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需求觀念科技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需求觀念是科技發展的根據,由較低層次的社會需求向較高層次的社會需求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首先。以人類社會的基本需求為例,衣、食、住,行四個方面都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次,我國古代道家在滿足自身長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特殊需求過程中的不斷探索和發明,對促進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也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人類基本需求觀念促進科技發展
(一)食物需求促進科技發展
民以食為天。這是人的基本需求當中最基本的一項。當原始的靠采集的方式果腹充饑不能滿足人類需要的時候,人們為了生存和繁衍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莫過于如何取得食物。當人們從對野火的恐懼中鎮定下來,第一次有目的地從自然之火中去探取火種,留為己用時,這時候的人,就早已走上科學性人群的道路上了。“正如工具是物理科學和機械科學的基礎,火也就是化學科學的基礎。最先出現的是十分簡單而基本屬于化學實踐的烹煮法。從這個看來幾乎是偶然的用火法,首先才引出須要更特定地可控制的科學的燒窯法,以及此后的煉制金屬法。在枯枝上烤肉,或甚至用灰燼燜植物根莖,都無大困難,但煮沸就給人一個現實難題。由于此問題的解決,就注定跟來幾次大進步。最早的聰明立意是用革制的桶,或不漏水的筐,盛水于內,再投入燒熱的石塊,來燙熱水。在史前時代野宿地點周圍曾發見因驟冷驟熱而破裂的這類石塊。可見關鍵性的發見乃是在筐外涂上厚泥層可以放在火上烤,……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創造——陶器,就是這么產生的。
人們為了采集植物和漁獵可食動物,在觀察和行動中獲得的有關植物的狀態和動物的習性的知識,就成為現代生物科學的起源和基礎。在獵獲動物前后的巫術儀式上在地上和墻上繪的獸畫,后來又出現的雕塑和雕刻中不僅有動物的外型,還有骨骼、心臟等器官。這意味著解剖學的誕生。“我們確實依靠原始生活中生物學方面t才有用圖達意的一些技術。這不但是視覺藝術的源泉,也是圖形符號、數學和書契的源泉。后三項具備,才使唯理科學成為可能。”
(二)服飾需求促進科技發展
在“衣”方面,圣經里說亞當和夏娃是因為偷吃了“禁果”知道了羞恥而穿了樹葉遮體,雖然這只是神話傳說,但也有其現實的基礎。衣服,哪怕最初簡陋到僅僅是樹葉和獸皮,也是因為人類遮體和御寒的需要而應運而生的。然而,在現代社會,這兩個需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開始側重于自身的審美需要,衣服就開始更多地擔當起人們裝飾自身的功能。人們拒絕單一的樣式和色彩,不斷變換服飾風格。首先從衣著結構上來看,由過去一衣多季講究經濟耐穿的單一型,轉向了追求新穎、高檔、美觀的多樣型;由簡單型、單層次、一衣多季,向復雜型、多層次、一季多農的方向發展。其次就服裝的式樣和型號來說,也由單一化轉向多樣化:由封閉式、色彩單
一、男女不分的情況向開放式、豐富多彩的時裝發展。
不僅如此,當代人們對服飾還有安全的需要。因為服裝中如果含有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及熒光增白劑超標,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人們越來越傾向于用純棉布料取代化學纖維,對于人造絲、彈性纖維、人造纖維等非自然材質則強烈抵觸。純棉制品于是大行其道。新科技甚至發明了“彩棉”服飾來滿足人們對于安全的需要。
除此之外,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崇尚品牌、追求時尚、注重品位就成為其內心的需要。經濟學家凡勃倫的消費理論認為,服裝檔次的高低是一個人修養、氣質、風度的重要體現,關系到社會和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在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崇尚品牌、追求時尚、注重品位就成為人們的內心需要。現在人們的品牌意識較強,服裝消費檔次提高,各類服裝市場占有率出現向少數品牌集中趨勢。
(三)居住需求促進科技發展
在“住”的方面,現在人在居住環境方面已經遠遠不滿足于傳統上遮風避雨,安魂入夢的需要,人們的注意力也由傳統的臥室,廚房轉向起居室,廚衛的設計和設備,房子建筑也由傳統的一廳轉為兩廳,一衛轉為雙衛。在現在建筑中,擴大起居室,采用地熱技術,選地在山水間,都是為了迎合人們對于住的更寬敞,更舒適,更多陽光,更美景致的需要。建筑材料現多傾向于低能耗,綠色環保,也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健康安全的需要。
(四)出行需求促進科技發展
在“行”的方面,人類根據交通的需要,通過科技發展,創造了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火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問世,使千山萬水的距離大打“縮短”,電報、電話的發明使用,使全世界的人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二、道家自身需求觀念促進科技發展
(一)煉丹觀念促進了化學科學的發展
中國古代化學產生于煉丹的過程。煉制外丹是道家求長生的主要方法,它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藥物或草木藥,以制成供服食的仙丹。煉制外丹的過程就是各種無機化合物之間重新組合、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道士們煉金燒丹的同時也在從事著化學工作,在大量的實驗中,他們逐步積累了對物質的化學性質的認識,成為實驗化學的先驅。煉丹術不僅為中國古代化學的發展積累大量經驗,更總要的是,它還發明了火藥。
(二)長生不老觀念促進古代醫藥科學學的發展
眾所周知,道士煉丹是為了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但往往服食丹丸后會發生中毒事件。古代很多人都是因此中毒而死。不得已,煉丹家開始在丹藥中加入草木植物,也因此發現了新的藥物以及藥物的新藥性,豐富了醫藥學的內容。然而,他們卻不知道他們正在開辟一個新的重要科學領域——制藥學。
(三)煉丹觀念促進古代礦物科學發展
為了成仙,就需煉丹,煉丹就需采集、認識各類礦物質,硫、汞、鉛、砷等等。在煉燒過程中更認識到這些礦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例如汞易升華,硫易氧化。為了煉丹還需制備良好的工具,如鼎、爐,二者皆需耐高溫。道教徒在煉丹過程中為了防止鼎內的一些氣體跑出以影響丹藥之仙效,或為了阻止外部的空氣進入,與鼎內的丹砂發生氧化反應等,遂想到用一種物質來密封鼎器之口,以達到上述目的。他們發明的這種密封物質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泥——六一泥。它的主要原料有:含硅、硅酸鋁及氧化鐵、錳、鈣的赤石脂礦石,含硝酸鹽、氧化鋁、氧化鎳等的滑石,含碳酸鈣、磷酸鈣和硫酸鈣等的牡蝠,還有含硫酸鋁等的礬石等等。從六一泥的原料配制可以看出,道士們已經了解到某些礦石的性質,并開始利用它發明制造其他物質。總之,煉丹者在煉丹過程中逐漸認識了更多的礦物質,掌握了它們的各種性質。這就為中國古代礦物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所以,李約瑟在研究中國古代有沒有科技的過程中,曾對道教文化在中國古代科技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加推崇。甚至將“道”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的“邏各斯”相提并論,認為它們都是事物的規律。他認為,道教的“無為”并不是要人們無所作為,而是要人們“不做違反自然的活動”。道家對道的把握,要求減少運用通常的知識到極點,達到無為的地步,方能獲得大道,這似乎有點要求超出平常的創造性思維的意思。道教依靠對這種思想和追求的把握,通過煉丹發展了中國古代的科技。
結語
綜上所述,需求觀念是科技發展的巨大推動力。無論是人類的基本需求觀念,甚至人類某方面的特殊需求觀念,如道家需求,對科技發展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起著某些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