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發展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工業,相對來說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由于長期依靠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許多企業對資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我國在對外貿易中,以高污染、高耗能為特點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仍是出口主體,企業缺少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小,不僅所獲利潤較少,而且間接使我國出口大量能源資源,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3]100-104,108。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動力
(一)在發展清潔能源方面具備一定基礎我國計劃在2020年,將15%能源供應變為再生能源。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天然氣使用已基本普及;在風能利用上,近年來,大型風力發電產業發展迅速,年平均增長率約50%,一些本土企業如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已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外資企業如丹麥VestasWindSystemsA/S、美國通用電器風能公司已進駐國內,為風力發電事業的進一步開發奠定基礎,2012年我國風力發電達到9.598×1012kw•h,比上年增長36%;在太陽能利用方面,我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較完善產業化體系,占世界年產量80%左右。并網和離網光伏發電漸成規模,2013年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1.589×107kw,較上年增長365%。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工程在我國得到推廣,它是將發電與隔熱保溫作用集于一身的新型綠色建筑[4]761;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在技術上也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世界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24%。
(二)政府及民眾轉變觀念政府能源安全意識增強,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不僅僅是工業發展推動的結果,更是出于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同時,政府積極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利用政策、信貸等手段鼓勵支持節能環保型企業發展創新,利用價格引導中小型企業減排,并勒令一些高污染企業進行整頓。政府綠色采購對整個綠色供應鏈產生杠桿作用,引導產業向低碳環保方向發展。在政府帶領及媒體宣傳引導下,民眾的低碳環保意識也逐步增強,“低碳生活”“綠色出行”已慢慢成為人們習慣。根據《2013年中國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報告》顯示,國內碳市場正逐步形成,一些低碳試點城市的碳交易已進入實操階段,僅深圳就有635家企業參與碳交易試點。
(三)主動減碳排放有利于提高國際地位環境無國界,溫室效應問題多次登上國際論壇,海平面上升已威脅到低海拔國家的國土安全,降低碳排放量在某些程度已上升為政治問題。2013年,我國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9%,居世界第1位,年人均碳排放量達到7.2噸,首次超過歐盟年人均碳排放量。我國政府公開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將在2030年左右出現,大力提高非化石能源使用量,將其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例提高到20%左右。政府摒棄僅將目標建立在人均產出基礎上的做法,開始設立總體目標,表明了政府的積極態度,這有利于提升我國國際形象,減輕國際壓力。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對策
(一)完善碳交易體系碳交易作為一種新興交易模式,在歐洲地區已證明其對控制碳排放總量的有效性。我國7個省市的碳排放交易試點已順利搭建完成并開始運作,截至2014年11月底,已交易143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金額超過5億元人民幣,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但是,試點省市現為各自獨立的封閉空間,參與碳交易的企業排放門檻、分配排放配額、報告核查制度等都不相同,碳交易價格并非由供求決定的市場價格[5]27-28,32-34,政府表示希望2016年能夠建成全國范圍的碳交易市場,但如何由試點城市輻射到全國范圍,仍是一個大工程。碳交易雖然能夠在總量上對碳排放進行控制,但目前市場上每噸碳排放價格不足30元人民幣,這并不能對企業造成足夠壓力,如果放任企業自由購買排放額,仍不能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筆者認為,在企業購買排放額的定價上,可考慮使用階梯價格,另外,可根據不同行業規定企業購買的排放額與每年分配排放配額的比例,以此形成倒逼機制,迫使企業采用新技術、開發新能源。
(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新能源、改變傳統能源消費結構是發展低碳經濟的根本途徑。從長期看,清潔能源的使用可以減少碳排放,緩解溫室效應。從短期看,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態環境。同時,許多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均屬可再生能源,對緩解全球性能源壓力有一定作用。為優化升級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結合技術、資金基礎上,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在2020年,要將我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提高到能源消費總量的15%。如果這一目標實現,將會大大改善我國大氣狀況。在開發利用新能源過程中,一定要依據現實情況,防止過猶不及。
(三)支持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決定低碳經濟發展前景,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過程中具有成本優勢,減排技術應用成本低于發達國家,應抓住機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研發能源再利用技術。鼓勵國內企業發展創新,通過競爭和合作研發核心技術,在明晰投資規則的前提下,更多地引入外商投資。在發展低碳經濟進程中,對低碳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政府應給予財政支持,對符合碳排放標準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及財政補貼,刺激節能市場的發展。
(四)調整產業結構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放緩,產業結構調整速度逐漸加快,要解決經濟發展的長遠問題,推進經濟結構升級不可避免。首先,國家應制定完備發展戰略,解放思想,進行科技體制改革。其次,要有意識地調整我國產業結構,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再次,在出口方面,要適應國際上的綠色產品理念,在原材料的選擇和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國際綠色標準執行,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低碳產業。
(五)完善法律法規我國應根據國情建立相關的法律政策,規范低碳經濟發展,尤其針對試行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應結合試點地區出臺的政策,盡快出臺全國性的法律法規,將碳排放交易規范化,以法律形式保證低碳經濟的有效推行。目前我國已建立起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但仍有一些地方還不夠成熟,仍需改進,在推行低碳經濟進程中,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
四、結語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單位產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全球低35%。從時間結構上來看,我國歷史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和整體排放水平都很低,這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低碳經濟不僅解決當前空氣、水、土地污染問題,而且解決未來全球變暖、生態破壞問題。總體來說,發展低碳經濟,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開源,即開發新能源,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二是減排,這不僅僅是國家行為,更需要全社會的大力支持,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作者:魯茜 單位:河南大學 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