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科學的結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大部分教師制作的課件不能詮釋音樂作品的主題
大部分教師制作的課件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將音樂的內涵與作品人物的性格表達出來,如:歌劇《卡門》中對卡門唱腔的把握,完美的多媒體課件通過音畫的科學應用,能將卡門這個吉普賽女人潑辣、妄為、放蕩、輕浮的人物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有些音樂教師制作的課件能將《卡門》全劇的故事情節發展與樂曲《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我們和士兵在一起》《愛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鳥》《在塞維利亞老城墻邊上》《阿爾卡拉龍騎兵》《紙牌三重唱》《哈巴奈舞曲》《塞吉迪亞舞曲》《阿拉貢舞曲》與《吉普賽之歌》的高昂、扣人心弦、激動人心、娓娓動聽準確地表現出來,但大部分音樂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水平得不到保證。有的教師制作的課件不能將西班牙著名歌劇院名家演出的水平真實地表現出來,加上音樂教師對音樂作品內涵的了解也有偏差,導致學生對音樂作品內涵缺乏更深刻的理解。
2.多媒體不可全部替代學生試奏鋼琴
多媒體只是鋼琴教與學的輔助“教材”,作為課堂“主導者”的教師絕對不可以依賴多媒體來教學生,更不能將自己定位成“計算機操作員”。因為,學生的彈奏練習是不應該依賴多媒體來進行的,全部用多媒體替代學生刻苦的彈奏學習與實際演奏,是不可取的。
二、高職音樂教學與多媒體科學整合的創新與實踐
(一)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高職音樂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有助于提高音樂教學視野和激發高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例如我在講授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時,適時、適度地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音與畫科學地結合到一起,相得益彰的畫面使學生輕松、準確地理解了音樂作品,領悟了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內涵,使學生被琵琶的氣勢磅礴、琵琶的悠揚動聽、琵琶的波瀾起伏、琵琶的激蕩人心、琵琶的訴說衷腸和琵琶的感人肺腑深深地吸引了。這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琵琶的積極性,真可謂事半功倍。再如:我在《音樂欣賞》的教學中,將膾炙人口的世界鋼琴名曲《皇帝協奏曲》《土耳其進行曲》《致愛麗絲》《快板——急板》《稍快的行板》《明亮的快板》和莫扎特的鋼琴作品《急板》《行板》《快板》《回旋曲.急板》《小步舞曲.小快板》《回旋曲.快板》《浪漫曲行板》《小步舞曲——三重奏》《進行曲——莊嚴的》《回旋曲——小快板》《很快的快板》制作成音樂軟件,軟件在多媒體語音室一邊播放一邊講解:“這首鋼琴曲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旋律優美、流暢又深情這種類型的音樂,將各種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鮮明而生動這個序曲簡練又具有個性化,在音樂的本質上與全劇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樂曲時而高潮迭起,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又帶給我們歡欣鼓舞的場面,讓我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活躍起來,那樂曲是那么的明快、愉悅,我們仿佛置身于畫面中,感受到了熱血沸騰,我們愛上了鋼琴曲,我們徹底地愛上了音樂!”莫扎特的作品在多媒體的詮釋中洋溢著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形式,為西方音樂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其創作手法新穎,旋律純樸優美、干凈細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發揮了復調音樂的積極作用,而這些作用與效果被多媒體演繹得淋漓盡致,對高職生今后的音樂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運用多媒體激勵學生刻苦練習彈奏鋼琴
在教學中,我為了激勵學生刻苦練習鋼琴,就有意將與他們年齡相仿的李云迪做客《藝術人生》的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學生從采訪錄像中得知:2000年10月,李云迪獲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的冠軍,成為該項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李云迪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音樂家,并將李云迪每天練琴8小時的音像資料連續播放,使學生深深感悟到“有志者事竟成”在現實鋼琴練習中的成功的實例。此后,學生便掀起了學習鋼琴的熱潮。
(三)運用多媒體拉近學生與頂級音樂大師的距離
高職生由于音樂基礎薄弱,往往對音樂感到高不可攀、望而卻步。了解到此問題后,我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播放《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2012新年音樂會》錄像,并介紹說:“理查德十分喜愛中國的音樂,為了向世界宣傳中國,理查德把很多中國歌曲改變成鋼琴曲,是目前世界上改編并演奏中國音樂作品最多的外國藝術家。當我們聽到由理查德改編的《一條大河》《梁祝》等樂曲時,心里就會對理查德產生一種親切感。我們知道,理查德正是以這種方式,用中國的音樂來表達對中國觀眾的敬意。”“接下來我們再一起欣賞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愛之夢》《秋的喁語》《給母親的信》《托卡塔曲》《神奇世界伊甸園》《愛的協奏曲》《愛的紀念》《達依女士》《德朗的微笑》《雜集午后旅行》《藍色狂想曲》《思鄉曲》《柔如彩虹》《夜鶯》和《水邊的阿狄麗娜》吧!”學生在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中聽到了一種浪漫的情懷,看到了令人心醉的憂傷,理查德•克萊德曼以他那真摯感人、充滿激情與夢想的琴音,撥動著每一位高職生的心緒。他們感受到了鋼琴大師的樸實、流暢、優雅、華美,悠揚、簡潔、輝煌與詩情畫意,使對鋼琴望而卻步的學生聽到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琴音后,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到了親切、安詳而愉快的音樂世界之中了。
(四)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深刻理解音樂作品豐富的內涵
在曲式教學中,我采用多種軟件共同使用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分析舒曼的《夢幻曲》時,讓學生感受舒曼的《夢幻曲》可以帶他們很快進入夢境中,在學習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在多媒體準確、悠揚而又低沉的旋律中,很快進入了夢鄉。多媒體讓學生準確地把握了鋼琴曲的內涵與意義,同時也學會了理解作品內涵,進而為以后的演奏中準確詮釋作品的內涵奠定基礎。由此可見,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有助于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的突破,節省了教學時間,優化了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五)學科綜合,拓展知識
現代社會需要人們具有高水平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高水平的綜合素質,是素質教育對藝術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淡化學科體系,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運用多媒體更容易突破學科的界限,將文學、歷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融合在一起,成功地運用于教學中,這樣就開闊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強化了學生對音樂內涵深層次的感受和體驗。如講《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時我運用多媒體將吐魯番的葡萄、吐魯番的姑娘、吐魯番的小伙子以及吐魯番的地理、人文等知識在多媒體課件中一一地體現出來,加深了學生對吐魯番的了解以及小伙子與姑娘深厚愛情的理解,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把握。
(六)運用多媒體表達出音樂美感與完美境界
以古箏作品《茉莉花》為例:我在教彈《茉莉花》時,應用電視屏幕將古箏音樂的意境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江南水鄉大面積的、潔白的茉莉花,江南水鄉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變化,以及猶如茉莉花般的姑娘優雅地彈奏著古箏的完美畫面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悟到古箏所表達出的音樂美感與完美的境界。實踐證明,科學地使用多媒體音樂課件,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能把精彩無限的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滲透到學生美好的學習歷程中,讓學生感到音樂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學習音樂的氛圍也是愉悅的。
作者:王知正單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