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商務局2020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商務局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打贏疫情阻擊戰重要指示精神,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商務經濟發展,圍繞2020年全市“招大引強推進年”活動超前謀劃,抓好區域內各項工作,尤其是“5020”重點項目推進、企業復工后的各項生產活動,力爭開“弓”就能放好箭。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和經濟發展推進戰貢獻最大的商務力量。
一、今年以來全市商務經濟發展情況
今年以來,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區商務局不等不靠、提早動手,抓緊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重點項目,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確保高質量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不等不靠早動手,抓緊攻堅突破。迅速制發了《區關于有效應對疫情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通知》,《區關于抓好疫情防控期間服務招商引資企業和出口企業工作的通知》和《關于認真做好全區招商引資企業招工工作的緊急通知》系列文件,采取主動作為、主動溝通、主動關心、主動支持、主動幫扶、主動籌劃等六條措施,搶時間招商。
視頻簽約會商,項目推進不斷檔不掉“線”。一是利用微信公眾號、招商微信群等多種渠道,高頻次、大范圍進行招商引資“云推介”,廣泛捕捉招商線索,今年以來,全區共對接項目28個,其中“5020”項目5個,擬投資總額211.1億元,為全年招大引強儲備了一批優質項目。二是開啟“不見面招商”模式,通過電話、微信、短信等方式與客商溝通,采取視頻互動交流、在線答疑解惑的方式在線推介投資環境、重點產業,與客商 “屏屏見面”簽約項目。截至2月27日,全區擬簽約招商項目9個,總投資73.9億元。
追上去趕起來,復工復產信心滿滿。一是采取“不見面、網上辦”的方式,組織開展線上招工和線下委托招工,幫助招商引資企業開展招工工作,著力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普遍點贊。二是以生產型出口企業復工復產為重點,上門指導疫情防護,幫助解決困難,宣講優惠政策,推動復工復產。抽樣調查22家重點出口企業,對其受疫情影響程度、復工復產困難、出口訂單履約風險、客戶流失等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在此基礎上,出臺了《關于應對疫情穩定外貿增長十二條政策措施》,從支持企業參加展會、加大支持金融、信保、法律援助等十二條政策措施幫助出口企業復工復產。三是指導企業做好物資儲備、場地消毒、健康防護等復工后的防范措施,幫助企業通過線上認證平臺辦理不可抗力證明,挽回損失;收集出口企業融資需求,幫助企業申請“穩外貿、促流通-即時貸”專項融資服務,解決企業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和復工復產資金需求。目前,仁江科技有限公司已通過銀行授信審查,將獲得1000萬元的貸款。
聚力儲備,集中保供促消費。一是我局及時出臺了《區防控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重要生活必需品儲備方案》,安排了專人負責區內生活必需品價格、銷存量監測摸底,督促儲備企業定期報送儲備報表,及時開展監測分析和預警,保障了肺炎疫情期間群眾生活必需品供給;每日由班子成員帶隊走訪區內各大型超市,對接了有關供應商,對區重要物資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安排。按照上級部門要求和我區實際,我局通過向區政府申請借予企業20萬元借貸周轉金,確保全區儲備方便面4000件、蛋5噸、水300噸、蔬菜50噸。同時為保證每日供應充足,給予儲備企業一定蔬菜、易耗品物流、儲藏等補貼。建立了疫情期間區級生活必需品供應商企業名單庫,督促各鄉鎮街切實做好物資應急儲備;為充分發揮網絡經濟尤其是電子商務在保障供應、穩抑價格、隔離防控、便民惠民、穩定社會等多方面作用,我局已與區內福樂購等超市落實開展區內大型商超推廣“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服務工作,通過政府補助超市開發小程序資金加快推進力度,同時給予商超2元/單快遞補助,真正讓企業用心服務,百姓安心“宅”家。二是我局發揮各地商會橋梁作用,積極開展醫用物資募捐工作,通過與各地商會的聯絡,已募捐到一次性醫用口罩31000只、N95口罩600個、護目鏡300只,醫用一次性橡膠手套350雙、防護服100套。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堅持主抓項目、強攻工業,緊緊圍繞先進陶瓷、創意包裝、光電科技、智能制造、環保新材料五個主導產業和電商、零售、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實施以商招商、資本招商、中介招商三種手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集約發展、商貿服務增添動能,努力實現項目質與量并重、內與外兼修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提升。確保簽約資金200億元,引進3000萬元以上一、三產、5000萬元以上二產開工項目26個,億元以上入園開工工業項目11個目標;力爭對接央企、外企、知名民企、科企、行業龍頭、中國500強及世界500強企業10個,引進上實現新突破;完成省2050重大工業招商項目1個以上。
(一)建立“13831”高質量發展考核責任制。年初將考核指標任務分解至鄉鎮街、產業園和有關部門,壓實考核責任,制定一個方案(即:《全區2020年度開放型經濟工作考核方案》),堅持三個一(即:一周一匯總、一月一調度、一季一分析),完成兩個80%(即:上半年力爭克服疫情影響,完成外貿出口任務80%;完成外資任務80%,現匯進資200萬美元),爭取三個第一(即:省外到位資金綜合考核、社零額綜合考核全市第一,電商綜合考核全市第一),達到一個目標(即:進入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一類縣區先進行列)。
(二)明確4大重點招商區域。針對全區產業發展方向,制定全國產業50強招商項目庫,以招大引強、靠大聯強為出發點,精準對接4大產業招商區域(即:工業陶瓷產業集中的山東、佛山區域,包裝創意產業集中的廈門、深圳區域,光電信息、智能制造產業集中的珠三角區域,環保新材料產業集中的長三角區域)。目前,已收集有效招商線索29條,有望落地項目5個。
(三)推行招商引資4條政策。一是鼓勵中介招商。加強與華夏幸福、中產網、東方龍等國內知名中介機構對接,通過點菜式、專題式委托招商,引進全國500強、產業50強產業“小巨人”龍頭項目;堅持以商招商,發動企業、商會和鄉賢能人,圍繞核心主導產業進行補鏈、延鏈、強鏈,培育發展上下游基礎性和關鍵性產業,形成集群。對中介機構引進的項目,簽約且履約保證金到位后7個工作日內,獎勵10萬元/家;中介個人(區內公職人員除外)先期獎勵中介費5萬元,后期均按項目首次申報納稅之日起前6個月應納稅銷售收入平均值的1%給予一次性獎勵。二是深化資本招商。加強與市國資公司、深圳藍德資本等投資機構合作,以金融資本的撬動,立足工業平臺和物流平臺進行組合招商,推進新興主導產業發展。三是強化外出招商。區在職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每年不少于2次,鄉鎮街、區產業園主要負責人每月不少于2次,區委相關部門、區直相關單位(具體名單見2020年招商引資任務分配表)主要負責人每季度不少于1次外出招商。設立區招商引資經費專項賬戶,由鄉鎮街、區產業園每季度上繳經費4萬元,專項用于該單位主要負責人帶隊外出招商,按季依規據實報銷,超支自付;由區商務局引進或沒有對接單位的項目,由工業園對接,招商費用由工業園負擔。四是實行獎勵招商。設立突出貢獻獎,獎金由區本級負擔。各鄉鎮街、產業園、單位、部門單獨引進落戶的企業首次升規后1個月內,給予引進主體10萬元/家的突出貢獻獎,獎金的50%用于向招商工作突出個人發放一次性獎勵,剩余部分作單位工作經費;設立出口大戶獎。鼓勵引進出口型企業和本地企業擴大出口,嚴格兌現出口補貼,并對全年自營出口500萬美元(含)以上的外貿大戶,給予5萬元/家的獎勵。
(四)落實4項工作機制。一是建立招商引資調度機制,每月由區分管領導召開全區招商引資調度會,掌握動態,分析形勢,重點對接;每季度由區主要領導召開全區招商引資工作形勢分析會,科學研判,通報對比,點對點傳導壓力。二是建立健全“三單”聯審聯批機制,對有望落地的招商項目,由引資單位提出“申請單”,區有關領導牽頭,在簽約前召集有關職能部門對項目可行性進行聯合審核;在簽約后,由引資單位梳理行政審批“手續清單”,區有關領導召集相關有審批權限單位進行集中審批,日清日結,提高效率;項目開工后,由引資單位梳理項目“問題清單”,區有關領導召開政企座談會,現場辦公,協調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困難,打通招商引資“最后一公里”。三是推進縣級領導掛點服務機制。對引進的項目,鄉鎮街、產業園掛點縣級領導全程參與項目洽談和協調,督導項目進展,并張榜公布。四是落實招商獎懲機制。堅持以結果為導向,對未完成全年招商任務的鄉鎮街、產業園一律不列為年度先進單位,其主要負責人脫崗外出招商3個月,如期滿后仍未有項目簽約動工,則由該單位繳納10萬元至區財政。有招商任務的相關部門納入年終全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范疇。
(五)主要商務活動
1、圍繞疫情防控,擬舉辦福斯特半導體、森薩塔傳感器、龍潤優選二期等項目“不見面招商洽談會”,爭取2020年上半年完成全省2050重大工業投資項目;積極向上爭取區內重點外貿企業6000萬元金融貸款;幫助18家重點限上商貿企業早日復產。
2、圍繞主導產業,擬3月份舉辦區(深圳)智能制造招商推介會、5月份舉辦區(粵港澳大灣區)首位產業招商推介會、9月份舉辦區(韓日)精細陶瓷招商對接會、11月份舉辦第四屆中國茶文化博覽會暨包裝產業招商推介會等4場招商會,精準對接光電信息、智能制造、包裝產業,推進全區商貿消費升級三年行動;積極參加5月份贛深會(深圳)、12月份中國綠色發展博覽會(南昌)、11月份進口博覽會(上海)等省級以上重大活動3場;擬拍攝1部招商宣傳片,與1家知名中介機構簽訂合作協議。
3、圍繞“湘商回歸”,結合“三請三回”活動,擬下半年組織廣東商會、東莞商會、北京企業商會、寧波商會等在外鄉賢,開展“回湘觀變化、共商大發展”等回歸活動,擬聘請葉濤、鄔航群、周宇飛、段華偉、呂偉等鄉賢能人為招商顧問,助力大跨越。
4、圍繞電商產業,組織開展“扶貧產品網上行,助力消費扶貧暨扶貧產品展銷會”,發揮電商產業優勢,促農增收。加強與阿里巴巴、菜鳥、京東、郵樂購等電商平臺對接,努力做大電商產業,爭取將中國國際茶葉包裝城打造成全省電商示范平臺。聯合惠聯超市、福樂購、世紀華聯等商場超市,啟動線上下單、線下不接觸配送服務,打造城區15分鐘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