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抓好項目促進跨越發展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十一五”期間,市項目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實現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的重大轉軌。項目建設為經濟社會跨越騰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笆濉睍r期,是建設現代生態田園城市的重要時期,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隨著中央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省委、省政府“一個意見、兩個規劃”戰略部署的實施,以及交通條件的改善、投資環境的優化和瓶頸因素,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十二五”期間,全市已知重點項目259個,總投資1978.8億元,除去續建項目在“十一五”期間已經完成的投資和新建項目延續到“十三五”期間完成的投資500余億元外,目前已知“十二五”期間項目預計完成投資1300億元以上。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其支撐、帶動和輻射作用,對于優化經濟結構,增強發展后勁,推動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輝煌“十一五”:
重點項目建設碩果累累
“十一五”期間,市固定資產投資一直穩居全州第一位,增速始終排在全州前3位,這種高基數上的高增長,標志著在持續發展、跨越發展、領先發展中率先亮出了自己的旗幟。
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項目建設年”,這是“一年一個建設主題”的歷史性開端。自此,正式將重點項目建設納入日常管理,并逐年加以規范和完善。
在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下,一些受到國家產業政策扶持、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項目相繼落戶,重點項目已成為市投資拉動的主力軍。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電站、±800KV換流站等重特大項目的建設,極大地帶動了市項目發展和投資增長。自年開工以來,三個重特大項目分別累計完成投資近140億元、70億元、30億元,僅攀鋼項目今年前兩個月就超過了20億元的投資。數個十億級別的投資項目幾年來的累計投資,占到了市“十一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40%以上。
“十一五”期間,在重點項目的帶動下,市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年在“一辦三創”若干項目資金集中投入效應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億元,在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由于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了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幾何級數的投資增長開始呈現: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98億元;年完成75.61億元,增長71.9﹪;年完成固定資產投132.88億元,一舉突破了100億元大關,增長75.6﹪;年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乘勢突破200億元大關,完成投資210.3億元,增長58.2%,兩年上了兩個臺階,五年增長7.5倍,平均增速超過了50%,達到53.4%,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在“十一五”以來的項目建設中,市一直堅持“緊盯重點項目,抓好作風建設”的具體要求,搶抓政策機遇,在項目建設中充分體現工作作風,力爭實現“學風濃厚、制度完善、作風轉變、效率提高”的目的。在這種良好氛圍的帶動下,全市共上馬項目400余個,拉動固定資產投資509.08億元。項目建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與干部作風轉變形成了互補互進之勢。一批批重點項目的建設,一項項民生工程的實施,一個個招商引資項目的落戶,推動了經濟的快速起跑,為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給力“十二五”:
統籌推進力促二次跨越
“十二五”時期,市將結合實際,根據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投資方向,緊緊抓住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安寧河谷和現代生態田園的歷史性機遇,以城市規劃建設為龍頭,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以關注民生為抓手,統籌推進一批拉動市二次跨越發展的重點項目。
按照統籌發展的要求,著眼于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和要素保障。合理優化基礎設施布局,重點推進城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政策及資金支持,優先實施交通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網絡,夯實市川滇交通樞紐地位,推進市與其他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強基礎設施各系統間的協調發展和順暢運行,充分發揮基礎設施項目的綜合效益,把市建設成川西南新的旅游中心和物流中心。
同時,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著眼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充分發揮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牽引作用,充分依靠科技進步,招商引資,招大引強,加快推進一批重點產業項目。著力打造新能源產業、現代加工制造業、科技創新產業、農產品深加工等幾大產業類型,實現產業結構由高耗能向高效率、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優化升級,不斷提高投資效益,走高效、集約的路子,提高重點項目對市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著眼于增強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圍繞生態市建設,加快推進一批生態環保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質消耗,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切實保護生態環境,逐步緩解資源環境對發展的瓶頸制約。
在此基礎上,按照和諧發展的要求,著眼于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突出抓好重大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項目,重點解決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社會保障、扶貧、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問題,形成布局合理、城鄉協調、設施水平不斷完善,并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事業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與此同時,按照遠近結合的要求,著眼于解決制約長遠發展的重點問題。近期著重緩解交通、土地、資金、規劃等瓶頸制約;同時加強對中遠期工作的前期研究,加大項目儲備,擇機開工建設,力爭適度超前。
總之,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一個意見、兩個規劃”的精神,借建設美麗富饒文明和諧的安寧河谷之勢,推進市經濟社會二次跨越,建設一個繁榮開放文明秀美的現代生態田園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