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經濟社會建設工作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村位于灣潭鎮西南部,東與三臺坡村相連,南與鶴峰縣金溝接壤,西與鹿耳莊村村交界,北與紅烈村為鄰。現轄4個村民小組,302個農戶,1030人,全境皆山,最高海拔1650米,最低海拔1250米,平均海拔1450米,版圖面積19.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27108畝。人均占有耕地2畝以上,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的貧困村。本村林業資源豐富,是村民增加收入的一個渠道。201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530元。
一、規劃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
㈠必要性分析
1、是大幅增加村級經濟綜合實力的需要,長期以來,受自然條件惡劣,投入嚴重不足,經濟發展滯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村經濟增長速度落后于全縣平均水平。通過本次規劃項目的實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
2、是全面改善我村基礎條件的需要。我村地處高山,現有的村組公路等級低,通行質量差,村民的農副產品,生活資料、運出、運入相當困難,睛通雨阻,通行艱難仍是我村交通的主要特征。在電網建設上,還有50公里低壓線路有待改造,在安全衛生飲水方面,我村還有700人還未解決,通過本次規劃項目的實施,將全面改造我村的基礎條件。
3、是加快我村脫貧奔小康的需要,我村屬典型的老、少、邊、山、窮的貧困村。近年來,通過扶貧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貧困人口明顯減少,農民收入有所增長。但農業產業化體系建設亟待加強,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真正形成,農業和農村發展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的問題仍很突出,同時,扶貧開發任務艱巨,通過本次規劃項目的實施將全面加快我村脫貧奔小康的步伐。
㈡可行性分析
一是有符合村情的發展思路;二是有優勢強勁的特色產業;三是有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綜合利用好這些政策和機遇,大力弘揚樸實誠信,艱苦奮斗的精神,就能夠集中力量,捆綁資金辦大事,推動村新一輪大發展。
二、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目標
㈠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為核心,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格局的要求,以培育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為突破口,以農村基礎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以基層組織建設為保障,深化農村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富差距逐步縮小,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脫貧奔小康目標要求,積累經驗,探索路子。全面實現“三年明顯變化,五年脫貧奔小康”的目標。
㈡基本原則
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放在首位。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充分發揮本村的資源優勢,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做大做強煙葉產業,推進勞務經濟開發,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加強政府扶持,強化政策引導,鼓勵農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參與建設的積極性。
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把發揮區域優勢,與培植支柱產業,富民強鎮;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發展重點,探索各地特色,切合實際的脫貧奔小康路子。
堅持改革創新,探索脫貧路子。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大擔探索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和途徑,建立脫貧奔小康的長效機制,實行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整村推進。
㈢總體目標
按照“十二五”的規劃要求,爭取整體科學規劃,分段推進實施的辦法,通過上下聯動,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把我村建成全鎮改革發展的試驗區,脫貧奔小康的示范區,發展現代山區農業的模式區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先行區,具體目標如下:
1、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到2015年,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2903元,年平均增長15%;到2013年,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5106元以上。
2、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2015年,村級公路硬化率達100%,80%以上的村民小組修通沙石路面,農村安全衛生飲水率達95%以上,適宜農戶沼氣入戶率達到85%;5年內基礎設施的相應指標達到縣規定的要求。
3、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努力將我村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事業全面發展,農民生活質量較快提高,到2015年村衛生室達標,農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農村低保應保盡保。
4、生態環境明改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強化村莊整治,使農村衛生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5、農村管理得到加強:“五好”基層黨組織按要求達標,政務、黨務、財務公開率達到100%,村級組織陣地活動場達到規定的標準,村民自治不斷加強,民主權力得到落實,“一事一議”的政策運用到位,兩委班子團結奮進,戰斗力爭強。
6、貧富差距逐步縮小: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逐步降至40%左右,貧困人口的恩格爾系數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逐步降到50%左右,到2013年,貧困人口逐步減少到10%以下。
三、項目建設規劃
發展靠項目,加大項目建設。以項目帶動全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是加快脫貧奔小康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全村綜合經濟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改變村容村貌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證。從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村莊整治、生態環境、基層組織建設六個方面全面規劃,規劃總投資1413萬元;經濟發展33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461萬元;社會事業110萬元;村莊環境整治450萬元;生態環境30萬元;基層組織建設32萬元;計劃2011年投資7.5萬元,2012年投資553.5萬元,2013年投資508萬元,2014年投資244萬元,2015年投資100萬元。
㈠、產業發展項目。
我村是全縣煙葉專業新村、煙農種植煙葉已有20余年的歷史,種煙水平、種煙積極性、煙農的收益都相當可觀,人均種植面積達1畝以上,人均煙葉收在2000元以上,為了鞏固現有的發展成果,改善煙農的生產環境,計劃對部分煙路、煙水、煙田等基礎設施加大投入,確保煙農增收、財政增長。
1、建煙葉產業專業村項目:把煙葉發展擺在全村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來抓,進一步完善煙葉專業新村建設。
鞏固和穩定煙葉種植面積,進一步改善煙葉生產基礎設施條件,主要是以田間機耕為主。購置耕整機,機動噴霧器等必要設備,真正實現煙葉種植現代化,減少煙農的勞動強度,促使富余勞動力向第三產業轉移。
2、加快林業基地建設步伐,大力發展林特經濟。
①新建5000畝五倍子基地,2011年改造500畝,新建500畝;2012年改造500畝,新建500畝;2013年改造500畝,新建500畝;2014年改造500畝,新建500畝;2015年改造500計較,新建500畝,總投資180萬元,其中國家扶持60萬元,農民自籌120萬元。
3、加強牲豬養殖小區建設。
2012年在村二組,按照一拖四模式建牲豬養殖小區一個,計劃投資50萬元;國家扶持10萬,農民自籌40萬。產業發展目標為:2015年出欄1000頭以上。在發展模式上,堅持“專家十公司(大戶)十農戶”,使三者之間形成緊密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在發展思路上,必須定位在特色養殖。
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規劃總投資861萬元,其中公路建設投資307萬元,電力設施投資72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投資482萬元。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具體規劃為:
2011年維修立界山至長沙坪公路8公里,投資40萬元。
2012年維修錢家荒公路8公里,投資40萬元。
2013年修通立界山至大坪公路2公里,投資20萬元。
2014年修通鄢家荒公路3公里,投資30公里。
2015年修通馬里灣、譚家灣、錢家荒水泥路,共投資227萬元。
2、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全村現有低壓線路60公里,所涉3村民小組303戶尚未進行改造。農戶用電質量差,且存在有安全隱患:計劃在三年內全村改造低壓線路60公里,302戶1030人受益,所需設備線路投資72萬元。
3、安全衛生飲水項目。
村現有303戶,1033人,現有700人飲水困難,且達不到衛生飲水標準,計劃分三年解決。
㈢、社會事業建設。
規劃總投資110萬元,村甲級衛生室投資10萬元。
㈣、生態環境建設項目。
計劃五年投資40萬元。
㈤、村莊整治項目。
在人口居住密集、條件較為成熟的一組(村委會所在地)進行村莊整治,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結合危房改造,移民搬遷等項目,完善該居住小區晴雨路、自來水、路燈等配套建設,規劃投資250萬元。
㈥、基層組織建設項目。
通過項目實施,五年內爭創“五好”基層黨組織,完善村級陣地建設,做到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村規民約健全,服務體系完善,規劃投資60萬元。
1、便民服務體系建設。計劃投資10萬元。
新建村便民服務室30㎡,計劃投資8萬元,購置辦公用品及附屬設施,計劃投資2萬元。
2、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建村文化室100m3,計劃投資20萬元。
3、文化中心戶建設。根據我村村民居住的分布情況,計劃在全村建文化中心戶4戶,計劃投資2萬元,用于購置書柜及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