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管理研究性教課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問題引導模式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
1.課程簡介《微觀經濟學》是教育部審定的經濟管理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以個體———廠商和家庭為研究對象,主要講授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基本規律,隨著經濟發展,研究內容不斷、更新擴展?!段⒂^經濟學》具有理論完整性、抽象性、實用性、靈活性等特點,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開展研究性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基礎課教學質量和提高大學性的創新能力,而且有利于經濟學基礎課后續課程的教學和研究。
2.研究性教學的目標在傳授經典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同時,培養低年級學生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興趣、探索精神和科學精神,樹立嚴謹、踏實的作風,鍛煉學生描述復雜社會經濟現象的技巧,培養學生從現象中提煉規律的能力。
3.問題引導模式的應用在《微觀經濟學》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中,首先,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發現、歸納和總結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如供求理論、消費偏好理論。用問題引導學生教學可以有效降低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風險,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對經濟問題的研究興趣。其次,鼓勵學生組建小組發現身邊的經濟現象,并抽象出問題,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感性認識開始學習探索未知、總結規律,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合作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再次,把經濟生活的問題集中在一個生活場景中,如設計一個買賣場景再現交換和定價的過程,讓學生體會經濟學家從現象中探索規律的過程,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探索知識的樂趣、經濟生活、經濟研究的魅力。
二、小組競賽模式在《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中的應用
1.課程簡介《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與統計學兩學科的交叉課程,是統計學在社會經濟應用的一個分支,也是企業進行定量管理、定量分析的工具。課程內容主要闡述了一些實際操作問題,各章之間為并列關系,有利于以小組開展學習和競賽。
2.研究性教學的目標在《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這門專業課程中引入研究性教學的理念,以激勵學生參與課程研究為核心,改變傳統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形成教師點撥,師生相互教學,可讓學生基本具備自主研究的能力。
3.小組競賽模式的應用為了能使學生積極參與研究性教學并獲得預期的效果,在教學設計上進行系統控制。首先,將所學課本在開學之前發給學生,并將所有章節按小組分配,小組的分配必須是隨機的,如姓名的首字母等,不能按照傳統的分配方法,這是為了保證小組成員的不熟悉性。其次,每組根據自己所分章節進行人力資源統計調查,并著手準備改組的課堂成果展示,要求每組每人5分鐘的展示,期末成果也從該組選題中得到,分別計入小組成績。再次,對于每組課堂展示的研究成果,任課教師本人及隨機抽取的其他兩個小組進行評價,說明理由,并給出分數。在單組展示之后,由任課教師進行點評,在點評過程中,插入需要補充的專業知識,并展示一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學生進行對比。最后,對學生與教師共同呈現的研究成果進行全班范圍內的討論。
三、游戲體驗模式在《組織行為學》中的應用
1.課程簡介《組織行為學》是研究在組織中以及組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人們從事工作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反應規律性的科學?!督M織行為學》采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生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知識,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性,從而提高各級領導者和管理者對人的行為預測和引導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實現組織預定的目標。
2.研究性教學的目標把研究性教學理論引入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增強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和教學效能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終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其形成健康人格,確立和鞏固良好的師生關系。
3.游戲體驗模式的應用設置游戲環節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知識、總結知識,在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達到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如《組織行為學》中有關“沖突”的內容及其解決辦法,采用以下游戲模式。事先根據班級人數分成6個或4個小組,每組設立組長,組長負責活動的開展、總結和情況反饋。各小組以抽簽方式抽取與“沖突”相關的內容,如沖突的性質、沖突的類型、沖突產生的原因以及沖突的行為后果等,教師給與指導,并適當參與各小組的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多幅多媒體關于沖突的圖片引出本節課內容,并通過團體互動游戲讓學生理解怎樣解決沖突才能提高效率并取得長期利益。
四、結束語
近來國內外大學對研究性教學開展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在理論的指導下,經濟管理類課程在實踐中開展問題引導模式、小組競賽模式和游戲體驗模式的研究性教學,這些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不駐豐富了研究性教學理論,而且提高了整體教學效果。在研究性教學中,教師是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組織者和實踐者。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選題、設計方案和運行模式、評價體系等,以實現鞏固教學內容、啟發思想和培養創新的目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自主完成各項任務,達到教師要求的標準。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能力,也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鍛煉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師和學生在研究性教師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推進了整體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作者:章磷董大朋溫明明姜虹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