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數學中創新精神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注重對學生新觀念的培養
什么是新觀念呢?筆者認為,新觀念就是人們對于事物的新的認知。學生構建知識的過程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與知識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獨立進行觀察與探索,并經過自己的分析、猜想與試驗,對數學知識進行論證。以往那種讓學生機械地背誦數學公式與定理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今教育的發展了。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讓他們明白知識的來源和知識產生的背景,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并逐步掌握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給學生知識不是教育的目的,培養和提高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才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只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我們的教學才是對學生有益的。因此,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分析,找到解題的方法,并通過一些嚴密的邏輯進行證明,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思想,掌握數學學習方法。教師要多向學生滲透一些主要的數學學習方法,讓他們不僅能夠“學會”,還要“會學”。只有會學的學生才能對數學知識產生自己的新看法、新觀念,創新意識才會得以激發。
二、以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和其他學科一樣,數學教學過程也需要情感的參與。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活動是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最直接的反映,是他們精神世界最真實的表現。前蘇聯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愛心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和重視。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有了教師的愛,學生才能積極地對待學習,他們內心對教師的喜愛能夠轉化為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的動力。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了,而是教師平等地對待學生,師生相互尊重,成為彼此學習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師生感情和諧了,就會為課堂教學營造輕松的氛圍,為學生學習知識和形成創新精神提供寬松、愉悅的環境。
三、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有些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初中生受思維方式的限制,對于這些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教師教著困難,學生學著也不容易,這些知識就成為了教學的難點。對于這些很難學卻又必須掌握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降低難度。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還能夠動態演示,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
多媒體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立體感,還能夠通過動態演示使知識的形成過程變得更直觀,很好地對那些教學中的難點進行處理。此外,多媒體具有鮮亮的色彩,能夠用聲音、圖像等共同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知識有更加直觀的印象。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樂于創新。
四、以故事啟迪學生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介紹數學史中的歷史典故和國內外數學家在追求科學真理中的動人故事,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拓展他們的思維。比如,可介紹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在教學體積公理時,可介紹祖沖之父子對我國古代數學所做的貢獻;在推導二項定理時,可介紹賈憲的成就等。
五、重視數學練習和課外實踐,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幫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發展邏輯思維。在數學練習設計中,可以采用多樣的題型,使練習內容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課外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樣能培養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善于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給數學課本增加活力,尋找生活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用具體生動、形象可感的生活實例進行數學教學。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學校教育適應時展的重要任務,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改革。時代需要創新人才,創新人才需要創新教育。我們要把創新教育不失時機地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結合數學教學的規律,針對當前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各個方面做起,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作者:魏玉升單位:甘肅省會寧縣河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