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求體育與健康教學的課堂結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體育教學的準備部分
1.1準備部分可以細分為開始部分和準備活動部分開始部分主要是課堂常規練習,包括體委組織學生進行整隊,體委向老師報告人數(必要時老師可以點名),教師說明課的內容和要求,檢查服裝明確任務,安排見習生,現在的體育教學這部分已經簡化了,有些內容被省去。體委整隊之后,教師直接進入準備活動部分。準備活動部分內容包括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
1)一般性準備活動主要是全面活動機體,克服身體機能的惰性,逐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身體各主要肌肉群、關節、韌帶都得到充分的活動,使機體積極地進入工作狀態,培養學生良好的體態和正確的姿勢。如果采用傳統的慢跑、徒手操,內容多次重復,會使學生厭煩,缺乏新鮮感,積極性下降,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變換跑的路線或按照在上課場地畫上圖形跑,讓學生產生新的刺激;如:“圓形跑”、“十字交叉跑”、“螺旋跑”、“蛇形跑”等等;還可以采用游戲:“鉆山洞”、“拉網捕魚”“老鷹抓小雞”等,游戲中跑出快樂及興趣。在隊形、隊列練習中,嚴格要求按照正確的姿勢行走,養成良好的習慣,教授內容枯燥無味,采用隊形的變化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分隊走、并隊走、列隊走、蛇形走、交叉走等等;徒手操或持輕器械的身體練習、武術操和武術基本動作,除了動作要有新意外并加音樂,做操的隊形可采用:圓形、半圓形、矩形、菱形、雙圓形等隊形,使學生覺得新穎、有趣。還可采用“踢毽、跳繩“”自編健美操”等形式,達到熱身的目的。
2)專門性的準備活動,主要是指與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有關的肌肉群、關節、韌帶、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統的機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其動作性質和結構與主要學習內容相類似。一般采用一些模仿練習、誘導練習或輔助練習,以及發展相應身體素質的練習。如:在學習彎道跑的技術課中可安排“圓圈接力跑”、立定跳遠技術的“團身屈腿跳”等。
1.2準備活動的意義
1)全面性它具有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活動身體、預防運動損傷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正確的體態和姿勢,使學生身體各器官系統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為基本部分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2)針對性根據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來選擇專門性的身體練習和輔助練習,以及相應的身體素質練習,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所學習技術動作。
3)多樣化根據當堂課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合理的變化內容與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地學習。
2體育教學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在課堂教學結構中是重要的階段,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積極主動、自覺地參加練習,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合理安排運動量。學生良好的機能和心理狀況是學習技術動作的重要條件,改善教學氛圍,使枯燥、單調的動作技術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1基本部分的任務使大腦皮層具有最適宜的興奮性,人體工作保持相對的最高水平,學習教材,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促進學生個體發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2.2體育教學的方法體育教學方法是指在傳授動作技術技能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的途徑或手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體育實踐中感知、領悟體育的魅力的過程。新課程標準提倡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與研究、勇于實踐,培養學生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學方法要在繼承的基礎之上求得發展,要改變觀念,由指導學生變為引導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進而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也不能忽視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的個別教材內容同樣可以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根據教學任務、教材的特點、學生情況來確定采用教學方法,不同的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體育教學的結束部分
體育教學的結束部分我們也要給予重視,有的教師在基本內容結束后草率收場,這樣既不能使運動器官得到放松與恢復,又不能使身心得到恢復,影響了整體的體育教學效果,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我們要重視課的每個環節,重視課的結尾。
3.1結束部分的任務是有組織地結束教學活動,使學生逐步地恢復到相對的安靜狀態,在學生身體出現疲勞,工作能力逐步降低,進行整理與恢復,使機體逐步放松到相對安靜狀態,使學生恢復到較好的身心狀態。并對技術動作重點、難點加以強調,對課堂效果進行總結。
3.2結束部分的內容應根據最后一個基本教材的性質,選擇一些逐步降低運動負荷的練習。消除機體和心理的疲勞法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放松法即通過某種形式對機體在運動中出現的疲勞盡快地消除的一種方法。由于一堂課的練習負荷是根據人體機能活動變化規律,循序漸進、從小到大逐漸加大的,在課的結尾我們應逐漸減小運動負荷。根據教材的性質選擇一些練習,降低運動負荷,使身體的肌肉得到放松。如:“輕松自然的甩手操”“、簡單的舞蹈動作”、“相互之間按摩或敲打肌肉”等。
2)游戲法由于持久的學習某項內容和練習某一動作,學生會產生逆反的心理,教師為調節學生身體練習中身體和心理的緊張程度,消除學生的心理疲勞,可安排一些運動量小的活潑輕快的游戲,以健康有趣,協調放松,輕松愉快合為一體的游戲性放松活動。合理安排一些游戲,或通過游戲能達到練習效果的,我們應多加以運用。但應注意安排得當,使學生達到放松的要求,得到調節作用,運動量不易過大。如:“猜猜誰是領頭人”、“蒙面擊鼓傳物”、“找朋友”、“擺圖案”、“組字”等,如學習排球傳球技術可安排“間隔傳球游戲”等。
3)氣功法即通過大腦皮質意念的調節,放松身體各部位,或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放松某一較緊張的局部。有意識地注意身體各部位,結合默念“松”字的方法,逐步把全身調整得自然、輕松、舒適,以解除思想、機體的緊張狀態,使緊張與松弛趨于平衡,注意力逐步集中,排除雜念,心神安寧。可閉目調整呼吸,運用體內之氣貫通全身經脈,使機體達到放松。
4)音樂法音樂具有多種不同的節奏,其藝術感染力作用于感情,使人的心理保持愉悅,人自然就放松下來。運用輕松自然的曲調加以簡單的舞蹈動作,或集體合唱來調整心理和身體的疲勞。由于在學習中心理負擔重,遇到復雜的動作心理又緊張,這樣聽聽音樂、唱唱歌既能解除心理壓力,又能陶冶情操。如:“鋼琴曲”“、薩克斯曲”等。
5)表演法通過個人或小集體表演,突出其趣味性,內容和形式要新穎獨特、別具匠心、輕松活潑、精彩幽默,使學生消除在運動中的緊張狀態。如:舞蹈、相聲、小品、笑話、幽默語言等。使整個集體融入笑聲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消除機體和心理的疲勞,因為笑是最好的精神放松法。
6)韻律操法:韻律操在歡快、奔放、節奏感鮮明的樂曲伴奏下進行,能夠給人以激情、鼓舞,使精神昂奮,充滿活力。讓學生配合音樂節奏自編自練的動作,輕松自如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3.3結束部分還應進行小結或其他的工作
1)講評法教師利用簡短的語言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給以客觀正確的評價和總結。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全面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機,運用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語言,以肯定學生成績為主,盡量減免對學生的批評。避免諷刺、挖苦,傷學生的自尊心。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多鼓勵學生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要求進步。根據學生個性,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下次課認真練習。
2)抽查法在一堂體課教學內容結束,教師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提問、抽查的方法。通過教師提出問題,了解學生對所學的技術動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課后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總結經驗。這樣才能上好體育課,因材施材。
3)示范激勵法利用全班集合之契機,讓練習動作正確、姿態優美、協調性好的學生向全體學生示范表演,激勵學生把所學的動作做得準確到位。示范的學生讓學生羨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給練習差的學生樹立正確形象。也要找練習認真、接受能力差的并能準確完成動作技術的學生作示范,讓所有學生知道只要認真努力去練習,人人都能掌握動作的技術技能。
4)表揚法可以通過小結的時候,總結練習情況,表揚練習突出、動作準確的學生,鼓勵學習動作慢只要能認真練習就能達到動作準確優美者,滿足學生虛榮心。但注意語言對初三大年級的學生應簡單或只對其點點頭示意。
5)突出重點、難點法利用結尾的一點時間,把學生集中起來,將所練習內容的重、難點指出來,加以強調。讓學生掌握主要練什么,應該練習什么,怎樣練,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把整堂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消化。
6)組織學生收好器材收取器材要每人都輪到,不能總讓幾個人干或學習差的學生做,分好小組,要把全班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并讓其愛護學校的器材,愛護公物,這是不容忽視的思想道德教育。
4結論與建議
無論沿襲傳統的課堂結構,還是調整新的課堂模式,都要重視每個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方法,落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才更有利于體育教學的不斷發展和突破,我們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把學生的主動、全面地發展放到中心位置,充分注意學生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的個體差異,努力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增進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學生不怕困難的精神,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成長。
作者:張選錄單位: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