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洋強區建設潛力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海洋經濟雜志》2015年第一期
1海洋生態環境狀況
根據《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13年廣西海域主要海洋生態環境指標良好,在全國海域中排名靠前。《廣西壯族自治區2013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2013年,廣西區近岸海域海水環境狀況總體較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52.9%。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狀況總體依然保持良好。重點保護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和珊瑚礁生態系統保持穩定,處于健康狀態。海洋自然保護區內的珍稀瀕危物種和生態環境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重點海水浴場和濱海旅游度假區環境質量良好,海水增養殖區環境質量能夠滿足養殖活動要求。海洋傾倒區環境狀況總體穩定,未因傾倒活動產生明顯影響。海水入侵及土壤鹽漬化范圍和程度有所降低。
2廣西海洋強區建設的動力因素
充分利用區位、資源、生態、政策的優勢,加快發展廣西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符合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意義重大[10]。
2.1廣西發展的優勢分析
雖然廣西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總量不大,結構也不夠合理,與全國海洋經濟發達省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廣西發展海洋經濟仍擁有其比較優勢,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資源優勢廣西在海洋生物、濱海旅游、港口岸線、海洋礦產、海洋能、生態環境資源等海洋資源擁有量十分豐富,且大多處于為未開發或者開發程度較低狀態。這是為廣西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1.2區位優勢隨著中國和東盟經濟合作的開展,經濟一體化程度的開展,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等西南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作為處于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的廣西必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整個區域經濟的增長和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入,將給廣西的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以港口為依托的海洋工業、海洋服務業帶來巨大的空間[11]。
2.1.3政策優勢廣西沿海地區享有國家民族區域自治、沿海地區開放、西部大開發、邊境地區開放及國家級經濟新區五大政策疊加帶來的優勢,隨著廣西經濟發展戰略轉向沿海地區,政策帶來的優勢將逐漸顯現。如《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實施意見》規定的五大類十九條具體優惠政策措施,以及在產業方面,國務院《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鼓勵類產業、《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等[12]。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將會迎來高速發展的空間。
2.1.4后發優勢廣西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這為在新的條件下高起點的發展現代海洋產業,培育和壯大海洋新興產業留下巨大空間。廣西應發揮后發優勢,進一步明確海洋經濟的戰略定位,落實國家“海洋強國”戰略,運用新的海洋開發理念,依托現代海洋科技,制定海洋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以發展海洋經濟。
2.2現代海洋服務業初露端倪
根據《廣西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評估》報告以及《廣西海洋產業發展規劃》中對于廣西海洋產業發展現狀、前景等方面的數據分析及規劃方向,依據城市創新系統理論,可遴選出海洋旅游業及海洋交通運輸業兩個快速發展的海洋產業,作為廣西海洋強區建設的動力支持。
2.2.1海洋高端旅游業從資源稟賦方面,廣西位于我國大陸最南面,旅游岸線資源眾多,其中海水質量與沙灘質量在全國沿海地區名列前茅,發展水上、水下旅游俱佳。因此,近幾年廣西濱海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以北海為例,2009年,入境旅游者人數6.1萬人次,外匯收入1721萬美元。2010年,入境旅游者人數7.3萬人次,外匯收入2173萬美元。2011年,入境旅游者人數8.3萬人次,外匯收入2574萬美元。2012年,入境旅游人數9.9萬人次,外匯收入3429萬美元。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必將成為推動廣西海洋強區建設的有力推動力量[13]。同時應注意到廣西游艇產業的發展,作為高端旅游業,雖然其在全國游艇發展的進程中尚處于末端,但廣西有著優良的旅游海岸線和風景優美怡人的漓江以及西江和其他庫區,廣西游艇業將會成為水上旅游的又一個朝陽產業,推進廣西海洋強區建設的步伐。
2.2.2海洋交通運輸業在海洋運輸業方面,廣西較大的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稟賦。岸線資源方面,廣西海岸線曲折,擁有1595千米的海岸線。直線距離僅185千米,僅為海岸線總廠的11.6%,眾多海灣是天然的避風良港。從東到西分布有鐵山港、廉州港、三娘港、欽州港、防城港、珍珠港等港灣,形成“天然港群海岸”。沿海港口同時具有深水、避風、浪小等自然特點。地理區位方面,廣西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資源圈的結合點,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出海通道,距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的港口都較近。因此,廣西的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海洋貨物運輸量與海洋貨物周轉量兩個主要指標占全國的比重近期都出現了大幅度提高。2009年,廣西海洋貨物運輸量2368萬噸;海洋貨物周轉量324億噸千米。2010年,廣西海洋貨物運輸量2952萬噸;海洋貨物周轉量479億噸千米。2011年,廣西海洋貨物運輸量3787萬噸;海洋貨物周轉量615億噸千米。2012年,廣西海洋貨物運輸量4739萬噸;海洋貨物周轉量787億噸千米[14]??焖侔l展的海洋交通運輸業將成為廣西海洋強區建設的新支點。
3廣西海洋強區建設的問題分析
從發展規模來看,廣西海洋經濟總量和產業規模較小,在全國的排名靠后,2007—2012年以來廣西海洋生產總值平均占全國比重僅1.4%;從發展速度來看,廣西海洋產業發展速度相對較慢,2012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的增速為9.5%,低于全國增速。此外,廣西在海洋科教支撐力量、海洋產業基礎設施方面仍比較薄弱[5],這與廣西在區位、資源、環境上的地位極不相稱。廣西海洋經濟發展總體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對各種政策的利用不夠充分廣西沿海地區是中國唯一同時享有國家民族區域自治、沿海地區開放、西部大開發、邊境地區開放及國家級經濟新區五大政策的經濟區,享有多種優惠政策疊加帶來的優勢[6]。中央給予廣西許多特殊政策以支持和推動其經濟發展,早在1984年北海就被列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此后又在廣西沿海地區設立了包括欽州保稅港區、北海進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等一系列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使廣西沿海成為全國對外開放和發展國際經貿合作的先行地區。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大力度、高規格的特殊政策大多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與運用,直接影響了海洋交通運輸業、沿海工業的發展[7]。
3.2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支撐較弱發展海洋經濟,尤其是現代海洋產業,需要以強大經濟、科技實力為支撐。雖然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但整體經濟實力不強,對沿海地區港口建設、鐵路公路建設、城市建設等都投入不足[8]。經濟結構仍比較落后,工業化程度不高,制造業不夠發達,難以對現代海洋產業形成有效支撐。廣西整體科研、教育實力較弱,海洋方面的科研能力更為薄弱,涉海科研人員只有365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的人員分別只有13人和67人,全區沒有一所國家級海洋研究機構;廣西高校在海洋專業點設置方面,只有5個本科專業,2個碩士點,博士點則空白。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程度低,科技難以對廣西海洋產業的發展起到支撐作用[9]。
3.3優勢的海洋資源未充分利用廣西擁有其它沿海省份不具備的獨特資源優勢。比如,雖然海洋漁業、海岸帶的開發、陸域污水的排放、沿海工業的發展對廣西沿海海域環境造成了一定的負面應,但這片海域以及整個北部灣,仍是目前中國自然生態最好,最潔凈的海域之一。島嶼風光旖旎,長灘、碧海、陽光、綠樹構成如夢如幻的濱海景色[10]。廣西沿??諝馇逍?,如北海市連續多年環境空氣質量全國第一,空氣污染指數排名全國最低,二氧化硫年日均值濃度最低,被譽為中國最大的城市“氧吧”,沿海各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均達到95%以上。對于廣西旅游,人們更為熟知的是桂林山水,而濱海旅游資源尚未得到更為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濱海旅游的發展程度還比較低。廣西沿海地區是山海相連,臨近越南,少數民族眾多,濱海旅游資源的開發可以借助境內的桂林山水游、越南跨境游、民族風情游,形成互動,推動濱海旅游業的發展。
4廣西海洋強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4.1要速度更要質量,提高海洋經濟發展的效益廣西目前還擁有一片生態環境良好的海域,海洋資源破壞程度還比較低,這是廣西發展海洋經濟的最大優勢之一,為在新的條件下高起點的發展現代海洋產業留下的巨大空間。廣西在海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味強調增長速度,應堅持“要速度更要質量”,將海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放在優先位置,堅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應秉承綠色、低碳的理念,緊緊圍繞可持續發展主題,統籌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通過制定海洋生態保護、海洋防災減災政策等方式,維護好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創造環境友好、生態安全的海洋經濟發展環境[14]。在產業布局上,廣西應根據本地區的資源特色,培育壯大海洋旅游產業、發展現代高端服務業,如建立國際游艇俱樂部、休閑旅游度假村等。還要抵制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項目聚集廣西沿海地區,從而避免與其它沿海因產業雷同造成的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15]。
4.2實施低碳發展戰略,保護沿海最后一片“綠洲”廣西的生態優勢使其成為沿海最后一片“綠洲”,因此要切實實施低碳發展戰略,使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制定有關低碳技術的相關標準,加大對低碳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為發展低碳技術、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提供資金支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引導機制,引導企業向低碳技術進行投資,擴大低碳技術研發的經濟來源;政府和企業充分考慮對低碳技術進行戰略投資,規模應用低碳技術,搶得先機,提高公眾形象,緊密研究和跟蹤氣候變化的國際制度發展,超前做出企業的部署;利用CDM(清潔生產)項目機遇,發展低碳技術,盡早實現技術升級,利用技術轉讓機制,加快實現跨越式技術發展;逐步建立起節能和能效、潔凈煤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使廣西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將低碳領域科技人才納入廣西人才引進優惠政策范疇。同時提高城市碳匯能力,積極推進低碳發展市場化運作[16]。
4.3增加經濟發展的“海味”,建設“海上廣西”全球以及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主要位于沿海,這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事實。廣東和廣西號稱“兩廣”,都是南方沿海省份,廣東海味很濃,海氣十足,廣西則山味較濃,海氣不足,多年來給人“只見山不見?!钡母杏X;在經濟發展上,多年也是將發展重點放在內陸城市。要實現“海洋強區”的目標,廣西必須轉變思想觀念,遵循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將經濟發展戰略由“背靠大海,面向內陸”轉為“背后內陸,面向大?!保叱龃笊?,增加經濟發展的“海味”,建設“海上廣西”。應牢固樹立“海洋強區”的意識,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和發展海洋經濟,并以此帶動廣西經濟發展,進而實現強區的戰略目標。應從世界經濟、中國—東盟、大西南地區、全區的高度來思考、謀劃廣西海洋經濟的發展,破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推進廣西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的發展。
作者:張玉潔 韋有周 鄭莉 張偉 單位: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上海海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