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方法與指標構建
1、1脫鉤指標與脫鉤類型劃分將脫鉤指數用于低碳經濟發展和土地集約利用的研究,反映低碳經濟發展的綜合碳耗度是環境壓力,土地集約利用作為經濟驅動力,如果綜合碳耗度增長率與土地集約利用增長率呈現不平行的現象,即稱發生了脫鉤現象。參考國外學者Tapio[16]及國內學者陳百明等[17]針對耕地變化與經濟發展的研究,構建的低碳經濟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的脫鉤指標計量模型。低碳經濟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脫鉤狀態類型的劃分,本文采用國外學者Tapio[16]的劃分方法,將脫鉤指數DI=08和DI=12作為劃分脫鉤狀態的臨界值,并將脫鉤狀態劃分為8種類型,如表1所示。
1、2脫鉤分析指標體系構建1)低碳經濟發展指標。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一種低碳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而要評價一個區域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必然要考慮社會經濟、能源消耗、環境保護等要素。因此,低碳經濟指標體系也可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構建。具體來講,經濟系統方面,有人均GDP、恩格爾系數、第三產業比重代表經濟發展指標。能源系統方面,有人均能源消費量、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單位GDP能源消耗、人均碳排放量等指標。社會系統方面,有城市化率、每萬人擁有公交車數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指標。環境系統方面,有人均綠地面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環保支出占GDP比重等指標。2)土地集約利用指標。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直接影響城市土地集約利用的評價結果。在借鑒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從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結構狀況、土地利用強度和產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4個方面構建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指標體系[18-19]具體指標包括地均固定資產投資、人口密度、地均道路面積、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地均非農生產總值、地均財政收入、地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1、3數據來源與處理數據主要來源于《天津統計年鑒(2003—201年)》和《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及相關專題研究資料。為了消除量綱對決策結果的影響,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相對化處理法進行指標數據標準化處理。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有很多種,本研究采取主觀賦權法中的特爾菲法和客觀賦權法中的相關系數法,然后經加權而確定權重。
2結果與分析
根據Tapio脫鉤模型,以上一年為基準年,利用天津市2002—2012年低碳經濟發展指標和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指標進行脫鉤分析,測算二者之間的脫鉤指標及脫鉤狀態,具體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天津市2002—2012年低碳經濟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的關系主要呈現出4種狀態:強負脫鉤、弱脫鉤、弱負脫鉤和強脫鉤,呈現出這4種狀態的期數分別為2、4、1、4,分別占統計期數的1818%、3636%、909%、3636%。總體上有4個年期處于強脫鉤狀態,反映了在這4個年份中天津市低碳經濟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沒有阻礙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高,相反,低碳經濟十分有效地促進了土地集約利用。從時間角度來看:2002—2008年,該階段經歷了強負脫鉤—弱脫鉤—弱負脫鉤的過程,即呈現出由非理想狀態向理想狀態過渡;2009—2012年,天津市低碳經濟發展與土地集約利用基本達到了脫鉤的理想狀態。通過這幾年脫鉤指標基本上都小于-1可以看出,低碳經濟的發展超過了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近年來天津經濟處于快速增長時期,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特別注重生態環境、低碳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新生態城的建設。同時,2010年天津市成為首批國家低碳經濟試點城市。在土地集約利用方面,天津市為了順應低碳經濟發展,在全國率先出臺梯度優惠政策,根據不同行業的平均投資密度確定不同工業行業的基準地價,切實做到將土地價格與行業門類及投資密度掛鉤,實現地價政策的公開并鼓勵企業集約利用土地。
3結論與建議
本文利用Tapio脫鉤指標為評價手段,分別作為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低碳經濟發展狀況的評價指標,建立了低碳經濟和土地集約利用的脫鉤分析體系,研究了2002—2012年天津市低碳經濟和土地集約水平二者的脫鉤關系。1)天津市2002—2012年低碳經濟和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逐年增長,脫鉤指標分析結果表明脫鉤狀態呈現出由非理想狀態向理想狀態過渡,尤其是近幾年二者一直處于強脫鉤狀態,說明低碳經濟發展和土地集約利用兩者的發展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低碳經濟十分有效地促進了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高。2)2010—2012年,天津市低碳經濟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高,說明天津有效地利用低碳經濟和土地集約利用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導,實現了二者的共同發展。本文對于天津市的研究進一步驗證了合理的政策引導,例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方式轉變,能夠有效地調控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低碳經濟的穩定發展,實現土地集約利用和低碳經濟的雙贏局面。發展低碳經濟會帶動土地利用中科技投入、創新投入以及管理投入等的增加,使土地利用主體自覺養成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習慣,有利于推進土地集約水平的提高。
作者:孫偉 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