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營法律風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市場競爭的愈加激烈,企業在資本運營和商業運作頻繁的今日,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法律風險和挑戰。諸如合同惡意欺詐、不正當競爭、誠信危機、內幕交易暗箱操作等問題,有些已經釀成重大法律糾紛。這些風險引發的訴訟、仲裁、行政處罰,使企業受到了包括經濟利益、經營成果、經濟成本等多方面的損失。因此,高效防范經營法律風險,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業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
一、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概述
企業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進行的法律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以減少風險負面影響的決策及行動的過程。企業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是通過發現、識別、分析、控制和處理的一系列動態過程使法律風險被控制在企業所能接受的范圍內,實現企業承擔的法律風險與獲得收益的優化和平衡,其核心原則是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使企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經營法律風險防范的重要性
(一)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是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是法律規范市場的首要對象。隨著法制的健全,陸續出臺的新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經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處在法律制度的環境下,必須將自己的經營行為,從建章立制、經營管理,到改制改組、兼并重組、破產維權,放置到法律規定的程序中完成。企業管控與法律規定的貼合,管理成本與公正效益的摩擦,都將是企業進行法律風險防范的外在動力與緣由。
(二)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是企業適應外部政策環境的重要途徑
企業經營法律風險防范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有關機構的高度重視。《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下發,對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總體原則、風險管理策略,解決方案等進行了詳細闡述,其目的在于深入推進企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長效機制,促進企業穩步發展。
(三)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對社會穩定起著重要作用。法律風險防范失利,企業經濟效益滑坡,下崗失業人員增多,勢必影響社會穩定,對構建和諧社會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反之,則可以有力地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
三、經營法律風險現狀分析
企業經營活動是風險與利益共存的集合,利益越大,風險也隨之加大。企業的經營管理涉及方反面面,如法人治理結構、資本運作、招投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融資并購管理等。本文將以項目建設、合同管理、知識產權保護三個方面重點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項目建設的法律風險
隨著我國投資體制的改革,項目建設領域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增加,對企業依法進行項目建設與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面臨著項目建設的法律風險也越加明顯。法律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建設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常見的法律風險包括項目行政許可風險、投資風險、項目管理風險等。
(二)合同管理風險
合同是企業進行各種交易活動的基本法律形式。合同法律風險指在合同訂立、生效、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追究違約責任的過程中,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不能如約履行義務的可能性。主要表現為:交易主體的法律風險;合同簽訂過程的法律風險;合同審查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合同履行的法律風險等。
(三)知識產權保護風險
隨著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日益增多。這類案件涉及的賠償金額較高,往往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內的知識產權立法與執法均必須達到TRIPS協議的最低標準,因此。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預防和控制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成為與企業生產經營同等重要的大事。
四、建立健全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為了積極避免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法律風險,將風險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現代企業應建立健全經營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的法律風險進行全面、綜合監控,促進企業在可控的風險范圍內運作,增加企業價值和承擔風險能力。
(一)構建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原則
1、全面化管理原則
企業法律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動態過程中,這就決定了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建立必然是全方位的,全面化的。
2、規范化運作原則
作為一種長效機制,企業要通過建章立制來規范公司各職能部門、各專崗在法律風險防范中的職責,并將此種形式進行固化,使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在法制化、規劃化的軌道上有序運行。
3、閉環化管理
企業經營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建立與運行,目的在于能夠有效規避法律風險,強化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體系運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經濟效益獲得的多少,因此,不斷評估體系的科學性,有效性是企業進行風險防范體系建立必不可少的閉環管理環節。
(二)經營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內容
1、加強項目建設法律風險防范管理
加強項目建設法律風險防范管理應首先從項目投資決策入手。任何決策過程都必須遵循法定程序和正當途徑,全面搜集資料,進行可靠性分析,實行嚴密的投資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投資決策后評估體制及決策失誤追究制度,使企業每項投資決策都是民主的,科學的,能為企業帶來高經濟效益的明智決定。
其次,加強項目管理還應抓好項目合同簽訂環節。工程合同的簽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項目開展的進程與節點,因此,作為項目建設的起點,合同的簽訂至關重要,項目的管理者必須重視從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個條款,對項目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因素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2、加強企業內部運作,完善合同管理機制
合同風險防范機制的首要目標在于有效防范合同糾紛,以有效降低公司經營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企業應對合同進行統一歸口管理,在配有專責專崗的前提下,落實合同管理責任到具體崗位,以便對企業合同簽訂和履行進行有效監督、檢查和指導。其次,建立完善企業的合同管理制度。嚴把合同審批程序,實行企業合同簽訂授權制管理,將企業合同簽訂過程中可能存到的風險消滅在簽訂前期的萌芽狀態。第三,建立合同履行后的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的歸檔、合同信息的匯總,合同登記表的備案及合同履行后跟蹤等。
3、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制度的建立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既要注意保障本企業的知識產權和相關商業秘密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轉讓,還應預防企業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風險防范體系應從兩個方面對企業進行保護:一是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二是要完善企業知識產權侵權防范機制,避免侵權事件的發生,減少企業法律風險及經濟效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