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貿易理論發展思路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品牌雜志》2015年第二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學者瓦西里.里昂惕夫首次發現戰后貿易模式沒有與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相符合,這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國際貿易的新現象進行研究,從而獲得了一些重要的國際貿易理論[2]。戰后出現了一些新的貿易現象,主要有:區域集團增加了內部貿易、發達國家增加了貿易量、增加了產業內部貿易等[3]。偏好相似論以及新要素貿易論就是通過研究這些現象而得出的。這些理論解釋了發達國家的貿易關系。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保羅.克魯格曼為了研究產業內的貿易問題而從多個角度建立了相關模型,它研究出了國際貿易已經從一種完全競爭的狀態轉變為不完全競爭和規模報酬持續增長的狀態,假如兩個國家在要素稟賦和技術方面都不存在差異性的情況下,那么其實產品本身之間的差異性以及規模經濟本身也可以促進國際貿易經濟的發展。和傳統國際經濟貿易理論相比較來看,這個結論正好是相反的,但是其卻正確地解釋了戰后的貿易現象。此后,一些經濟學家在對國際貿易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還會分析壟斷企業的發展行為。這個階段的研究表現為產業組織理論和傳統國家貿易理論的結合,并對國際貿易中的新現象做出了深刻、全面、合理的解釋。
二、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新趨向
國際政治格局、經濟格局以及國際關系的持續變化促使國際貿易理論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國際貿易理論要獲得發展,就一定要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形成滿足。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跨國公司也獲得了持續性的發展,形成了一體化的區域經濟和新的貿易形勢,進而將一體化的貿易理論有效的研究出來等。原來是從產業內的貿易角度著手開始研究的,是一種懂宏觀角度入手研究的方法,然而,當前主要是從某一個貿易主體或者是貿易現象的角度著手進行研究,是一種微觀性的研究。這些新理論的出現能夠對傳統貿易和新貿易理論進行補充,并且能夠促使二者實現有效的整合,還能夠促使研究變得更加微觀與細致。原先,靜態的理論假設是研究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然而當前研究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則是動態的實際內容,其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學者在對國際貿易理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都會綜合考慮變動要素、運輸因素以及歷史因素等,因此研究也變得更加微觀和細致了。綜上所述,國際貿易理論研究正表現出逐步向更加微觀細致和動態的趨向發展。
三、結語
目前,不斷深化的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促使新的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形勢不斷出現,這種情況下,國際貿易理論也同樣需要適應于當前國際貿易中的新現象與新挑戰。研究國際貿易理論以及國際貿易理論的持續發展為規劃和發展國際貿易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進而促使其向更加健康和穩定的方向發展。
作者:崔航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