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民健身服務工作要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十二五”期間群眾體育發展目標:充分利用全民關注體育的歷史機遇,以全面貫徹《全民健身條例》為基礎,以制定實施《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為抓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體育意識,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體育健身氛圍,加強老年人、殘疾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體育工作,利用五年時間,力爭完成全民健身工作市級“三納入”工作,即納入全市“十二五”規劃、納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每年的政府財政預算,建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具有特色的群眾性、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全民體育意識普遍增強,體育人口明顯增加,群眾體育活動社會化程度明顯提高。
(二)進一步加強群眾性體育設施建設。結合全省“百縣千鄉萬村”新農村體育工程建設和全市新民居建設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扶持建設一批適應農民要求、符合當地特色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力爭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基層群眾性體育設施條件。在城區群體性體育設施方面,完成我市全民健身中心的規劃建設,配合社區健身苑、公園廣場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徑的健身工作,并逐步推進學校、企業等公共健身場地的開放工作。到2015年,力爭人均體育設施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體育系統場地開放率達到80%,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率達到30%。
(三)構建“居民十五分鐘健身休閑圈”。我市將根據城市改造進度逐步建設完成滏陽河、沁河兩河沿岸“人字型”百里健身長廊工程,規劃建設設施總數70處、總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規劃總投資3000萬元;并在城市新建大型社區、農村新民居配套建設健身活動場地200處,每處占地面積不低于2800平方米,規劃投資100萬元,規劃總投資2億元。兩項工程完工后,與主城區原有的全民健身設施相結合,可基本實現主城區居民步行十五分鐘范圍內擁有一處全民健身工程;同時加快社區體育輔導站點建設,初步建成以“健身有器材、鍛煉有輔導”為標準的“居民十五分鐘健身休閑圈”。
(四)加強對群眾體育工作的組織指導工作。在城市社區,實施“12345”工程,即在每個社區成立1個體育組織、建設2處晨(晚)練點、培養3名具有國家等級資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配備4件以上的健身器材、每年組織開展5次以上健身活動;在農村鄉鎮,積極開展以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健身指導、體育科普為內容的“體育三下鄉”活動,加大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強化農村基層體育組織建設,鞏固擴大農村體育陣地;在機關單位,大力推行“運動型機關”創建活動,進一步豐富創建內容,配備相關的健身器材;在中小學校,配合教育部門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加大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管理力度,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不斷完善青少年體育組織,推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
(五)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體育活動,擴大體育事業的社會影響力。充分利用社會對體育事業關注度不斷提高的良好機遇,依托我市四省交界區域中心的區位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體育活動,從而持續掀起群眾體育工作高潮。扎實推進“五個人群”的健身活動和“全民健身日”活動,緊緊圍繞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學校青少年三個重點,進一步發揮社區、鄉鎮和學校的聚集效應、輻射功能和帶動作用,積極倡導推廣公園體育、廣場體育、街頭體育等活動形式,形成群眾體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力爭實現全市每年開展群眾體育活動不少于100項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比例(除在校學生)達到13%,每周參加1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28%。
(六)不斷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加強社會體育指導人員隊伍建設工作,到2015年,全市社會體育指導人員人數達到8000人,進一步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交流,并推廣社會體育指導員與經營性體育健身場所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其在全民健身意識培養、活動組織、技術指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七)打造太極拳特色體育品牌。“十二五”期間,我市將繼續深化實施太極拳“六進工程”,即在太極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的基礎上,增加太極拳“進軍營”活動內容,以建設五個中心為目標,即建設國際太極拳交流中心、國際太極拳信息中心、國際太極拳觀光中心、國際太極拳購物中心和國際太極拳研究中心,重點實施“四個一”工程,利用五年時間將太極拳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
“辦好一個會”就是辦好“中國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我們將在總結以往辦會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辦會理念,提高辦會效率,豐富辦會形式,充實辦會內容,不斷擴大大會影響力,逐步強化大會的競技性,將“中國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打造成為世界太極拳界的“奧運會”。
“培養一批人”將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通過大力扶持太極技術培訓的手段,將大批太極拳師輸送到全國各地和其他國家傳授太極拳技藝,以此為宣傳的重要手段,使國內外更多的人了解,認識,擴大太極拳的社會影響力。
“改造一座城”加快實施廣府旅游開發步伐,提升廣府古城旅游品位,打造“古城、水城、太極城”的特色旅游品牌,從而吸引世界各地的太極拳習練者、愛好者到到廣府尋根問祖,進而帶動餐飲和服務業的發展。
“配套一條龍”就是配套發展太極產業鏈。重點開發太極拳周邊市場,規范并加快太極拳器械、服裝、圖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以太極旅游業為龍頭,相關產業為輔助的太極產業鏈。
(八)加大各類人群體育工作力度。重點關注農民體育、少數民族體育、社區體育、職工體育、學校體育、殘疾人體育等特殊人群體育工作的開展,繼續發揮健身指導站點、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各類體協等基層體育組織的作用,并為其開展工作給予必要的支持。倡導特殊人群經常參加鍛煉,舉辦適合特殊人群自身特點的健身展示和交流活動,創造必要條件,開展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健身活動,幫助他們豐富體育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