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氣象局事業發展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氣象事業是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生產生活的基礎性公益事業,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是氣象事業發展的宗旨。《氣象法》實施和地方配套法規逐步完善,為推動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若不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勢必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局面。目前,縣氣象事業發展與的經濟建設存在距離,有時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必須加快縣氣象事業的發展步伐。根據上級氣象部門的總體部署,制定《縣氣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一、“十五”回顧
㈠、工作成績
“十五”期間,縣氣象事業發展迅速,各種管理體制逐步完善,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成績突出,業務技術水平和業務質量明顯提高,氣象服務效益顯著,特別是氣象行業步入法制化管理軌道,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
1、辦公條件明顯改善
對所有辦公室進行裝修,特別是自動站建設標準比較高;更新業務微機,上寬帶網,添置彩色噴墨打印機,機房配備空調機,安裝防雷裝置;庭院美化,綠化,種植草坪,栽植樹木、花卉,稱得上“花園式”單位。
2、業務技術水平和業務質量明顯提高
始終堅持抓業務學習,規范業務管理,建立健全各項業務規章,促進業務技術水平和業務質量提高。先后有十幾人次獲省級優秀觀測員和省級優秀預報員。電視天氣預報成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氣象服務及時準確,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用戶的廣泛贊譽。
3、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體系
增設人工防雹炮點,加大防雹作業密度,科學進行人工防雹;購置車載火箭炮,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依法開展防雷檢測工作。有效開展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地政府給予充分肯定。
4、精神文明建設成果顯著
連續獲得縣級文明單位;2003年獲得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多人次獲得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光榮稱號。
㈡、存在不足。
1、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氣象需求日益增長,氣象監測、預報及服務的能力越發顯得薄弱,特別是對重大災害性、關鍵性和轉折性天氣預報水平不能滿足需求。
2、按照國務院文件以及《氣象法》要求,地方政府每年必須投入專項經費用以改造氣象設施等基礎建設。到目前為止我縣還沒有落實。氣象經費不足制約氣象現代化建設,影響氣象服務能力,不利于氣象隊伍的穩定和氣象事業的發展。
3、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減員增效與整體素質提高矛盾突出。由于人員緊張,限制了人才培養,無法進行再教育。
二、“十一五”規劃
㈠、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進步,堅持抓學習講政治,抓紀律講正氣,抓業務講質量,抓服務講效益,以科技為先導,以氣象服務為宗旨,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開創一流臺站,一流素質,一流業務和一流效益,全面推進縣氣象事業發展。
㈡、奮斗目標
1、按照中國氣象局的發展戰略和省市氣象局的部署以及我縣農業經濟發展規劃,增強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提高中短期天氣預報準確率,為地方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特別是防災減災、大氣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系統平衡等提供優質氣象服務。
2、建立由氣象行政管理、基本氣象系統、氣象科技與產業三部分組成的氣象事業結構框架。
3、改善辦公條件和職工生活水平,健全職工社會保障體系。
4、形成比較穩定的多元化事業發展投入機制。
㈢、主要任務
1、完善氣象信息網絡
建設十臺以上微機的計算機房,進一步提高計算機及網絡的業務應用能力,完成本站氣候資料庫的建設,建立鄉鎮雨情自動監測網絡,積極開展農業、林業、果業、牧業、水產業、養殖業、旅游業和生態環境等氣象條件動態監測和預報工作,對地方政府的決策服務和專業有償服務應用網絡辦公。
2、拓寬氣象服務領域
建立與地方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需要相適應的現代化氣象服務體系,拓寬服務領域,切實加強公益氣象服務,進一步加強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預報和農業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與資源開發利用,廣泛開展森林火險預報、生活指數預報等專業氣象服務。
3、加大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力度
加大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投入,增大防雹作業點的密度,由現在的10個增加到15個;增加車載火箭炮的數量,由現有1臺增加至3臺;完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系統和效益評估系統。
4、建設一流臺站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過去位于城郊的縣氣象站,現在已處于城市中心,已不適應新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因此,站址遷移勢在必行。新的氣象站要按照一流臺站標準去設計,建設,美化臺站環境,完善配套設施(如通信設施、電力設施、供暖設施、給排水設施、道路、圍墻、職工食堂、文體活動場所、老干部活動場所等),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
完成海洋自動氣象站的建設,開發利用海洋氣象資源,積極開展海洋氣象預報和服務工作。
5、提高職工生活水平
完善職工住房公積金制度、職工醫療保險制度以及其他社會保障體系,改善職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6、逐步推進氣象事業結構調整
按照國家政企、政事分開的原則,根據我局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氣象事業結構調整,形成由氣象行政管理、基本氣象業務、氣象科技服務與產業三部分組成的,結構合理,協調發展的新型氣象事業結構框架,并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
第一,按照《氣象法》要求,切實履行氣象行業管理職能,規范社會從事的氣象活動,完善氣象行政管理體系,做到依法行政;
第二,遵循科學發展規律,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提高氣象隊伍素質,力求精干高效,增強氣象業務能力,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完成常規氣象業務,承擔為政府決策和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重要任務;
第三,根據市場經濟需求,按照氣象科技服務實體化、企業化、規模化的發展思路,轉換機制,制度和完善氣象科技服務與產業發展政策,建立以氣象信息為主體的氣象科技服務與產業體系。
7、加強氣象隊伍建設
建設一個有凝聚力、有戰斗力、廉潔勤政的領導班子;廣泛開展繼續教育和崗位培訓,培養一批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引進有專長人才;引導大家轉變擇業觀念,拓寬視野,人盡其才,各施所長。
8、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特別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正確導向,加強氣象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加強文化設施建設,豐富職工精神生活,尤其是關心離退休同志的學習和生活。
㈣、保障措施
1、認真學習貫徹《氣象法》,依法行政。
2、不斷發展和完善雙重領導管理體制和雙重計劃財務體制,將氣象事業納入國家和地方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財政預算。
3、逐步形成精干高效,運轉順暢,決策民主科學的管理體系。
4、堅持局務公開制度,推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
5、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嚴格管理程序,建立健全監督、反饋、檢查制度。
三、“十二五”展望
實現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規范化,法制化,基本達到“一流的技術,一流的裝備,一流的工作,一流的臺站”,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一流的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