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家園合作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科學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素養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基礎,對其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科學教育不能是簡單的植入經驗學習,而應是注重幼兒主動探索的精心過程設計,這其中,科學素養培養方法的設計合理性至關重要。徐州公園巷幼兒園山水華美校區米老鼠班,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究出一條緊密結合生活,家園密切結合的,幼兒科學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幼兒教育;科學素養;生活化;家園合作
教育部于2001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為“新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明確指出科學是幼兒教育的主要領域之一,并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1]幼兒科學教育不能理解為簡單植入經驗的記憶學習,而應是注重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設計,其中幼兒科學素養培養方法的設計合理性至關重要。徐州公園巷幼兒園山水華美校區米老鼠班,夯實家園合作共育,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究出一條適合幼兒科學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幼兒科學素養在其成長中的重要意義
我國幼兒教育目標提出,要重視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使幼兒擁有其年齡段應有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和良好的探究習慣形成,對于幼兒一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幼兒科學教育目標更應注重情感培養和探究能力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目標應注重對兒童情感態度、探究能力、個性等方面的培養。這一目標的實現,其重要基礎就是幼兒主動探索精神和興趣的良好引導。幼兒時期是對世界和自身產生強烈好奇心的階段,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幼兒的思考,是幼兒科學教育的關鍵起點。幼兒關注周圍常見事物的同時,也開始了對科學知識的初步探索,但幼兒是通過感知和表象來認識事物的,他們的認識多是簡單的感性認識,容易從單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幼兒的情緒對認知的影響很大,其情緒和思維易受到周邊事物的影響,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和家長應充分了解幼兒的認知特點,注意孩子的情感變化,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科學現象和發現科學問題。
(二)緊密結合生活的綜合
課程是幼兒科學教育的主要模式幼兒科學教育選擇選擇哪些內容?我們認為,應該緊密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開展。生活處處有科學,睜開小眼睛,開動小腦筋,就能發現科學奧秘。教師在選擇內容和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原有經驗。我們優先選取幼兒共有經驗基本一致的水之三態、水的搬運、認識玻璃等綜合課程。
二、家庭教育和在園教育在幼兒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陳鶴琴先生說:“對于幼兒的教育不是家庭教育能夠獨立完成的,僅僅學校教育也是不能夠獨立完成的,只有兩者通力配合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2]
(一)在園教育幼兒在園教育是面向3—6歲孩子的專項教育,不是指面向小學生的“正規學校教育”(指適合于學齡兒童的、專門為他們而設計的學校教育)。在園教育是引領幼兒走出家庭、邁向社會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幼兒教育非強制性、幼兒教師年齡和教育經驗等問題,在園教育不能獨立實現幼兒教育的目標。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指在家庭內部,由父母、祖輩父母等對孩子所實施的主動、有目的地教育。家庭教育對幼兒成長的意義重大,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方式等,和幼兒的發展更是息息相關。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是不可取代的,這是由血緣關系和家庭教育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在生活的壓力下,我國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父母白天工作,孩子多由祖輩家長照看,這種兩代并行的教育模式比較普遍。加上部分家長在知識水平、教育觀念、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不同,幼兒家庭教育差異較大。
(三)家園合作的重要意義“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教師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協助者”。家長要意識到幼兒園有能力和經驗在教育孩子上進行指導和幫助。幼兒教師也應認識到,充分調動家長會極大地豐富教育資源。家園雙方應及時分享關于幼兒的期望,這種期望如果能夠達到一定的相似度,就可以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早期經驗。[3]
三、家園合作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徐州公園巷幼兒園山水華美校區米老鼠班,采用一個教學組跟班整個幼兒教育周期的教學模式。我們努力解決家長參與意識不強、家園共育流于表面等常見問題,認真探索出一條幼兒科學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周密細致前期分析,努力促成教育共識學習者分析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小班招生完成之后,任曉珂和李漢卿兩位教師利用暑期,遍訪全班30名小朋友的家庭,全面、深入、直觀地了解每一名幼兒的性格特點,熟知負責家庭教育的父母和祖父母的職業、文化水平、教育觀念等,建立健全幼兒的資源庫。通過走訪發現,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的認知理解多存在偏差。許多家長缺乏對自身的認識,意識不到要教育幼兒必須先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相當一部分家長只注重孩子的識字、算數和背單詞等灌輸式記憶教育,并把這些置于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之上。通過走訪時的深入交流和家長課堂,教學組糾正了部分家長的錯誤認識,使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目標基本達成共識。
(二)靈活多樣聯系手段,親子合作拓展實驗在信息時代,家園溝通發展出很多新形式,除了家長會、家長護學崗以外,教學組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建立幼兒網上檔案中心,班級QQ群、家長微信群等。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幼兒園和家庭的聯系,增加家長彼此間的溝通了解。定期向家長傳達有針對性的育兒知識,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兒教育觀。我們定期發給家長科學實驗任務家園聯系單,注明實驗目的、活動過程、指導要點、注意事項、常見誤區等,便于家長在課余時間和幼兒一起完成。并強調指出,孩子的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即使在嘗試的過程出錯了,也不要直接去糾正,而是引導孩子們在探索過程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我們開展的近20個主題活動,既有自然科學常識,如給小樹掛牌、水的三態、神奇的玻璃等;也有社會和文化科學,如了解云龍山、走進徐州博物館等;還有生活科學,如走進理發店、農貿市場里有什么等。這些主題拓展實驗中,孩子是主角,家長只負責引導、啟發。每次主題活動開展完成后,我們都會選取幾名小朋友來當小教師,給小同學講述自己的發現,這些既提高了家長的責任心,也調動了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家園合作共育平臺,能夠開展有效的科學教育活動,豐富幼兒科學認知,培養幼兒科學素養,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鼓勵家長在活動中對孩子提出一些問題進行引導,激發孩子自己去思索,幫助他們養成好問好思索的習慣。
(三)科學教育結合生活,專業家長走進課堂幼兒教師也有經驗欠缺,囿于專業領域,學習經歷等因素,對于很多科學知識都并非專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學組充分調動家長資源,邀請其中的專業人員走進課堂,開設專題講座。米老鼠班的家長職業多樣,有醫生、護士、警察等。教學組通過事先溝通,精心準備,定期邀請爸媽走進課堂。如李悅溪的媽媽在醫院工作,醫藥衛生方面有豐富經驗,所以做了“醫藥小百科”的主題講座;蔣昕燃的爸爸是警察,給小朋友們講了“安全小常識”;李姿璇的媽媽是空姐,給大家開展了“航空小常識”的講座;還有張可馨媽媽講述的“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王辰光媽媽的“神奇的磁鐵”等。家長直接參與在園教育,促進了家長和教師的溝通交流,也豐富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專業人士講專業知識,既確保了科學常識的專業性和正確性,增進了父母的責任感,也讓孩子更信賴自己的爸爸媽媽。這些家長是科學教育活動強有力的參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為了上好課,在教學組的幫助下,他們精心制作教學PPT、小動畫,自帶實驗小道具等,課堂教學效果大大超出預期。在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各有優勢和不足,只有相輔相成,才能成功實現合作共育。生活化是幼兒科學教育很好的切入角度,家庭用具、周邊環境、生活常識等都可以作為研究對象,我們將繼續圍繞這一領域進行探索。
作者:張紅1;任曉珂2;李漢卿2 單位:1.徐州工程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江蘇省徐州公園巷幼兒園山水華美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