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糧食行業發展工作規劃范文

糧食行業發展工作規劃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食行業發展工作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糧食行業發展工作規劃

一、主要發展情況

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糧食局的領導下,全市糧食干部職工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搞活糧食流通,推進產業進程,強化調控措施,依法規范市場,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順利完成了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1、糧食購銷成效顯著,有效促進農民增收。五年來,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累計敞開收購農民余糧55.4億公斤,比增長73%,平均每年收購糧食11.08億公斤,占全市糧食總產量的44%,占農民余糧的84%。五年間,按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政策共收購糧食20.18億公斤,有力地促進農民增收。累計銷售糧食72.1億公斤,比增長91%。2008年,在全省率先出臺了《糧食收購規范》,為規范糧食企業收購行為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全市創建規范站點59家,達到中心鄉鎮所在地全覆蓋,確保了糧食收購政策的貫徹落實。年全市入庫小麥10.07億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9億公斤。其中,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入庫小麥8.8億公斤,同比增加1.15億公斤。小麥最高收購價格達到了2.1元/公斤,平均價格在1.98元/公斤,比上年提高0.30元/公斤。入庫稻谷3.23億公斤,其中,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入庫稻谷2.74億公斤,同比增加3100萬公斤。粳稻平均收購價2.7元/公斤,秈稻平均收購價2.10元/公斤,同比分別上漲了0.60、0.14元/公斤。夏秋兩季為全市農民增收5億多元,為全面完成農民增收目標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產業發展縱深推進,行業實力快速提升。緊緊圍繞做強做大糧食產業這一目標,以糧油加工和裝備制造為主導,大力推進產業化進程,打造出一批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五年來,全市糧油工業累計實現產值315.9億元、利稅9.82億元、利潤6.93億元,分別是的3.2倍、4倍和5倍。全市糧食產業化龍頭骨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1億元、利稅9.3億元、利潤6.8億元,分別占我市糧油工業的88.4%、94.7%和98%。特別是-年實施“省糧油精深加工拓展行動三年計劃”,糧油加工區域布局、規模生產、特色化經營,形成了以為代表的大型稻米加工區,年產44萬噸規模,占全市總量的52.5%;以名佳、萬嘉為龍頭的大型面粉加工區,年產21萬噸規模,占全市總量的42.8%;以儀征方順和都天一油脂為龍頭的油脂加工區,年產25萬噸規模,占全市總量的95%;以牧羊集團為龍頭的裝備制造加工區,占全市糧機制造的94%。達到了每個糧食加工主導產業都有1-2個大龍頭帶動的產業化經營新格局。目前全市糧食行業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由年的10家發展到24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市級18家。

3、宏觀調控措施到位,糧食安全保障有力。五年來,為確保糧食安全,全市把強化儲備管理、完善基礎設施作為服務于國家宏觀調控的一件大事來抓。按照省政府確定的全市地方糧食儲備規模0.75億公斤已全部落實到位。結合市場調控需求,制訂了《市級儲備糧管理辦法》,適時、有序、均衡落實儲備糧輪換,對市級儲備糧進行全額財產保險。年,糧食清倉查庫工作順利通過國家抽查、省級復查,獲得省優秀組織獎。五年內,累計投入5762萬元完成對全市75個企業152棟倉房的維修改造,有效倉容量達到11.9億公斤,比期末增加了4.16億公斤,增幅達54%。全市科學保糧率達90%。隨著湖糧食物流園、高郵雙兔物流中心、糧食儲運加工中心相繼建成,沿運河糧食物流走廊的雛型已經形成。期間,從容應對自然災害和糧油價格的波動,糧食應急保供體系經受了考驗。市內外產銷協作更加鞏固,糧食宏觀調控能力明顯增強。

4、依法行政成效明顯,流通管理公平有序。五年來,依照《條例》賦予的職責,制定了一系列貫徹落實《條例》的配套措施和管理辦法,為依法管糧奠定了基礎。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體系已經建立,市局增設了監督檢查處,縣(市、區)局落實了專門人員,明確了分管領導。全市共核發糧食收購許可證561份,依法注銷56份。目前,全市有效糧食收購許可證505份,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27份,民營83份,個體工商戶265份,外商4份,其它26份。開展“放心糧店”、“放心糧油示范單位”等創建活動,已建成128家放心糧店、12家“放心糧油示范單位”。年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政府糧食保供穩價的有關政策,重點圍繞糧食經營者收購資格、履行最高庫存量義務、執行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等抓好監督檢查。與工商、公安等部門成立聯合檢查組,查處無證經營、違法收購23起,罰款9起,罰款金額2.4萬元,有效規范了糧食市場。

期末,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糧食流通發生了一些需要面對的新問題。一是思想觀念需迅速更新;二是發展方式需加快轉變;三是體制改革需不斷深化;四是運行機制需不斷突破;五是人力資源需快速提升。這些問題,需要在“十二五”的發展中認真對待,逐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糧食工作宏觀發展環境

“十二五”既是糧食行業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凸顯期,糧食安全保供將進入重要時期,現代糧食流通產業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發展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交織,機遇和挑戰并存。

一是市場主體規模化日益顯現。隨著農業產業的變革,糧油等大宗農產品的規模種植將成為發展趨勢,新型農場、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組織將逐步成為農業生產組織的主體。隨著國家糧食流通開放度的進一步擴大,央企、外企、民企逐步進入,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等將加快流入糧食流通領域,各類市場主體活躍于糧食流通的各個環節,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空間受到嚴重挑戰。在未來的糧食經營格局中,要爭得有利的先機,就必須迎頭趕上,發揮好地緣、網點和有限的政策等優勢,整合運用好各種資源,配置好各種生產要素,使之形成最佳組合,從而培育出一批優勢企業,有效保障區域糧食安全。

二是糧食經營市場化深入推進。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糧食國際化將逐步形成,糧食流通產業重組和生產要素快速轉移,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時點上強勢的糧食政策作用明顯,管理通脹和宏觀調控的有效性不斷增強,糧食市場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主體入市角逐,期現貨市場的同振共榮,蕩滌著我們的糧食經營者。地方國有糧食企業不可能置身度外,不可能再單純的靠政策生存和發展。唯有全身心融入市場,象央企、外企一樣壯大實力,象民企一樣增添活力,主動進行改革調整,才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是糧食產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從田頭到餐桌的產業鏈正在加快形成,先進技術裝備正在不斷改造糧食產業,新型的業態和質態將逐步取代傳統的產業運作方式。然而,不少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仍停留在買原糧、賣原糧的老套路,跨行業、跨企業、跨區域之間的聯合經營開展不力。突出表現在載體上,缺少強勢的收購網、銷售網和緊密產業分工,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大為滯后;在思想上,“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小富即安”、小商小販思想影響較深,安于小攤子,守住小山頭,缺乏大糧食、大流通、大品牌、大市場、大企業的現代思維理念。

四是糧食商品資源化趨勢明顯。糧食具有特殊商品、公共產品、一般商品的三重屬性。基于生產能力的有限性和需求的剛性等因素,其被資源化、金融化的趨勢較為明顯。因而,沒有較強的實力和控制力是難以更多掌握糧食資源的。“質優、價廉、量大”是優勢糧源的基本特征,有效掌握糧源已成為糧食生產經營企業的必然選擇。然而,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小弱散”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能掌控的優質糧源基地尚未建成,內部管理較為粗放,經營規模普遍偏小。往往在無先進裝備下不顧質量、價格,單純追求數量,“價格戰”、“質量戰”頻現,難以將有限的糧源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和競爭優勢。

三、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思路、主要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針,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科學的糧食安全觀,認真貫徹《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充分發揮糧食資源優勢,提高宏觀調控能力,確保糧食安全,促進創新、精致、幸福建設,全面推動糧食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通過五年努力,全市糧食宏觀調控更加有力、產業實力更加壯大、市場體系更加健全、法制建設更加完備。總體目標是:“十二五”期間,年糧食購銷總量確保在20億公斤以上;地方儲備糧規模與城市人口增長、城鎮化進程相匹配;獨立運作國有購銷企業總數減少50%,國有糧食購銷(規模)企業年銷售收入20億元以上;糧油工業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15年實現糧油工業總產值180億元,銷售收入175億元,利稅8億元,利潤5億元。其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的企業1個;年產值20億元以上的企業2個;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4個。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創建省級以上糧油名牌4個。全市沿運河糧食物流走廊全面建成,形成產業發展、物流順暢、市場繁榮、信息靈敏、消費放心、調控有力、應急及時的糧食流通新格局。

(三)基本思路:以加快轉變糧食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抓機遇、促發展、增活力、上水平、保穩定”的要求,突出統籌城鄉、產業提升、農民增收“三個重點”,抓住以產業化提升質態、以基地化帶動農民、以連鎖化服務市民“三個關鍵”,著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糧食合作經濟組織、現代糧食物流載體“三個主體”,著力創新糧食企業與生產基地、與合作組織、與農民聯結“三個機制”,不斷提升糧食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三個水平”,實現糧食經濟轉型升級、糧食企業持續增效、糧食安全保障有力“三個目標”。

(四)主要原則:

1、保障安全。繼續發揮國有獨資和控股糧食購銷企業主渠道作用,提高宏觀調控能力,確保全市軍需民用、供需平衡、糧食安全和市場穩定。完善糧油供應應急體系,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建立糧油價格監測預警和信息服務系統,提高預警能力和服務水平;抓好糧食質量安全,確保存糧安全。

2、協調發展。統籌規劃糧食購銷、儲存、運輸、加工、社會糧食管理等諸環節,促進全市糧食經濟健康、協調、持續發展。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糧食安全,又要提高糧食經濟效益,促進行業發展;既要立足行業發展,又要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相適應;既要著眼于的糧食供求,又要服務于全國全省糧食安全大局;既要服務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又要帶領糧食行業職工共同致富奔小康;既要著眼于量的發展,又要注重質的提高。

3、科技先導。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實施科技興糧戰略,運用信息技術、生物工程、高效低碳等新技術,著力提高糧食加工轉化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倉容配套設施。建立覆蓋城鄉的糧油信息網絡體系,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大型企業實現辦公自動化。提高企業技術裝備和標準化水平。完善糧油產品質量管理。提高農村儲糧技術。

4、整合資源。按照保障糧食供應安全的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糧食流通設施和各種所有制的糧食企業,結合政府規劃,通過去弱留強、搬遷重建、售舊建新等方式重新整合現有的倉庫、設備、資金、人員等資源,構筑高效、安全的糧食保供網絡體系。

5、依法行政。按照法律法規賦予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各項職責,加強全社會糧食流通統計,建立和完善糧食市場監測體系及糧食供求和價格信息制度,加強對全市的糧食流通市場監督檢查執法。健全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機構,完善糧食監管體系,全面推進面向全社會的糧食流通管理與監督檢查工作,切實保護好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維護糧食流通正常秩序。

四、主要任務

1、抓基地建設,增強產業發展后勁。一是發展一批訂單基地。通過訂單的形式,力爭緊密型生產基地和訂單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逐步形成優質食用糧、飼料用糧、工業用糧區域化規模種植。2015年,全市中心骨干糧庫落實訂單收購量達到收購總量的80%以上。二是發展一批優質品種基地。引導各地發展一批適銷對路、居民喜食、優質優價、綜合效益較好的糧食品種,引導各縣(市、區)著力形成2-3個主導糧食品種,提高糧食品種的優質率。配合農業部門加大高標準糧田建設和高效優質糧食品種推廣力度,推動各縣(市、區)發展上規模、高效益的糧食種植。加快“三品”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全市建成10萬畝有機糧食生產基地。三是發展一批糧食生產基地。引導鼓勵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糧田等形式,建立自營糧源基地50萬畝,保證每年提供4.5億公斤左右的商品糧,作為政府應急調控市場最基本的糧源。鞏固市外糧源基地,穩定發展糧食龍頭企業在金湖、鹽城、天長及東北等地的糧源基地,掌控糧源7億公斤以上。四是拓展一批糧油銷售基地。運用現代市場營銷手段,強化宣傳,打響品牌,樹立放心、安全、誠信產品形象,重點企業銷售基地銷售額超過20億元。

2、抓現代物流,打造運河糧食走廊。一是打造現代糧食物流網絡體系。依托省“兩縱兩橫”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圍繞我市重要交通通道的建設,重點完成2個區域性、樞紐型糧食現代物流中心、6個縣(市)級糧食現代物流節點、22個骨干糧庫的物流網絡體系建設,使其縱向銜接、橫向鏈接,實現公鐵水聯運和四散化無縫對接,具備散糧中轉、儲存和糧油食品精深加工及批發貿易等功能。力爭到2015年,全面建成糧食現代物流樞紐型項目和主要節點項目,糧食倉儲總容量穩定在12.5億公斤以上。二是建成公、鐵、水“四散化”運作體系。根據我市“二縱五橫”干線航通和公鐵水交通運輸條件,按照不同糧食品種的運輸特點,推進糧食流通的“四散化”作業。短途重點推廣散糧卡車、便民機具和船舶散糧運輸;省際重點發展鐵路、集裝箱、船舶散糧運輸,形成專業化、信息化、標準化、國際化的糧食物流運輸體系。到2015年,全市“四散化”率達到80%。三是完善糧食市場體系。不斷強化和完善以市糧油批發交易市場為中心,以各縣(市、區)糧食市場為網絡,以糧食經營企業、農村糧食集貿市場、放心糧店為依托,各具特色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多元化糧食市場體系。到2015年,全市糧油批發交易市場交易額達到10億元以上。四是著力提高糧食流通效率。重視無形市場培育,加快發展糧食的期貨貿易、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連鎖經營,改進服務和經營手段,降低糧食流通成本和費用,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糧食企業駐場經營。培育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糧食經營企業和經營大戶,全市著力培育、扶持、規范500個糧食經紀人,每年新建10個糧油生產合作社,到2015年達80家以上。

3、抓龍頭升級,培育百億糧食產業。一是做強做大龍頭企業。扶持非國有糧食企業發展,保障非國有糧食企業在市場準入、政策扶持等各個方面與國有糧食企業享受同等待遇。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糧食行業,2015年前、高郵、都各引進一個大型糧油企業并與之成為合作伙伴。著力培育10家年銷售收入十億元以上企業和加工園區,爭取2-3家企業成功上市。二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鼓勵和支持現有糧食加工企業采用先進的生物技術、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改造老設備、老工藝,稻谷加工適度發展配制米、營養米和小包裝米生產,著力打造綠色大米和有機大米產業鏈。小麥加工著力提高專用粉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增加食品專用粉、開發膳食纖維等適銷對路產品生產。植物油加工開發生產精煉油、高級烹調油、調和油、專用油和保健油品,提高小包裝油品的比例。三是加強糧油品牌創建。引導企業通過聯合、兼并、委托加工等多種途徑做強做大,統一標識,統一包裝,發展區域品牌,到2015年,新培育2個省級糧油科技研發中心,新增省級以上名牌產品4個,其中中國名牌1個。四是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優化資源、勞動、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配置。重點打造牧羊科技園、糧油食品制造產業園、糧食儲運加工中心、沿大米產業園區。

4、抓糧食儲備,保障全市糧食安全。一是創新儲備糧管理。實現由總量平衡轉向數量、品種、品質的綜合平衡,對儲備糧食由靜態管理變動態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儲備糧食的調節作用。二是推進糧食儲備倉儲設施更新改造。根據交通、糧源和倉儲設施條件,積極采用置換新建、改造提升、合作開發等多種方式,使中心庫與骨干庫點的倉房容量分別達到2500萬公斤和1500萬公斤以上。中心庫具有儲備糧承儲、糧食烘干、藥劑管理、害蟲防治、技術指導、質量檢測、信息集成、大宗交易等功能,成為區域內倉儲企業的示范;骨干庫具有收購、儲存綜合功能,是落實國家收購政策的載體。結合行政體制調整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對現有一線收納庫進行整合,達到37家,每個點倉容量達到1000萬公斤以上。三是完善糧油儲備體系。建立動態調節儲備,發揮龍頭糧油加工企業和糧油批發市場保障供應、調節市場的積極作用,減輕財政負擔。根據產需情況、交通狀況、儲糧條件等因素,科學調整儲備布局,確保儲備糧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并節約成本、費用。四是強化儲備糧安全管理責任制。降低儲存環節糧食損耗,入庫把好質量關、儲存把好科技關、輪換把好市場關。

5、抓科技創新,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導作用。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設立科研中心,鼓勵與科研院校合作加大研發投入,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十二五”期間,全行業R&D(研究與開發)經營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每年提高0.1個百分點,到2015年達到1%以上。重點在糧食儲運、糧食深加工、信息傳感和生物技術等領域建設科研項目,從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新成果推廣應用三個層面,全面提升行業科技含量。二是加快糧食科技推廣運用。重視清潔生產和節能循環利用。采用環保、安全、節約、高效技術,逐步淘汰落后的糧食儲存、運輸、加工設備和技術,推進糧食企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到2015年,應用型科技成果推廣率達到85%,開發3-4種糧食儲藏保鮮新技術,建立2-3個現代化企業(糧庫)糧食流通綜合示范工程。三是加快“數字糧食”建設。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為目標,全面推進電子商務、計算機自動控制、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辦公自動化、糧食價格采集、糧食行情預報預警、糧庫糧情監測管理、儲備糧常規管理、生產流程控制等業務上的應用。爭取建成集糧食資源管理、糧油交易、政務管理和糧油數據庫等為一體的糧油信息網,加快“數字糧食”系統建設。

6、抓“民生工程”,創建消費放心行業。一是繼續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設。以實施“五放心”工程為著力點,規范糧油收購、加工、流通秩序,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繼續深入開展“五放心”活動,從加工業的“放心糧油產品”到流通業的“放心糧油市場”到“放心糧油供應店”,構成“米、面、油”質量安全體系。到2015年,“放心糧油示范單位”20家,“放心糧店”200家以上,每個鄉鎮都有1—2家。二是加強糧油質量監測體系建設。在積極完善市糧油質量監測所的同時,配套建成6個與糧食物流中心相匹配、功能齊全、特點顯著的縣級糧食質量品質監測機構,推動糧油監測從流通領域向消費領域延伸,為本區域的糧食提供全面的監測服務。推廣應用先進檢測技術,加快糧油檢測設備和儀器更新換代,重點配置糧食品質快速檢測設備、儲存糧食品質監測設備、出庫糧食質量檢測設備等,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三是健全糧食應急保供體系。建立糧食安全預警及應急機制,建立健全全社會糧食統計網絡,定期進行社會糧油供需平衡調查分析、利用和工作。建立糧源、加工、供應、儲運等應急保障系統,指定中心骨干糧庫為應急供應出庫單位,雙兔米業、天一油脂、萬嘉面粉等龍頭加工企業作為加工保障點,十六糧油連鎖店、大型超市約20個左右的應急供應點。建立糧食市場價格監測點。在市內建立18個監測點,與市外淮安、泰州、鎮等地和省外天長等地建立價格監測橫向聯絡關系,及時掌握周邊糧食市場價格動態。加大應急成品糧庫建設力度,在市中心城區、邗、都等縣(市、區)城,建設應急成品糧庫。

7、抓法治建設,提升執法規范能力。一是健全和完善監督檢查執法體系。落實市縣兩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行政執法主體資格,成立糧食執法專業隊伍,明確機構和編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監督檢查行政執法信息交流、信息和政策宣傳。建立起公平、公正、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長效機制,使廣大糧食經營者都能知法、守法,營造依法管糧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完善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制定和完善糧食行政執法檢查制度,健全監督檢查工作程序、工作紀律等配套措施,完善執法監督、評議考核、行政執法責任制等具體工作辦法。到2015年,形成一套比較完善、具有較強操作性和適應我市糧食流通發展需要的監督檢查工作機制。三是積極開展糧食行政執法工作。認真貫徹實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依法履行糧食行政執法工作職能。認真做好糧食收購資格審核,把好市場準入關,為從事糧食購銷的企業和個人提供平等的政策環境;糧食收購期間,大力開展以維護收購秩序、保護售糧農民利益為重點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拖欠售糧款及坑農害農等問題;積極開展以糧油質量監管為重點的糧食行政執法專項檢查活動,確保出庫原糧質量;加強糧食統計工作,提高統計數據質量。與工商、質檢、衛生、價格等部門加強配合,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共同維護好糧食流通市場秩序。

8、抓人才保障,構建人才聚集平臺。一是政策引才。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機制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開辟引進人才的綠色通道,制訂一系列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加大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二是載體聚才。結合實施項目帶動人才發展戰略,以糧食產業化項目、物流項目、基礎設施項目、信息化項目等各類項目為平臺,面向國內外吸引相關科技和管理人才,不斷提升我市糧食產業智能化水平。三是培養育才。分級分層抓好干部教育培訓,重點抓好糧食企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市場經營人才等人員的培訓。大力開展與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交流合作,實現課堂培訓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組織培訓和個人自學相結合,打造全方位培養人才的新模式。同時,加強管理,開發行業人才資源,對“土專家”進行摸底,建立行業人才庫和人才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四是激勵留才。建立健全人才考核評價機制、人才選拔激勵機制、人才作用發揮機制。實行分配、評先、療養向人才傾斜,領導與人才結對聯系,人才評選滾動式管理。探索股權激勵、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等舉措,推行職工持證上崗,真正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上。

五、重點項目

(一)糧油產業園區(基地)項目

1、牧羊糧油食品機械產業園:項目占地500畝,總投資逾10億元,將先后研制開發生物質能源設備、農業機械、智能設備、食品機械等。建成后,整個園區將實現總產值超100億元,利稅超10億元,成為全球最先進的糧食加工、食品機械生產基地。

2、糧油食品制造產業園區:以湖糧食物流中心為基礎,規劃700畝土地。力爭成為蘇中地區有影響的生態糧食工業產業園區。

3、大米產業園區:將現有的大米加工企業進行整合,打造區域品牌,以品牌為紐帶,締結利益共同體,增強市場競爭力。

4、糧食儲運加工中心:項目規劃建設用地277.6畝,總投資2.6億元,建設糧食總倉容8.1萬噸、專業碼頭一座、年加工小麥20萬噸、稻谷15萬噸生產線各一條,檢測中心、信息中心各1個。

(二)糧油加工企業技術改造項目

1、糧油食品制造產業園區年產10萬噸大米項目。總投資1億元,發展精制米加工,提高優質米的比重,開發食品加工專用米,實現年產值5億元。

2、()麥芽年產15萬噸麥芽生產線,總投資2億元,實現年產值6億元。

3、民生糧油股份有限公司5.5萬噸倉儲及日產600噸大米加工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

4、丁溝糧油管理所、神谷米業有限公司2萬噸倉儲及日產200噸大米加工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

5、都市糧食收儲總公司、天一油脂集團有限公司3萬噸油脂中心庫項目。

6、仙面粉公司倉儲10萬噸及年產15萬噸小麥加工項目,總投資1億元。

7、糧食物流1000噸級專用碼頭,總投資1000萬元。

(三)糧油加工食品安全檢測和標準體系項目

1、市糧油質量監測所,總投資1500萬元。

2、國家有機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總投資5000萬元。

3、高郵市糧油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總投資200萬元。

(四)倉儲設施改造項目

1、中心骨干糧庫設施完善項目。對全市6個中心庫、22個骨干庫完善設施,建設藥品庫、道路、室外地坪,配置吸糧機、扒谷機、輸送機、清理篩、汽車衡等“四散化”作業設備,購置檢化驗儀器等,總投資6000萬元。

2、倉庫維修改造項目。對22個骨干糧庫和37個一線收納庫分年度進行重點維修改造,提升倉房保溫和庫區作業自動化功能,總投資6000萬元。

3、烘干設備項目。對中心庫和骨干糧庫配置22套糧食烘干機設備。總投資6000萬元。

4、倉庫建設項目。對中心糧庫和骨干糧庫倉容建設,采取報廢舊倉重建、老庫空地重建、老庫整體置換遷址新建等方式。新建倉應按照現代化標準建設,配置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三大保糧系統,推動應用“四散化”作業。“十二五”期間建設倉容20萬噸,總投資約2.5億元。

5、低溫綠色儲糧試驗項目。為解決成品糧及粳稻過夏的安全儲存問題,借鑒近年來全國有關地區低溫倉建設的經驗,積極爭取項目在試點。

(五)優質糧源生產基地項目

1、大運河西生態農業基地。目標流轉1萬畝,目前流轉1700畝。北郊生態農業觀光園,一期流轉土地1000畝,目前已經流轉400畝。

2、儀征市高效農業生產基地。目標流轉1萬畝,目前流轉5000畝,其中馬集3000畝、月塘2000畝。

3、優質糧源基地。目標流轉4000畝,目前流轉2300畝。

(六)糧食信息化建設項目

1、建立市儲備糧管理系統。構建縣(市、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與儲備糧承儲企業之間一體化的網絡平臺,實現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儲備糧承儲企業計劃管理、統計管理、倉儲管理、質量管理、糧情檢測管理等遠程監控和全程監管。

2、推進市糧食收購系統建設。縣(市、區)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托糧食收購系統平臺與各自轄區內的糧收購庫站點連接,實現自動采集種糧大戶、糧食經紀人糧食的銷售數據,實時顯示糧食的交易數量、方式和流向,準確記錄收購企業交易行為,全面掌握糧食生產、收購與價格信息,并通過網絡實現集化驗、檢斤、結算、統計等業務。

3、完善市糧食監測預警信息系統。進一步提高糧油品種的市場價格信息采集、處理時效性,增強科學分析糧油價格走勢的能力,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對即將發生的風險進行預警,增強糧食預警、監測和動態信息管理。

4、建立市糧庫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通過計算機網絡遠程管理全市骨干中心糧庫。實現出入庫管理、統計結算、糧情監測等信息系統。

5、完善辦公自動化、權力網上運行系統。進一步提升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務和應用水平,實現機關內部行政管理網絡化、流程標準化、政務信息公開化。

6、配合省糧食局做好政務內網網絡、電子公文交換系統、糧食流通統計系統、省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等“數字糧食”工程建設。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糧食行業的發展,關系到全市居民消費、農民增收和廣大糧食職工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全面建設創新、精致、幸福和全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因此,要加強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領導,努力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把“十二五”規劃落到實處。

2、加快改革,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加快科研項目、技改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盡快建立適應糧食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型投資體制。形成由政府、企業、中介機構、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等多元投資主體共同參與投資的有序競爭格局,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外資、國資、民資,解決糧食行業發展中急需的資金問題。

3、落實各項扶持政策

(1)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對產業化龍頭企業在所得稅方面的減免政策。糧油加工企業在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方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可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目錄并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引進的糧油加工技術與設備,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2)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爭取農業發展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的金融扶持,特別是對糧油加工企業在農村直接收購和儲存原料的資金供應,以及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上的符合國家鼓勵發展項目的貸款,為糧油加工企業和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提供資金支持。(3)加大政府投入。在努力挖掘行業自身潛力、開辟融資渠道的同時,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投入,促進行業快速發展。爭取地方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用于落實規劃所列的糧食安全、基礎設施、技術改造和重大研發項目。

4、做好規劃的實施準備

為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盡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科學謀劃。按規劃內容統籌安排,做好各項目的具體論證、工程設計、招標和開工準備等前期準備工作。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做好規劃實施的資金準備,確保規劃建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嫩草影院|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羞羞漫画登录页面免费|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 91视频完整版高清| 女邻居掀开短裙让我挺进|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53 | 污污的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动漫人物差差差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 欧美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va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麻豆麻豆必出精品入口|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69av在线播放| 在线天堂资源www在线中文|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mv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污污的软件下载|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四虎影院黄色片|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黄毛片|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 激情五月婷婷色| 伊人影院综合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高清一本视频|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