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低碳經濟形勢下的新能源發展范文

低碳經濟形勢下的新能源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形勢下的新能源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低碳經濟形勢下的新能源發展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消費國,能源供求緊缺已對中國經濟和生態環境構成重大挑戰。需將開發利用新能源上升至國家擺脫能源危機、占領未來經濟新增長點的戰略高度,加快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轉型升級”變革,推動煤炭化石能源向電能轉化、液態燃料轉化利用的同時,加快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開發利用,促進產業和能源協調可持續發展

1開發利用新能源是保障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1.1常規能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日趨突出中國能源消費一直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供給不足已影響經濟發展。a)常規能源儲量急劇下降。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僅夠開采20a、50a、100a。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已達59.50%,天然氣供需缺口超過30%[1];b)能源結構嚴重失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68.50%、石油占17.70%、水能占7.10%、天然氣占4.70%、核能占0.80%、其它占1.20%[2]。且在未來幾十年“富煤、貧油、少氣”的儲量結構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c)環境污染加劇。過度開采煤炭等常規能源,已造成霧霾、地表沉陷、水位下降、氣候變化等環境污染。空氣污染造成的疾病損失已使每年GDP折損1.2%,世行預測到2020年僅燃煤污染導致的損失將高達3900×108美元,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3%;d)使用低效。中國能源消費平均效率約33.40%,比國際先進水平至少低10個百分點左右。單位能耗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50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2];e)應對能源風險能力弱。中國已成為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鈾資源凈進口國,能源安全問題突出。面對常規能源的短缺及開發利用的負環境效應,政府需加速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新能源體系。

1.2開發新能源擁有巨大潛力符合低碳環保發展潮流新能源因污染小、儲量大、分布廣,更能滿足低碳經濟與生態文明新要求。國際能源署(IEA)2000年—2030年國際電力需求研究顯示,新能源發電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最快,各國普遍將新能源領域作為開發重點。中國可利用的新能源品種齊全,而且蘊藏量豐富。資料顯示,每年可開發太陽能潛力達23×108t標準煤、風能1000GW、海洋能50GW、生物質能3.18×108t標準煤、地熱資源31.60×108t標準煤及豐富的核能等資源,每年可利用資源量在87×108t標準煤以上。加快開發新能源,既可緩和能源短缺矛盾,又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僅將每年農業產生的4×108t作物秸稈和薪柴、有機廢物轉化發電,即可獲取相當于8座三峽發電站的產能,實現年增收800×108元~1000×108元。提高地熱利用1個百分點,相當節約替代標煤3750×104t,減排CO2約9400×104t[3]。新能源利用已成為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2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現狀與制約瓶頸

2.1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新能源開發和利用逐漸走向成熟和規模化,從技術、裝備到產業化積累,為規模化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a)技術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太陽能熱水器、沼氣等技術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電動汽車、智能電網處在市場導入期;b)產業建設初具規模。核電、太陽能熱發電、潮汐發電、氫能儲存和燃料電池技術已形成產業并走向國外市場;c)強勁保持規模增長趨勢。水電、風電的裝機容量,發電量和核電在建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在2013年新能源占比首次突破30%,并在2014年裝機突破4×108kW,保持全球利用規模第一的增速。其中水電裝機容量超過2.9×108kW、風電裝機8497×104kW、光伏發電裝機超過2000×104kW、生物質發電裝機超過940×104kW。

2.2制約發展的主要問題中國新能源正成長為一個新興產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a)管理跟不上產業發展。新能源產業急需利用國家規劃、技術引進、政策優惠等方式牽動發展。現有匹配發展新能源的政策性要求,但未建立項目審批、價格和戰略石油儲備相關機制,缺乏《上網電價法》等配套法律,民營企業在享受國家價格補貼、貼息貸款方面限制較多,各地執行政策不平衡,甚至出現設備閑置和“棄風”“棄光”現象,僅2014年上半年因限電產生的“棄風”損失達91×108kW•h,占風力發電量的10.50%,極大挫傷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b)核心技術空心化。基礎研發領域投入明顯不足,自主創新研發少,兆瓦級風電機組、生物質直燃發電的鍋爐、太陽能光電多晶硅、鈾原料等高技術材料、關鍵核心設備多靠國外引進,缺乏領軍產業高端研發、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阻礙形成中國新能源產業國際競爭力;c)設備制造國產化率低。風機的控制機構和風率預測系統、光電轉換和逆變設備等先進技術缺乏自主知識產權,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怪圈,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d)產業規模偏小,未形成并網聯營一體化消費市場,90%以上產品靠獲取國家補貼出口;e)技術標準門檻低,對新能源無序開發,導致產能相對過剩,返修率高,行業利潤下滑;f)上網電價過高。因新能源建設成本高,并網需增加調峰電源機組等資金,加上并網限額造成“發得出,送不出”損失,過高售價挫傷民眾消費積極性;g)布局不夠合理。國內資源分布多數遠離市場,出現“北煤南運、西油東調、北油南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利用格局,造成國家運力與能源巨大浪費;h)能源利用效率低。與蘊藏潛力相比,水電開發容量只達到技術可開發量的52%左右,發電量約占技術可開發量的40%左右[4],風能約10%,而地熱能利用尚不及十萬分之一,急需提升開發利用的效率與規模;i)在參與海外能源開發中,主要集中在中東、非洲等沖突和戰爭高發區,容易受政策變化與激進民族主義者反對,開發壓力與運輸安全風險大。

3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發展對策

能源供應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戰略,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有效利用國際資源的同時,保持能源安全自給,加快構建安全、綠色、高效能源供應體系。

3.1優化現有能源結構立足國內保障安全確立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以開發潔凈技術和替代能源為重點,優化現有能源結構。a)堅持“立足國內”方針,將國內供應作為能源保障的“主渠道”,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穩定石油儲采比例,加大新能源和天然氣開發,保持能源自給能力在85%左右,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輔以多元化購進其它國家能源,鼓勵企業參與石油儲備,健全完善能源儲備應急體系;b)制定節能約束性目標,推行清潔高效技術,提高能效。逐年降低煤炭在能源構成中的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并盡可能提高煤炭集中高效發電比例,將石油用于生產交通燃料,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c)加快新能源開發與可再生能源規模利用,推進大型核電、水電站建設與特高壓輸電,加快發展分布式水電、太陽能、風電和天然氣電熱冷多聯產能源系統。

3.2加快法制配套建設保障民資參與建設從能源法制保障、發展規劃、發展轉型等方面,立法先行,理順能源相關主體權益關系,提高能源監管能力和水平,盡快改革完善能源定價機制,加快新能源發電應用,出臺減免新能源產業環節稅費、稅收等產業扶持政策,改革現有電力系統和電價,推行峰谷電價和差別電價,建立上網強制配額和節能減排激勵體系,吸引商業銀行、民間資金及國際資本進入新能源開發領域,通過放開價格管制,對消費新能源行為給予補貼等體制創新,使開發利用新能源成為全民共識,引導消費者廣泛參與。

3.3建立自主創新體系加大核心研發投入實施追趕與跨越并重的技術發展戰略,從目前以需求拉動“跟隨”式創新轉向需求拉動與技術推動并行,發揮技術引領作用,加大對戰略性前沿技術和重大應用技術的自我研發,支持和引導組建基于市場機制產業創新聯盟。針對智能電網、儲能技術、氫能技術、碳捕獲與封存技術、核聚變能開發等核心技術聯合攻堅。通過“引進—消化—創新”技術路線,提升能源去碳化水平,提高能源關鍵設備與材料國產化率,逐步建立在全球低碳能源發展戰略中的技術優勢。

3.4培育新能源消費市場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發揮中國政權管理與市場規模優勢,健全能源監管體制及環境監管體制,推行緊湊型城市群布局,強化工業、交通、建筑節能和需求側管理,對公共建筑提出新能源利用比例,發展綠色節能建筑。優化城市能源系統,加快城市交通能源電氣化戰略。重視生活節能,引導就近利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清潔能,推廣北方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管網系統與南方分散式采暖和空調技術,提高低碳新能源使用效率,擴大新能源應用產業鏈。

3.5統籌產業布局規劃推動區域平衡發展將新能源開發納入政府總體規劃,宏觀規劃區域產業發展、布局,并按照輸出與就地消納利用并重、集中式與分布式發展并舉原則,以工業、建筑和交通等重點領域為抓手,落實節能提效措施,推動節能型生產與消費。加快西南部水電、天然氣開發和東中部核電發展,打造區域綜合能源基地布局。通過技術提升與產業升級,加大對“三北”及沿海地區的風電、太陽能推廣應用,穩步推進內陸和海上的風電開發,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平衡。

3.6加大海外資源利用拓展能源國際合作海外能源開發需堅持投資與貿易并舉、陸海通道并重,分散風險,加強戰略布局,積極拓展石油能源進口通道。在確保中東石油進口的同時,加強與非洲、拉美、中亞及俄羅斯等產油地區和周邊油氣管線國家的多方互利合作。遵守國際貿易體系交易法則,利用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發揮“亞投行”融資機制,與有關國家簽訂投資保護政府協定,爭取國民待遇與最惠國待遇。優先支持能源技術、裝備和工程隊伍走出去,擴大中國與其它國家能源產業投資合作,進一步提升運輸安全保障,增強國內能源儲備。

3.7推動互聯網化運營提高能效分布發展運用互聯網數據平臺ICT技術,將電、水、氣等能源數據化,加強對新能源開發前期分析和后期調配,實施全過程聯動介入管理,有效規避電量評估等錯誤,提高發電側和使用側實時數據交互,加快新能源分布式發展和離網電源剩余電量聯網銷售。通過互聯網實現對創能、儲能、送能、用能系統的監測控制、操作運營、能效管理等綜合服務,提高使用效能與投資效益。降低波動發電對消費者生活的影響,推動整個行業快速發展。

4結語

在未來發展中,新能源開發利用不僅可替代傳統能源滿足經濟發展需求,而且因其低碳環保、與電網、互聯網智能結合的優勢,必將成為加快經濟發展的戰略利器,只有加快利用新能源,才能有效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榮志遠 單位: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99热都是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领导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线路| JAPANESE国产在线观看播放|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久久桃花综合桃花七七网| 欧美亚洲另类色国产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精|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短视频| 欧男同同性videos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四虎影院免费在线播放| 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真实系列在线|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抽搐一进一出在深一点|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不| 极品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污污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便器调教(肉体狂乱)小说|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二三在线观看| 青青国产线免观看手机版精品|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影视自拍揄拍愉拍|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大片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播放| 性生活大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