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行網絡問政工作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關注網絡輿情為己任。
現實社會存在矛盾和問題,相對虛擬、隱秘的互聯網上。往往能原汁原味地展現大眾面前,這些海量、及時、真實的網絡原生態信息,使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展。網民通過互聯網參與決策和社會管理的意識逐步增強,公民的主體意識不斷凸現。這對執政者既是一種挑戰,又為各級黨委、政府把握民意民情,理順群眾情緒提供了新的介體。只要我善于揚利辟害,就能高效率、低成本地舒緩民間矛盾,形成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
民意的一部分,網意也是民意。一定程度上代表特定社會群體的意愿。網民大都是高學歷者,知識觀念比較新,表達欲望強,普遍年輕,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也有一定的社會影響。隨著信息化的廣泛普及,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表達訴求、發表意見的重要渠道,網絡問政應該也正在成為一種常態。重用慎用網絡這個渠道,會拉近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距離,泛用濫用則會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應對網絡給執政帶來的挑戰,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講是一個新課題。
有沒有積極回應,對網絡涉及本地區本部門的突出問題。體現的領導干部的責任心;能不能很好回應,則體現的領導干部的綜合能力。網絡反映的問題,有些不完全準確,有些偏頗過激,這需要領導干部具有清醒的判斷力。作為一個新時期稱職的領導干部,應該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高度關注網絡輿情,既不畏懼網絡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也不忽視網絡的優勢和作用,善于從網絡輿情中發現工作的盲點、弱點和問題,達到推動整體工作的目的
二、以“數字”工程為龍頭。
逐漸意識到一味隱瞞封堵信息的思維已變得過時乃至落后。網絡對執政的影響已經由單一的訴求,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到群體性公共事件,正確及時地回應公眾日益高漲的表達和訴求,要求我必須建立和廣大網友良性互動的溝通渠道,構筑政治生態新體系。從年開始,及時公開領導信箱、議案提案,建立熱點討論、發展論壇、民意調查等欄目,構建政民互動的平臺,并以此廣泛了解民情,集中吸納民意,切實維護民利。市委、市政府把信息化建設擺上重要位置,著眼信息網絡、信息技術、信息應用和信息產業的良性互動,加快了數字”建設,有力推動了城市轉型進程。數字民政”系統,救災救濟、民情監控方面發揮了實效;公安交通、環境監控、城市管理“三網合一”系統在信息共享方面發揮了巨大優勢。與此同時,高度重視輿情工作,確定專職人員收集處理網絡輿情。年6月至今,人民網“網友”針對我市問題留言179條;年12月至今,政府門戶網站“網友”給書記留言92條。這些留言涉及城鄉道路交通、教育收費、房產物業、勞動就業、干部選拔等方面。黨政主要領導非常重視,對網民就提出的意見建議,都一一進行了回復,并責成有關部門盡快處理,要求市委督查室跟蹤反饋辦理結果。同時,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重視網絡輿情,與群眾互動交流,解疑釋惑,解決困難,通過凝心聚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目前,一方面加快硬件建設,即加快“數字”基礎建設,由“三網合一”向農業、企業等“多網合一”發展;開設政務論壇、領導信箱、政務投訴等互動欄目,開通市人大網和人民代表博客網,拓寬了信息采集應用平臺。另一方面,加強干部管理和培訓,黨校公共應急管理培訓中增設領導干部應對“網上群體事件”課目,教育領導干部正確引導網絡輿論走向,提高應對網絡事件的能力。
三、以發展民主政治為前提。
推進民主政治較快發展,網絡問政的根本目的改變傳統的執政方式。優化政治生態環境。主要目的利用快速便捷的互聯網,與廣大網民直接互動交流,求計問策,形成高效、民主、科學的公共決策機制。而實際情況是廣大網民知識結構有高下,對事物的認識水平有偏差,價值追求和出發點異同,致使網絡輿情也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過濾”和“沉淀”網絡上不乏真實的原生態民意,誠然。但網絡具有匿名性、隨機性、低成本、低風險的特點,因此網民一般都沒有承擔責任的意識。網民主要是較年輕化、文化程度較高的群體,網絡民意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因個人知識水平、價值追求、思想觀念等不同,極少數網友或失之偏頗,或夸大其辭,歪曲事實,甚至謾罵攻訐。境外各種思潮不斷滲透,一些網民易受“感染”可能會提出無理要求,進而在網上推波助瀾,向政府發難。這些都對領導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個別領導干部可能嫁網絡之場作秀,只重視信息收集,不重視問題解決,其結果難免“轟轟烈烈問政、草草收場”現象發生。缺乏相應的保護和約束機制,沒有確保有效管理和言路暢通的措施,誠心問政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而賦閑在網的好事者可能無拘無束,不是問政而是擾政。綜合近期發生的新疆“7.5暴力事件和先前的其他事件的共同點,先期都是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者借助網絡鼓動、扇動滋事的由此可見,網絡的風險防范也是必須面對的難題。
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以理性、冷靜的態度,通過網絡平臺汲取民智、改善民生、落實民利。對網絡意見建議進行系統、科學、合理的甄別、篩選,真正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找出來,并通過實實在措施逐步解決好,切實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以推進城市轉型為目標。
1加強組織領導。正確應對日益網絡化的信息化趨勢。使網絡民意最終在現實的公共決策和政策執行過程中展現出來。下一步,各級黨政組織都要重視網絡輿情工作,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技術引進、經費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要設立輿情處理職能部門,專門從事網絡輿情處置工作,既保證群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又使我各項工作常抓常新、精益求精。各級領導干部是網絡問政的主體,也是網絡建設和維護的主體,必須學習信息化、掌握信息化,進而更好地推進信息化。掌握網絡技能的基礎上,還必須樹立以人為本、開明開放的執政理念,以寬闊的胸懷、強大的承受力、超強的應對能力,帶頭聽網民“評頭論足”說三道四”看網民“指手劃腳”要通過論壇、聊天室、電子信箱、博客等形式與網民交流,引導群眾思想和社會輿論。要通過科學民主的程序,把網民民意內化成一種良性的執政思維與行動,爭取更大范圍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把互聯網的優勢轉化為推進城市轉型的現實動力和強大合力。
2完善工作機制。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確保民眾反映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確保群眾貢獻的智慧得到有效發揮,從而把網絡優勢轉化為執政的優勢。網絡問政應該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要以建立長效機制為目標,完善信息運作體系,細化工作職責,加強組織協調,建立順暢的輿情集中、歸納、核實、提煉、處理、反饋的機制,讓網絡成為干群溝通聯系的綠色通道,成為干群同呼吸、共命運的融合劑”整合各種網絡資源,制定相關的約束機制,按照“一個平臺受理、一個部門調處、一個結果答復、一個記錄歸檔”辦事流程,明確責任部門和辦理時限。
3納入績效考核。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網絡輿情工作分解任務,明確部門責任,將結果全面納入政績考評內容。建立問責機制,把回復和處理情況作為部門政績考核的重要標準,由市民和網民進行監督。年度考核時,對相互扯皮、推諉,致使群眾反映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要進行通報批評;對工作得力,效果顯著的要進行表彰獎勵,使網絡問政的新方式新舉措真正落到實處。
4加快平臺建設。目前我接受的網絡輿情。學歷高、見識廣,要鼓勵引導他解市情,為的資源型城市轉型出謀劃策、獻計出力。為此,必須建設一個信息集散平臺,搭起信息溝通的直通車”初步思考,以“數字”為基礎,加快政務網、計生網、民政網、新農村網等多種形式的信息網絡建設,實現網上政務公開、決策支持和交互辦公,為社會各界提供便捷透明、高效廉潔的行政服務。同時,創設專門的輿情集散通道,既保證網民的知情權,維護他切身利益,又主動改進工作,接受網民的監督評議。
5培育理性網民。重視網絡輿情工作。更要規范網民行為。要通過宣傳教育,引導網民遵守法律規范、遵守網絡規則,全面學習網絡知識、掌握網絡技術,理性地看待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要辯證地看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虛擬世界的一切是隱藏、粉飾起來的現實人生,只不過是對現實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種補充和延伸,遲早會走到陽光”下,真實的就不會怕光,虛無的終會消散。網絡連接的雙方只有承擔起各自責任,建立起良性互動,網絡的優勢才會在現實中成倍釋放能量,網絡問政在現實世界才會更加奏效。責任是對等的網民應該以正確的輿情信息影響領導干部的執政行為,對政策措施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積極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支柱產業培育、惠民實事落實、生態環境建設、城市精神塑造和黨政工作改進,出自公心地獻計獻策、建言立功。即使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問題,網民也應該有公德,不夸大,不歪曲,不謾罵,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言論。
6強化風險防范。國正處在矛盾多發期。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也會伺機搗亂。而網絡社會組織化程度低,多數高學歷的年輕人,人生閱歷淺,對意識形態的較量大都沒有辨別能力,極易被引誘、利用。去年至今,國內發生的幾個比較大的群體性事件中,起因都有借助網絡興風作浪的成份,而且網內網外事件交互“感染”有時會滋生蔓延新的更大的事端。領導干部要通過公共應急管理培訓,增強網絡輿情意識,研究網絡熱炒的案例,總結經驗和教訓,提高規律性認識,加強對網絡風險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