效應不明顯。進一步分析2009年4萬億經濟刺激信貸規模增長結構來看,大部分銀行貸款的投向為基礎設施、房地產等行業,長期貸款規模增長較快。上述行業投資周期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需求不足,不能有效地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社會消費積極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明顯。
三、金融支持江蘇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建議
(一)加快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從上述分析可知,金融信貸規模擴大對于經濟發展是有正向刺激作用,但是目前江蘇省信貸投放主要還是以基建、房地產等行業為主,省內許多實體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發展資金不足和融資困難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目前江蘇省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備,很多金融機構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不愿意將貸款投放到不確定性較高的中小企業及高新技術產業,造成市場上資本供需矛盾,大部分投資都形成了資源浪費,不利于江蘇省區域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創造和諧金融生態環境,一是要加強征信體系建設,實現個人及法人信用信息共享化,解決信用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二是發揮政府信用擔保作用,對優質中小企業提供政府信用擔保,通過設立政府補償基金提高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創建多層次金融市場。一是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江蘇省應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大力扶持優質企業或潛力巨大的企業上市融資,解決企業資金需求。同時由于上市公司存在財務公示和監管約束,企業會更加注重加強自身經營和內部管理結構,改善資產負債結構,推進自身技術創新。此外,江蘇省要積極鼓勵國企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金融產品,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構建市場多元化融資體系。二是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江蘇省要扎實推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對于發展潛力大、資質條件不錯的小企業,可以通過幫助其在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融資;取消或減少對于中小企業發行債券的限制,鼓勵企業在滿足資本結構合理、經營良好、盈利充足的基礎上,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降低融資成本。完善政府主導的風險投資機制,江蘇省政府可利用政府信用等級高的優勢吸引外商投資、民間投資等方式聚集社會資金,發展壯大省內優質高新技術產業。此外,政府要建設風險投資基金或風險補償基金,為中小企業直接提供資本注入,或為企業銀行貸款提供信用擔保等。
(三)提高銀行資本運作效率。從社會融資規模結構來看,2017年江蘇省銀行貸款占社會總融資規模的70%左右,目前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依然是社會融資最主要的方式。面對江蘇省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時期,省內各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好信貸工具,發揮銀行貸款的金融支持作用。圍繞黨中央關于發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導向,擴大向科技含量高、經營效益良好、市場前景廣闊的企業投放規模,同時對中小企業貸款簡化審批和提款流程,適當放寬擔保要求等。江蘇省內金融機構主要還是以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主,而大型銀行由于風控制度和信貸政策導致貸款投放很難完全向中小企業傾斜。江蘇省政府要完善地方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體系,建立適合本省發展特色的中小銀行,或鼓勵各大商業銀行成立相應的科技銀行,支持省內優質中小企業發展。同時政府要簡政放權,對于中小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便利。各商業銀行要明確自身經營定位,發揮社會服務功能,高度重視產品創新,提高自身經營效率,更好地為江蘇省經濟轉型發展服務。
(四)加強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江蘇省政府要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配合,根據江蘇省經濟發展結構特點,制定差異化金融政策。對于重點扶持產業要建立鼓勵性金融支持政策,對于產能過剩行業制定限制性金融支持政策。按照“十三五”規劃中要求的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差異化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資本流向省內高新技術產業。此外對于高科技產業要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在企業用地、水電費、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優化企業各項審批流程,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鼓勵政府設立擔保機構和專項基金,為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融資提供政府信用擔保,增強金融對江蘇省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
【參考文獻】
[1]孫莉娜.論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金融支持[J].理論探索,2003(1):7-10.
[2]龔強,張一林,林毅夫.產業結構、風險特性與最優金融結構[J].經濟研究,2014(4):4-16.
[3]方慧芬.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3.
[4]王澎波,于濤,王旺平.金融發展、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7(1):120-127.
[5]蘇建軍,徐璋勇.金融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增長——理論與經驗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4(2):139-149.
作者:南京市農村金融學會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