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中學物理教學滲透物理思想的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公式化的推導和記憶不是物理思想,它更不是依樣畫葫蘆的機械操作。物理思想的形成有賴于學習者深刻的思考、科學合理的想象和獨特的創新見解。在這樣的基礎上,便有了現代科技的蓬勃發展。例如,19世紀的一批物理學家,如法拉第、麥克斯韋等,正是由于他們不懈地實驗創新,以其卓越的物理思想為20世紀人類社會全面進入電氣化時代奠定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讓學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與方法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責備學生不認真,遇到問題不懂得靈活應變,亂套用公式等,至于為何出現這些狀況,教師甚少思考。其實物理思想客觀存在于任何物理知識和方法當中,在這一基礎上教師該以何種姿態呈現給學生,如何呈現,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例如,學生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時,教師該讓學生理解能量守恒是什么,即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前后相等。任何一項物理知識的學習都是如此,學生只有將對應的物理思想理解通透,才能利用這一思想去解決物理問題。
教師在滲透物理思想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現代自然科學發端于近代哲學,它同樣體現在物理現象當中。例如,我們熟知的超導現象,金屬的溫度在降到一定條件時,會出現電阻突然為零的現象;又或是彈簧受力超過彈性限度時,就不再遵從胡克定律。又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告訴我們認識事物時要懂得看清它的兩面性,它們既對立又統一,互相聯系,互相制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物理這門學科不僅僅是指導學生認識事物,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發現事物、創造事物,是一種科學思想和創新精神的沿襲。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這也是對學生觀察力、理解力和創造力的考驗,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他們對其中物理思想的發覺與探索,并為這一思想的形成做出努力。當然,要做到以上所說,就要求物理專業任課老師具備完善的物理專業儲備知識和高超的課堂教學水平,所講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但是目前的中學物理教材卻過分強調了理論的掌握和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主觀創造能力。對于這一階段的中學物理課程,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物理現象的概念、理論,更要引導學生總結概括出這一現象所包含的物理思想,這才是創造性思維所應該具備的。
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完全了解所講的物理概念及其科學家的相關背景,才能充分利用這些知識達到讓學生理解的目的,并引導他們挖掘其中的物理思想,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此外,物理學科的“三基”方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也應該充分運用,按照“三基”方案的教學原則,從簡單入手,逐步過渡到重難點,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循序漸進,最終達到傳授物理思想的目標。據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學生對歷代物理學家的經歷和思想形成過程非常感興趣,這對他們有很好的啟迪和引導作用。實驗是物理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虞福春教授認為:“迄今以來的物理學發展,有過許許多多卓越的實驗,具有極其豐富和精彩的物理思想,揭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些思想和方法已經超越了各個具體實驗而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由此可見物理實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不可小覷的地位。實驗過程亦包含著重要的物理思想,這一思想分散又具體地體現在各個實驗當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學生實驗任務時,闡述清楚實驗的設計思路和具體的操作步驟,說明實驗中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實驗后及時地做出反饋,總結出實驗的不足之處,并討論解決方法。這也是物理思想滲透物理知識的一種體現。然而,物理思想也有不同于物理實驗的方面,它是一種結果,既不直觀也不具體。對于某一種實驗,應該在學生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之上進行,引導學生設計出能夠得到相同結果的不同實驗方案,進行提煉和分析,這也就掌握了初步的物理思想。
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亟待加強。本文提出將物理思想滲透物理教學當中,討論了如何培養學生物理思想的幾點看法,以引起物理教育工作者就這一問題的探討,從而優化自身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邢利華單位: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