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短期資本流入對國際收支沖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一直處于雙順差格局,國際收支交易規模逐年增加,并于2005年超過國內生產總值,2007年上升到4.3萬億美元,而同時國際短期資本也大量流入我國,特別是隱蔽性短期資本流入的規模急劇增加,大量的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必然會對我國國際收支結構、資本與金融項目結構以及外匯儲備和國際償付能力造成影響。因此,逐步完善經濟體制改革、匯率制度改革以及逐漸放松資本管制將減少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國際收支的沖擊,避免國際收支危機的發生.
關鍵詞: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國際收支;雙順差;國際收支結構
歷史經驗表明,金融危機的發生與國際資本流動具有緊密的聯系,當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流入一國境內時,既有利于該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會促使資產價格泡沫的生產,加大該國的市場風險,一旦國際短期資本迅速且大規模的撤離該國時,必然會造成該國面臨國際收支危機,進而有可能發生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學者研究表明,近年來流入我國的國際短期資本規模日益增加,國際短期資本的流動性和投機性增強,因此研究國際短期資本流動與我國國際收支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短期資本流入的規模
在目前我國仍實行資本管制的情況下,國際短期資本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和非法渠道進出入我國.
對于正常渠道流入的短期資本,可以通過分析國際收支平衡表而計算其規模,而對于通過非法途徑進出入我國的短期資本則難以統計[1]。國內外學者對隱蔽性短期資本流動規模的測算,大致分為兩類,即直接法和間接法。[2]本文在間接法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到通過虛假貿易、地下錢莊等渠道進出入我國的國際短期資本,即熱錢規模=外匯儲備增加-FDI凈流入-外債增加-貿易順差-C1①+C2②+C3③.
而BOP反映的短期資本流動主要表現為正常渠道流入我國的短期資本,主要有證券投資與借貸期限一年以內的其他投資,其中短期證券投資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一年內的其他投資包括短期貿易信貸、短期貸款、貨幣和存款以及短期其他資產.
綜合BOP反映的短期資本流動以及利用修正后的克萊因法測算的隱蔽性短期資本流動,我國短期資本流動總規模就得以估算出來.
自97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到2002年,我國短期資本呈現凈流出的現象,到2002年我國短期資本呈現凈流入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1997亞洲金融危機后,短期內受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影響,國內大量短期資本潛逃。從2002年起,我國經濟連續高增長,人民幣升值預期壓力逐漸增大,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涌入我國,到2004年達到頂峰,此期間流入的短期資本主要變現為高投機、高流動性的游資資本。此后,短期資本流出規模增大,這可能是因為此時我國政府采取的外匯管制趨向于“嚴進寬出”,用意在于抑制短期國際資本大量流入,從而減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二、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國際收支的影響
(一)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國際收支總規模的影響
自2001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規模總體呈上升態勢,增速不斷加快,年均增長率達到33%,遠遠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水平。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由2001年的0.78萬億美元升至2008年的4.5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由59.1%上升至105%,這表明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能力逐步增強,對外開放程度逐步加深,同時也說明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逐漸提高,國際經濟對我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從上表中可知,2001來我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持續順差,國際收支一直處于雙順差格局,資本與金融賬戶順差額至2004年底也處于逐年增長的狀態,且2004年的增長率高達110.12%,遠遠高于經常賬戶順差額的增長速度。總的來說經常項目順差穩定增長,而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則有較大的波動。并且經常項目對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貢獻度逐漸增加,2001-2008年,經常項目順差合計13793.55億美元,占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77.85%.
再者,經常項目順差與同期GDP之比也逐年增加,截至2008年底,我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同期GDP之比達到9.94%。國際收支不平衡已成為我國經濟運行的突出問題之一.
從外匯儲備來看,我國擁有較強的國際支付能力,面臨支付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各項償付能力指標都低于國際經驗標準。2001-2008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達37.44%,截至2008年底我國外匯儲備達19460.3億美元。[3]
(二)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國際收支結構的影響
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最直接的表現即是對經常項目與資本與金融項目的比例的影響。從下表中可知,資本與金融項目與經常項目之比的變動情況大致與國際短期資本流動情況相符合,即2002-2004年國際短期資本持續流入我國且凈流入逐年增加,而此時資本項目與經常項目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從0.91上升到1.61,而2005-2006這兩年國際短期資本流入減少,此時相應的比例也有所下降;而從2007年起國際短期資本又重新流入我國,因而其資本項目與經常項目之比又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受2007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投資環境惡劣,美國經濟一度處于蕭條狀態,使得大量美元資金重回美國,因而導致2008年流入我國的短期資本急劇減少,資本與金融項目順差也大幅度下降.
然而,更具體的來說,一般認為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主要表現在資本與金融賬戶下的各個短期項目,因此它的流入必然會導致我國資本與金融賬戶結構的變化。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國際短期資本主要表現在資本與金融項下的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中短期項目,從下圖中可知,隨著國際短期資本流動的變化,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都有相應的變化.
當國際短期資本表現為凈流入且流入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證券投資也隨之而增加,而在2005-2006年,證券投資凈額也隨著國際短期資本流入額的下降而下降。隨后又隨之而增加。總之,國際短期資本流動通過影響著證券投資、其他投資的變化來影響著資本與金融賬戶結構的變化.
(三)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外匯儲備及國際支付能力的影響
國際資本流入會造成一國外匯儲備增加,反之,當國際資本流出時又會造成一國外匯儲備的減少,造成國際收支危機。國際短期資本由于其高流動性、不穩定性以及投機性,極易造成一國外匯儲備的急劇變化,產生國際收支危機進而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我國自2002年以來國際短期資本就大量流入我國且增速也越來越大,從而使得我國外匯儲備,從2001年的2121.65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19460.3億美元,增長了近9倍。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研究顯示,2001年以來我國外債償債率、債務率、負債率以及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均在國際標準安全線之內,其中2008年我國外債償債率為1.78%,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為10.83%,因此近年來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對我國的國際支付能力影響較小,我國面臨國際收支危機的可能像較小.
然而。大量學者研究表明,流入我國的國際短期資本中含大量的投資性資本即熱錢,易變性較大,如
三、加強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管理的政策建議由于國際短期資本流動與國際收支危機存在了緊密的聯系,大量資本流出必然會造成國際收支危機,因此,我國在面臨大規模短期資本流入的情況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防范短期資本大規模的逆轉,從而減少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避免發生國際收支危機.
(一)逐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自身結構問題
國際短期資本之所以大量流入,與我國自身的經濟結構問題有關。我國目前的社會收入分配政策和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就業等政策存在的不健全之處導致國內消費需求不足;隨著利用外資的不斷增加,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據了我國出口總額的60%左右[4],造成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因此,逐步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國際短期資本不斷流入我國的局面。因而,應繼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鄉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二)進一步加強人民幣匯率的調控機制建設
增強市場力量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作用,逐步減少干預,增強匯率彈性,靈活調整人民幣升值幅度和節奏,使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在堅持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同時減少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保持在一定范圍內,短期內不宜進一步擴大匯率波動區間。為防止熱錢的流入,貨幣政策應更多的采取公開市場操作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手段,加息手段的采用應在防止熱錢流入和抑制通貨膨脹兩方面之間進行權衡①。加快外匯市場發展,保持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適當的干預。在國際上加強對人民幣升值的正面宣傳和客觀評論,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三)逐步放松資本管制
歷史經驗表明,不適宜的實行資本賬戶可自由兌換,會給一國匯率制度和經濟健康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有可能耗盡一國外匯儲備,導致國際收支危機的發生。造成本幣大幅度貶值,從而使得國內資產價格劇跌,因此我國應逐步完善各種制度建設,逐漸實行資本賬戶自由化.
參考文獻:
[1]蘭振華、陳玲.中國短期資本流動規模測算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閉[J].金融經濟(理論版),2007(2):25-27.
[2]李杰,馬曉平.我國短期資本流入規模估算:2001-2006[J].上海金融,2007(10):68-72.
[3]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2007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4]陳高翔.論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影響[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