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來工子弟教育管理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
為外來務工子弟創設教育條件,確保外來工子弟能與當地學生享有同等受教育機會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也是構建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將外來工子弟教育納入本地教育規劃,切實加強領導、統籌安排、科學發展。市政府成立“市外來工子弟教育管理領導小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市外來工子弟教育管理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外來工子弟學校審批及年審、公辦學校吸納和常規管理,以及對各鎮(區)和公辦學校專項考核等工作。
二、進一步明確職責,強化責任意識
市政府把各地外來工子弟教育工作列入對各鎮(區)年度教育工作目標責任考核,逐年加大對外來工子弟教育的投入,辟出專項資金獎勵和扶持各鎮(區)和辦學單位。各鎮(區)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強化責任,把外來工子弟教育工作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各鎮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職責: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根據本地外來工子弟發展趨勢,做好學校建設和發展規劃,并積極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外來工子弟教育管理工作。在辦學條件改善、教學設施設備添置、財務制度規范以及安全隱患消除等方面對外來工子弟學校和教育點做好過程監督,對積極改善辦學條件、舍得投入的辦學者,要予以扶持獎勵。
市教育行政部門職責:把好審批關,強化一體化管理,逐步規范外來工子弟學校的教學行為,提高外來工子弟學校的教學質量,建立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引導外來工子弟學校向優質化發展。
各公辦學校職責:各地中心小學、實驗小學、幼兒園對吸納在公辦學校的外來工子弟要公平對待、熱情關心,要在學校、班級營造“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人”的平等和諧氛圍,使新人的觀念在校園里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對開辦在本地的外來工子弟學校和附屬教育點要通過派駐副校長(或中層骨干)和骨干教師輔助管理和教學,協助做好建章立制和規范管理工作。
外來工子弟學校舉辦者職責:各外來工子弟學校必須嚴格財務管理,建立規范財務帳冊,明確每年按收入的一定比列(15%以上)投入辦學條件改善和教育教學專用設施設備添置。對照《市外來工子弟學校合格標準(試行)》(教[]22號)制定達標實施計劃,提留專項經費積極進行改造和提高。積極探索學校內涵發展方向,提升辦學層次,逐步形成一定的辦學特色。
三、進一步落實措施,改善辦學條件
外來工子弟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各鎮(區)要拓展思路,廣泛宣傳,認真分析本地區教育資源狀況,集結各種力量、通過多種途徑保障符合條件的外來工子弟都有學上、上好學。一是要積極改造公辦學校。各鎮(區)在規劃公辦學校建設、改造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吸納外來工子弟因素,增加容量;對已經建新校的,可以考慮將原有的公辦校舍作為專門的定點學校,向外來工子弟開放。二是積極利用撤并村小改辦外來工子弟學校。各鎮(區)公辦學校可利用村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撤并的村小資源,對照市標準建設成外來工子弟學校,用本校的管理和師資確保辦學質量。三是通過租賃招募辦學。各鎮(區)要適當投入資金建造校舍或通過置換創造辦學條件,向社會招募符合辦學資格的有志者辦學。四是積極利用社會力量辦學。各鎮(區)要加強宣傳,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吸引社會力量投資建校。
四、進一步加強管理,切實提高教育水平
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鎮(區)要積極探索科學的評價、考核體系,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方式,規范辦學者的辦學行為,加強過程監督和管理,積極引導學校良性可持續發展。
(一)規范考核。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外來工子弟學校年度考核細則,并對注冊和備案的學校進行年審,對照標準評出等第,對考核優秀和合格的學校分類獎勵,對備案學校根據考核和整改情況確定是否發放辦學許可證,對不合格學校提出整改意見,連續三年不合格將取締其辦學資格。
(二)嚴格收費。市物價部門要制定嚴格的收費標準。對不按規定收費和亂收費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和物價部門將對其進行處罰。
(三)獎優罰劣。市鎮兩級政府要積極利用公辦學校資源,加大對外來工子女吸納就學的學校予以獎勵表彰,對辦學成果顯著、每年投入多、建校硬件投入大的外來工子弟學校給予獎勵。對只重利益、不肯投入的辦學者和發生重大事故的學校,將給予處罰乃至取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