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低碳經濟在室外環藝設計中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展廊展廊,是展示藝術作品的長廊,它既有宣傳的作用也有裝飾作用,同時還可以分隔區域。在建筑材料上選用復合型低碳材料制成,頂部的太陽板可以把光能變成電能用于夜間照明,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如圖2)。
走廊走廊,即有頂的過道,建筑物的水平交通空間,也比喻連接兩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在設計中充分引入生態、環保和節能的理念,并大幅度采用環保節能新技術,如通過陽光谷及兩側草坡把綠色、新鮮空氣和陽光引入各層空間,將雨水收集利用。雨水儲存在地下室里,經過處理可以用于灌溉與清潔,有效地節約水資源。
亭這類建筑在園林中主要供人游覽、賞景之用。亭即停,本意指人們中途停留之處,它是一種有頂無墻的小型建筑物。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和扇形等多種形狀。亭子常常建在山上、水旁、花間、橋上,可以供人們遮陽避雨、休息觀景,也使園中的風景更加美麗。中國的亭子大多是用木、竹、磚、石建造的。在這里設計的用低碳材料建成的亭子是想讓同學們在這樣一個現代化的院校里感受到古代建筑帶來的思古之幽情。
雕塑藝術雕塑作為文化廣場的主要形象是設計的關鍵,此次設計的是一組用書堆砌的雕塑,表現出學子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0的詩境,激勵同學們刻苦學習、勤奮讀書。雕塑設計要與主題環境相匹配,體現出活潑、積極向上、舒適溫馨的構成形式。材料用水泥制成,(如圖3)。
水體人們需要水,就像需要陽光、空氣一樣,水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灰塵,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溫度和凈化空氣。(P52)作為該設計創意的主脈,水由西流向東,水的流動產生活力,使人興奮和激動,再加上潺潺的水聲很容易使人愜意。同時,同學們在感情上喜歡水,喜歡水的五光十色和悅耳的聲響,所以說水體就成了空間組織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廣場之水由西向東(由高向低)流動,落差有大到小,流速有快到慢,貫穿廣場的左邊,形成寧靜和輕松,靜靜流淌的溪流,給人一種自然親近之感。水的源頭有人工小瀑布,利用落差,借鑒無錫寄暢園的八音澗的形式形成不同的音樂聲。而整個水系的設計象征著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
照明照明設施主要有路燈、廣場燈、霓虹燈、噴泉水池燈、景觀照明燈等。它們有的以滿足夜間照明為主,有的以烘托環境氣氛之用,為公共環境帶來動人夜景。由于功能的不同,照明方式也不一樣,設計時應有不同的著眼點。路燈和一些裝飾燈具在滿足照明要求下,還需考慮它的造型、尺度、色彩和燈光效果。因為它們的燈光在夜間起到引導和劃分空間的作用。但白天它們以燈具造型出現,成為優美環境的一部分、一個視點、一個亮點。
此路燈的設計,燈柱為梯子形,象征著同學們勇攀高峰,圓形的燈泡象征著太陽,同學們向著光明奔跑,兩邊打開的像打開的書,又像海鷗翅膀,其實是兩塊太陽板電池,既美觀又節能又環保(如圖4)。此款路燈是采用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設計手法,上面的亭子形狀和周圍的亭臺相呼應,頂部是太陽板,下面的燈柱為現代設計,用可重復利用的低碳材料制成,重復的圓孔既可以透光又很好的起到了裝飾作用。在燈光設計中要充分運用現代照明技術,提倡低碳生活,盡量選用綠色節能設備。
設計總結:結合理論和部分節能案例的分析,讓學生實地考察,自己丈量設計環境、考察材料市場,獲取了大量信息,為自己熟悉的環境做有效的設計。
通過這次低碳設計的嘗試,學生們意識到低碳設計對節約資源、優化環境的重要性,許多同學還提出了利用自然能源做可持續發展設計的方法和措施。
此次環境設計充滿了生機。學生通過主題設計感受更加透徹地領會了課堂中學到的概念、理論,使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提高了學生的設計水平、實踐能力。教師們依據環境藝術設計特點,利用社會實踐這個全新的平臺積極進行設計實踐活動,增強了自身的底蘊,提升了課程領導力,促進了環境設計質量的提高。
作者:董振懷單位:滄州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