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低碳經濟政策與技術創新研究范文

低碳經濟政策與技術創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政策與技術創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低碳經濟政策與技術創新研究

隨著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不協調日益加劇,全世界正面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新挑戰,由英國提出的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日益受到各國的關注。本文系統分析了現有重要文獻,認為目前低碳經濟的研究大致從三個維度來討論,首先是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現有的能源利用率,其次是對高碳產業進行技術創新,再次是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創新,實現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順利過渡。當然,經濟發展模式的過渡中,政府適時出臺合理的政策也很關鍵。

一、各國政府政策

(一)國外政府的政策表現低碳經濟最早見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按目前的消費模式,預計2020年英國80%的能源必須進口。英國的目標是:2020年CO2比1990年減排20%,2050年減排60%。措施有:實行“低碳城市”政策,2016年所有建筑物實現零排放;設立氣候變化稅,減排溫室氣體的投資免稅;通過《氣候變化法案》,為排放量設定總量限制;建成商業CO2捕集和封存(CCS)清潔煤電廠;建立全球碳交易市場。日本是《京都議定書》的發起國和倡導國,一直重視能源的多樣化,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日本投入巨資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光能、氫能、燃料電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積極開展潮汐、水能、地熱能等方面的研究。2007年6月,日本和英國聯合主辦了以“發展可持續低碳社會”為主題的研討會,再一次強調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緊迫性,并勾畫出了未來低碳社會發展的藍圖。除英國和日本外,美國、法國等也都在積極參與低碳經濟發展。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法國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比歐洲平均水平要低21%,還在朝著更高的低碳經濟發展目標邁進。法國現政府提出,在法國掀起一場綠色革命,從農業、交通、住房建設、能源使用等方面入手,讓法國成為對抗全球氣候變化的先鋒。

(二)我國政府的政策表現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后,我國政府率先組織制定了《我國21世紀議程———我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并從國情出發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994年3月,國務院的《我國21世紀議程———我國21世紀人口、資源與發展白皮書》提出的可持續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方案是:綜合能源規劃與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和節能,推廣少污染的煤炭開采技術和清潔煤技術,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2004年11月,我國政府公布《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2005年頒布《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7月,與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韓國共同發表關于聯合研究與開發的《亞太清潔發展和氣候新伙伴計劃意向宣言》;9月,與歐盟發表《中國和歐盟氣候變化聯合宣言》,確定中歐將在低碳技術的開發、應用與轉讓方面加強合作。2006年底,科技部等六部委聯合了我國第一部《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和先進核技術,以及高效、潔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術,優化能源結構,減少能源消費的CO2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并增加碳吸收率,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2007年8月,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可再生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從2007年的7%,增加到2010年的10%和2020年的15%。優先開發水力和風力作為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共需投資2萬億元;實施補貼和稅收減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較高售價。10月我國《核電中長期規劃》,核電占我國裝機容量由目前的1.6%,增加到2020年的4%。從各國政府出臺的政策來看,基本分為兩個方向,一條路線就是對排出碳的回收處理,另一路線則是通過改善工藝,更換初始能源,減少各個生產工藝過程的碳排放。由于低碳經濟初露頭角,各國的政策也在摸索中,具體采用哪些手段來貫徹政策的宗旨,實現預期的目的,具體政策的影響力度如何,則要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才能給予結論。

二、各國學者研究的重要結論

(一)國外學者的重要結論國外學者大部分進行案例研究,給出能源政策相關建議。這些項目涉及到新能源的推行項目,低碳設備的推行項目等。JeffreyM.Loiter(1999)研究了風力發電技術和政策在美國的發展歷史,指出風力發電的擴散和創新本身都需要需求牽引的政策指導。RolandVidi(l2005)通過低碳設備緊湊型換熱器,制冷裝備和氫燃料汽車案例說明技術創新的驅動力,描述了法國和歐洲范圍內的政策支持形式,最后給出成功促進低碳創新的各種政策建議。在案例研究中,有的學者從系統觀點來研究。R.Gross(2005)從創新系統角度出發,通過研究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創新案例,指出新技術創新都是一項系統工程,該系統中的任何環節都會關乎整個系統的成敗,指出政府出臺政策要具有前瞻性,持續性和一致性。當然也有學者從單一方向的縱向轉移方面研究,例SteveThorne(2008)通過案例技術轉讓的驅動力,解析了安全的能源服務新技術成功被接受的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政府支持對策。DavidG.Ockwell,JimWatson,GordonMacKerron(2008)指出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低碳技術需要考慮的關鍵政策,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向發展中國家轉讓低碳技術可以減少伴隨未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橫向和縱向技術轉讓,又需要更廣泛地促進發展中國家技術變革能力。除了案例研究,部分學者還進行模型分析和實證分析。如IanW.H.Parry,RobertonC.WilliamsI(I1999)利用一般均衡分析模型指出實行碳稅收和排放許可證的關鍵在于這些政策創造的收入能否用來減少其他的扭曲性課稅。AnnegreteBruvol(l2004)實證研究得出燃料類型稅收和價格上漲,碳稅對排碳量的影響已經不大。降低能源強度和能源結構的變化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占總減少量的百分之十四,碳稅收的貢獻只有百分之二。GopalBandyopadhyay(2007)通過實證研究指出減少碳排放可以考慮適當的碳稅,稅的合理性是兼顧了增加收入和減少排放。TimFoxon,PeterPearson(2008)基于實證分析,包括對英國低碳能源創新,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互動的案例研究,形成了兩個指導原則。

(二)國內關于低碳經濟的政策研究成果在低碳政策的研究中,國內學者角度也略有不同,有的從創新主體企業的角度來看,認為我國企業對低碳形式認識不夠,不利于我國和世界接軌,從而要引起政府的注意。劉東民(2001)闡述了在發達國家技術創新主要是由企業完成的,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的方向關系到企業的競爭力。也有學者在對比國外的低碳經濟政策的情況下,提出我國低碳政策需要改進的建議。宋德勇、盧忠寶(2009)提出:要采用開發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高碳”產業的比例等政策來推動低碳經濟發展。任力(2009)提出:總結國外低碳經濟政策,主要表現為:改造傳統高碳產業,加強低碳技術創新;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新型清潔能源;應用市場機制與經濟杠桿,促使企業減碳;加強國際范圍內的減碳協作等。還有學者從政策的戰略性來研究,指出制定低碳政策的原則。許倞(2006)指出能源戰略思維的基本要求是全局性和長遠性,必須從國家政治、經濟、環境、資源以及建立新型體制等多方面,對國內外因素全面分析。應充分利用現代能源技術的最新成就,著力于構建有我國特色的、適應于未來能源系統發展趨勢的新型能源體系,高度關注環境制約對我國能源發展的影響,制定國家能源發展路線圖。劉立,陸小成,李興川(2009)指出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低碳技術創新社會建構的途徑主要包括強化低碳技術創新價值體系的社會認同性整合;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價值規范的社會制度整合;構建低碳的國家和區域創新系統,為低碳創新提供社會支撐。

(三)技術創新角度的低碳經濟的路徑選擇研究

1.能源效率與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從而達到減排、低碳的效果。部分學者用模型系統研究生產效率和技術創新的關系。周勇(2006)將生產率的增長分為3部分,一是科技進步,二是純技術效率,三是規模效率。徐國泉、姜照華(2007)定性分析了技術進步、經濟結構和能源價格對能源消費和能源效率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技術進步與能源效率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其他學者則從理論方面論述了兩者的關系,并給出管理上的建議。劉元虎,沈雷(2000)論述了節能工作的兩個基本點,一是靠科學管理,二是有賴于技術進步。后者主要取決于對節能技術的創新研究。任宏,蔡橋(2002)認為技術創新與能源節約是密不可分的,要走向高產出低投入必須從技術創新入手。劉曄(2007)論述實現節能降耗目標關鍵在于技術進步與創新,提出節能技術創新的發展方向和對策建議。燕中州(2007)提出實現節能目標的路徑:進一步優化產業,行業結構;依靠技術進步推進節能降耗;大力推進相關節能設備的研發制造。

2.高排碳產業與技術創新在高排碳行業,學者們的研究還不是很深入,大部分集中在建筑行業的減排和技術創新問題的研究上,而且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實證研究成果很少。尹波,劉應宗(2005)針對建筑節能領域中存在的“市場失靈”問題,分析了建筑節能行為正的外部性,并建立了節能建筑與非節能建筑的市場配置模型,提出了消除建筑節能外部性的政策措施。戴雪芝,何維達(2007)對我國能源政策、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實施效果經過詳細分析研究后,建立了基于層次分析法和屬性數學原理的數學模型,對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效益進行了量化評價。孫鵬程、劉應宗(2007)用規制經濟學理論分析了建筑節能傳統管理模式,并得出結論:政府規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是彌補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達到政府與市場效率最優化的最佳途徑,建立建筑節能服務體系是引入市場機制的必要手段。李利劍(2005)論述了我國鋼鐵企業二次能源利用低下的現狀和二次能源回收技術創新的意義,提出引進、吸收、自主創新與推廣是我國鋼鐵企業二次能源回收技術創新的有效方法。

3.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能力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技術創新,使其代替傳統石化能源,也是實現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而目前對于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的研究還處于起步狀態,大部分處于定性分析階段。曾樂民、蘇碧霞、于文益(2006)在分析國外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特點的基礎上,闡明了廣東發展可再生能源重要意義,指出了技術創新對加快區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的重要作用。劉巖、洪富艷(2008)以區域內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作為研究內容,從全新視角對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研究,力求準確地反映出區域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系統功能發揮的程度。還有學者試圖從創新的障礙來研究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創新,指出應完善技術創新環境,消除技術創新各階段的障礙,加速技術創新的進展。蘇竣、眭紀剛、張漢威、王欣(2008)發現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以國家科技計劃為主,其中三大計劃的資金投入占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經費的絕大部分,但是該投入占全國研發總經費的比例較低。在創新過程中,以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為主,技術示范與推廣活動相對不足。肖英(2008)分析了新能源技術進步存在的障礙:體制,政策,資金,市場,其他(沒有形成完備的新能源技術研發與裝備制造體系,技術管理水平不高;對新能源及新能源技術戰略重要性認識的不足;消化吸收投入嚴重不足;妨礙了技術擴散效應的發生,等等)并提出促進新能源技術進步的相關建議。魏曉平,史歷仙(2008)從宏觀上分析得出我國能源產業技術創新的六個影響因素:資源人均占有量少及優質能源比例低;能源效率迫切需要提高;環境因素;價格波動;產業聯動;微小歷史事件。劉高峽、黃棟、蔡茜(2009)分析了這些障礙的類型,包括路徑依賴障礙、市場門檻障礙和技術性障礙等,并從創新政策的角度提出改進的建議。在以上研究基礎上,學者張志宏(2009)指出加快我國新能源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必須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觀念技術突破與產業體系建設相結合;二是要近期重點部署與長遠謀劃發展相結合;三是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四是積極推進與科學發展相結合;五是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

三、未來研究方向

通過梳理國內外研究文獻,發現研究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著眼于技術創新對低碳經濟的機理研究現有研究主要關注技術創新與低碳經濟的關系,大部分認為技術創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而技術創新對提高能源效率的機理研究甚少。技術創新是由多個環節,多類型組成的整體,不同技術創新對能源效率的影響,技術創新對能源效率的影響和市場結構,行業的關系很少被提到。研究需要細化,對不同行業,不同市場結構,不同類型技術創新的交叉影響機制要加以分類并分析他們的共性和差異,會使技術創新對低碳經濟的研究更有實踐意義。

(二)產業鏈角度的技術創新高碳產業研究集中在節能經濟效益評價和技術創新意義方面,而對高碳產業技術創新特殊性共性研究很少。高碳產業鏈是由多個環節組成的價值鏈協同發展促成的,產業鏈中核心環節技術創新的缺失將阻礙整個產業鏈創新的實現,這些都應引起學者的關注。高碳產業技術創新所需要的要素支持和作用機理的研究也很少見。

(三)強化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低碳經濟政策研究,集中在宏觀層面上,雖然現有研究從財政政策,法律,制度等不同角度展開了政策制定的意義研究,但是提出的具體政策缺乏理論依據,這樣的政策研究很可能對現實的指導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通過理論和實證研究構建出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的政策體系是迫切需要進行的。

作者:吳紅翠 馬瑩 單位: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色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频道|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欧美人与zozoxxxx视频|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 久久免费视频3| 极品虎白女在线观看一线天|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粉嫩虎白女P虎白女在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999zyz色资源站在线观看| 好男人视频社区www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体验| 亚洲av第一网站久章草|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疯狂魔鬼城无限9999999金币| 嘿咻视频免费网站|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色综合视频在线|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大陆| 69av在线播放| 成年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国产性夜夜夜春夜夜爽| 欧美日韩一道本|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2022天天躁夜夜躁西|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观看| 91视频久久久久| 天堂mv在线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