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發改委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謀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通知要求,現將我委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謀劃匯報如下:
一、2019年工作總結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1-9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2%,預計全年增速6.3%,完成區人代會確定的預期目標,低于市預期目標(8%)1.7個百分點;1-9月,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8.7%,預計全年增速19%,高于市預期目標(0%)19個百分點;1-9月,規上服務業營收增速11.6%,預計全年完成市下達預期目標(12%),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增速16.8%,預計全年完成市下達預期目標(15%);1-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2%,預計全年完成市下達預期目標(0%);1-10月,“大新專”完成投資58.63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87.44%,超序時4.1%,預計全年完成投資70.07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1.加快全國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示范區建設。一是統籌做好中期評估工作。全面開展《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中期評估工作,統籌推進老工業區各項試點工作,截止目前,試點方案中108家企業,69個已完成,14個正在推進,25個未啟動。9月,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王冬欣副司長一行來我區調研,指導搬遷改造工作,充分肯定我區搬遷改造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二是加快推進存量工業用地收儲。按照工業用地收儲+棚改的工作思路,已完成對全區存量工業用地的全面摸底,共梳理出188個地塊、9565畝。三是積極做好中央預算資金申報工作。組織申報2020年度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和推進創新鏈整合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目前,市區東大街幼兒園新建項目已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初審,獲得資金支持1268萬元。四是爭取市級資金支持。灣中小學項目獲批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若干支持政策費用減免資金316萬元。五是做好上位政策銜接。已制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區打造全國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示范區配套政策的意見》(代擬稿),積極對接市級出臺支持建設示范區配套政策。五是成功申報全國中小城市百強區。我區成功獲批全國中小城市百強區,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92位,同時位列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60位,分別較去年上升2個和1個排位。
2.強化經濟運行分析預警。一是堅持定期調度機制。堅持經濟指標預警調度機制,加大對指標運行分析、研判和調度,強化協同配合,建立區發改、統計、財政、商務、住建等主管部門定期會商制度。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經濟運行分析會議,按照預警管理暫時辦法,從3月任務分解后開始每月對各鎮街開發區進行綜合預警打分。二是抓好新增企業入庫。結合“四經普”統計結果分類施策,促進各類市場主體按照“個轉企、企升規”的成長路徑快速壯大規模,確保符合條件、達到規模的市場主體及時入庫。三是強化產業扶持政策。會同區財政局、投資促進中心等部門完成2018年區產業扶持政策兌現工作,共兌現資金1237.7萬元。
3.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一是建立重大項目推進調度機制。開發重點項目智慧管理系統,目前系統正在試運行。突破重大項目會議調度傳統形式,在項目現場對照存在問題,制定解決辦法、限定解決時限,逐一對賬銷號。區委主要領導已帶隊先后赴北京華聯和平路購物中心、保利海上明悅等十幾個項目現場實施調度,推動第三方支付中心等項目建設明顯加快。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楊術云,副區長王闖調度汽車維修生產線搬遷改造等7個產業類和房地產項目,明確各項目單位預排后續工期計劃。對未按時開、竣工項目進行督查,督促項目開工或加快建設,力爭對投資有較大貢獻。二是區重大項目進展情況專報。定期區重大項目進展情況專報,對重點項目予以通報,在專報中對存在問題的項目重點關注、解決問題、有序推動。不斷完善推進制度,對進展明顯改觀的項目給予鼓勵,并向全區推廣屬地在推進項目建設中好的經驗做法。就全區重大項目春節后復工、領導調度在建項目工作落實、落戶我區市級公益項目進展等情況進行項目專報。每月深入全區社會投資項目現場拍攝照片,制作進展畫冊并報區委主要領導。
4.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編寫《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初稿)》。依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皖發〔2018〕6號)、《市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合發〔2017〕1號)文件精神和市關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已完成《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初稿)》。同時,為推動我區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已編制《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知識手冊》。二是強化主導產業培育。落實區委、區政府明確的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工作部署。今年,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全國老工業區轉型發展示范區的實施意見》文件印發實施后,我委迅速行動,加快落實,合理分解五大產業發展目標任務。深入重點企業調研,完成五大主導產業分析及展望。正在著手牽頭編制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和準備召開全區產業發展推進會議。積極推動蘇寧等重大招商產業項目落地。三是優化企業服務。實現在線審批事項辦件全覆蓋,1-10月我委共辦理政府投資項目143個,企業備案項目17個,初步設計61個,總投資約187.53億元。組織企業申報上級政策資金支持,組織電信器材貿易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銀通物聯有限公司2家企業申報2018年度市“三重一創”重大新興產業專項;組織市第二人民醫院、國泰國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比格尼斯醫藥有限公司3家企業及單位申報2019年現代醫療和醫藥產業發展政策,共獲批資金支持300萬元;組織省銀通物聯有限公司申報2019年市“三重一創”政策5類支持事項中支持高技術服務業企業成長事項,浦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客來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申報2019年市“三重一創”政策5類支持事項中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成長事項;組織恒通文化產業園(長江180藝術街區)一期、御聯匯報業文創園申報2019年度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資金支持項目。
5.嚴格規范糧食管理。一是定期填報國家糧油統計信息系統。每周上報價格監測表,每月上報流通流向報表,每季度上報季報表,同時督促企業同步填報該報表。二是開展糧食經營活動守法誠信評價申報工作。已完成對軍糧供應站的守法誠信評價申報及審核工作。三是開展“放心糧油”安全檢測。委托第三方機構對認定的“放心糧油”經營店的糧油產品進行質量把關,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督促企業下架整改,目前對發現2起不合格產品均已督促整改。四是認定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對照申報條件,認定聯家商貿發展有限公司、谷香源商貿有限公司擬等25家單位為區級糧食應急銷售網點。五是開展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系列宣傳活動,會同相關單位根據特色優勢豐富宣傳內容,面向家庭、學生、職工等不同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糧食安全宣傳活動。該宣傳活動登上了“學習強國”app學習平臺。
6.全面推進事業單位車改。召開全區事業單位車改動員會,組織起草《區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及政策解釋,在區直相關部門配合下,完成134家單位實施方案及批復,年底前,協同區財政局、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完成車改取消車輛處置工作。
7.加強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一是清理樹障。制定《區2019年電力設施保護區重大樹障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對多處危急樹障進行清理。二是做好“迎峰度電”工作。在全區范圍特別是用電設備陳舊嚴重的老舊小區、棚戶區,開展電力設施安全排查專項行動,全方位宣傳電力設施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確保夏季用電高峰時期電力網絡的正常運行。三是組織業務培訓。開展電力設施和電能保護工作培訓會,通過視頻講解、以案釋法等方式解讀省、市各級電力保護工作政策文件,以及電力設施安全教育和隱患排查整治的業務知識,明確各級電保職責,增強保護電力設施工作的意識。
8.推進全區公共機構節能和全社會節能。制定全區2019年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考核項目和評分標準,積極申報市第四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省級示范單位)。定期召開全區節能工作預警推進會,要求我區涉及預警的27家規上企業、32家房地產、物業公司,14家商業服務業企業的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節能調控方案,有效控制能耗過快增長。制定《區2019年度節能I級預警調控方案》、《區2019年度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指標及打分標準細則》,確保我區能耗總量及單位GDP能耗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9.加強價格管理和信用體系建設。一是抓好重點領域服務收費備案管理工作。我區全年共對58家物業實施服務價格登記證的換發或新辦。嚴格規范停車場收費,加強對道路臨時停車泊位收費等級管理工作,全年審核確定收費等級B級道路臨時停車泊位1840個。做好5家普通民辦幼兒園申請價格調整備案工作。二是積極開展價格監測和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在元旦、春節、“五一”、國慶中秋等節假日期間,對涉及“惠民菜籃子”工程的各商超開展全面巡查。三是扎實做好價格認定。今年以來共接受委托辦理各類價格涉案價格認定案件248件,認定標的額約578萬元。四是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召開本地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部署會議,督促推進全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廣泛組織開展誠信主題宣傳活動。
10.落實光伏發電工作。我委今年申報市級光伏電站度電補貼的企業類共有7家,家庭類共有4家,申報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企業1家。全面清查第一批、第二批光伏電站度電補貼發電量,對申報第一批和第二批度電補貼的10戶企業(家庭)共兌現2017年度電補貼122.74萬元。聯合供電部門及第三方機構,配合市發改委對申報第三批光伏市級度電補貼項目做好核查工作。
11.推進長輸石油管線安全生產。按照市發改委及區安委會的部署,督促管線企業開展對管線的日常巡查,強化石油天然氣管線的安全檢查,排查隱患。部署落實2019年全區油氣長輸管道安全隱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動,每月統計匯總油氣長輸管道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情況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及時處理楚漢河拓寬改造施工項目造成省天然氣管道埋深不足形成的安全隱患,目前項目已停工整改。
12.落實鐵辦各項工作。按照市鐵辦工作部署,對接協調區住建、龍崗開發區、方廟街道啟動合安高鐵段征地拆遷;組織開展北沿江高鐵段征地拆遷等基礎數據核查。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是部分經濟指標完成任務壓力大。地區生產總值市下達我區2019年預期目標為增速8%,預計全年我區實現GDP增速6.3%,與市下達我區2019年預期目標相比差距較大,實現全年預期目標難度大。客觀上我區一、二產萎縮,僅依靠三產支撐今年地區生產總值難以高增長。央企合作完成年度目標困難較大。我區央企項目支撐主要以房地產項目為主,2018年以來,上市成交地塊11個,除中國農產品國際物流園項目外,均無央企成分,且中國農產品國際物流園項目正在進行前期工作,暫未形成支撐。同時,我暫無省級開發區,物聯網園區可用土地有限,缺乏產業項目發展平臺,缺少承接央企合作大項目的載體,對央企項目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二是老工業區搬遷改造面臨的困難愈發突出。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工作已進入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截止目前,列入試點區計劃的108家工業企業,仍有近36.1%的企業未完成搬遷改造任務,剩下的企業利益訴求矛盾較多,搬遷難度大,特別是在土地使用權補償、經營主體損失補償、建筑物和設備搬遷費用等利益上難以平衡。經前期梳理,區內現有存量工業用地188塊,用地面積共9565畝。目前工業用地退出機制主要有綜合改造、用途變更和拆除重建等,在實際操作過中,退出機制較為單一,多以收儲出讓開發為主,而土地協議轉讓、變更土地用途、綜合升級改造的案例不多。工業用地企業主動退出較少,政府引導退出居多。
三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機制尚未建立。近年來,我區在產業布局上邁出了扎實的步伐,大力推進“一谷三基地”建設提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整個老工業基地退2進2.5、退2進3的過程中,產業集聚效應還存在很大的短板。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興服務業集聚效應不明顯,特色不鮮明,以致對孵化型、培育型企業選擇關注不夠,成熟成長型企業支持幫扶力度不大,精準支持幫扶資金效益最大化發揮不夠,整體產業內生活力欠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統籌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一是開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牽頭組織全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起草規劃綱要基本思路,召開專家咨詢會,聽取各方面意見,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完成綱要編制后報告區委區政府和市發改委。二是開展重要事項和重大項目謀劃。緊緊圍繞國家、省、市投資導向、重大戰略以及我區發展實際,認真謀劃一批重要指標、重大工程和項目、重大舉措及政策導向,切實加強與省和市發改委溝通銜接,爭取將我區重大項目、戰略舉措、政策建議等納入省和市“十四五”規劃。三是開展“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會同區有關部門做好“十四五”19項重點專項規劃和12項一般專項規劃編制,配套完善規劃前期課題研究,并做好與《規劃綱要》的銜接。
(二)堅持經濟運行分析及主要經濟指標預警制度
科學分解全區主要經濟發展預期目標任務,每月對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緊盯GDP、固定資產投資等重點指標,查短板,找對策,確保全區經濟平穩發展。嚴格執行《區經濟運行指標預警管理暫行規定》,落實屬地和區直部門責任,堅持定期調度機制和主管部門定期會商制度,形成合力,共同查擺分析問題,協同完成預期目標任務。
(三)加快推進老工業區搬遷改造
一是建立老工業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的專有推進機制,按照劃分年度、逐步實施加快推進列入《方案》的剩余工業企業實施就地改造、異地遷建和依法關停,推動老工業區存量工業用地的分步騰退利用。二是采取“工業用地收儲+棚改”模式,對“小、散、亂”的存量工業用進行整合,進一步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三是建立部門協作機制。目前,區領導牽頭,發改、自規、住建、屬地建立了相對固定人員,定期開展工業用地收儲研判推進的機制。下一步要完善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合力推進推動存量工業用地騰退更新。
(四)大力構建產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機制
一是結合十四五規范的編制,開展產業規劃編制,認真研究全區五大主導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伺機爭取方向。二是大力構建產業集聚平臺,積極申報市級戰新基地和服務業集聚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爭創市級物聯網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基地。圍繞中建大廈、長江180藝術街區、國際汽車城等載體,申報服務業集聚區,推動我區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精細化發展。三是加大在中央、省、市政策對企業支持的爭取力度。深入分析研究各級政府產業扶持政策,尤其是發展改革系統產業扶持政策,并結合全區項目梳理情況,提前整理項目,做好資金申報前的項目儲備工作。牽頭梳理我區現有的扶持支持政策,開展產業政策扶持支持方向、申報條件等相關工作培訓工作,提升各個鎮街、開發區服務企業精準度,使服務企業落實在具體行動中。四是構建高效有力的產業發展領導機制,建立一產業一領導一團隊推進機制。五是擴大開放視野,加強對接聯盟、協會,積極獲取產業資源,積極籌劃論壇、沙龍等活動,了解前沿產業和方向,儲備產業資源。
(五)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一是加強重點項目調度。結合區領導走訪企業,將全區重點投資項目,逐一明確區級領導負責調度推進,穩存量抓增量。二是謀劃重大項目。聚焦主導產業,針對閑置低效工業用地,結合省市政策對工業用地收儲,重新包裝上市,形成新的經濟增量。三是積極擴大民間投資。對列入新考核的民間投資指標,要充分利用省市區產業扶持政策,加大宣傳,幫助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特別是對區內中小民間投資項目,多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用軟環境留住企業、增投資。四是扎實推進區重點項目智慧管理系統建設。抓緊時間在全區推廣應用,為下一步產業項目調度和信息化管理建立更高效、便捷、直觀的平臺,加快推進落地項目建設、建成。五是出臺區政府投資項目審批規范性文件。我委已擬制《區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多次向省、市投資主管部門請教、溝通,修改完善規定內容,并完成書面征求意見工作。下一步將按程序推動文件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