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利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業的負擔和升學的壓力都只是把學生牢牢拴在教室里,無法接觸到社會現實。而文學又是來自于現實高于現實的藝術創作,學生脫離現實就意味著無法汲取語文學習的有益營養,也就不能真正了解和領悟語文的真正魅力。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這種學習困境,大量的文學知識在多媒體中向學生輸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能不斷獲取,極大拓展了學生的文學知識面。
一、加深對文學藝術的理解和領悟
桀驁不馴的文壇小闖將韓寒,在早期的創作中曾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文章列為純屬“扯淡”,并得到很多中學生的支持,我覺得這就是由于對文學藝術的理解和領悟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而造成的結果。應試教育的語文教學,也就是教師做單一的課堂講解過程,無法讓學生對文學的鑒賞能力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而多媒體教學運用各種聲像技術,將作者創作文章的靈感和描繪的文學意境展現給學生,把課堂的學生互動起來共同賞析和點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困境
(一)教師的主導地位逐漸迷失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導,掌控著課堂的整個教學過程和一切教學內容。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傳統教學里,教師是不折不扣的課堂“教父”。但在當前教學現實中,確實存在著濫用多媒體、夸大多媒體作用、多媒體萬能論的情況,教師逐漸淪為單一的“放映者”,失去了往日教學主導地位。缺少了課堂教學主導,學生在學習中也就沒有了主心骨,沒有了教學互動和交流,學生的文學思維得不到鍛煉,多媒體的局限性逐漸體現出來。
(二)多媒體教學無法涉及文學知識的內涵
語文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具有情感性、象征性、比喻性、夸張性等內涵特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的講解,能夠對知識做一個及時、深刻地闡述,讓學生即刻得到醍醐灌頂的指點。而多媒體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學生也只能是接受到文學知識,而得不到文學鍛煉,不利于文學素養提高。
(一)明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地位
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來說,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多媒體輔助教學只能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刻意夸大多媒體的作用,甚至用多媒體代替教師的主導地位,這樣都不能提高教學效率,甚至有走向艱難的教學困境的危險。
(二)針對教學內容,合理利用多媒體
課堂開展和完成教和學過程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有效設計對教學來說起著決定作用。教師一定要在課前認真準備,針對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在加強教師和師生互動的基礎上,針對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加進一些多媒體教學環節,有效利用多媒體。
(三)教師要加強創新,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教學中創新并不等同于多媒體教學,有了多媒體教學,也不意味著就是創新教學。在教學環節中增加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才是真正的教學創新。因此,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提高語文教學素養、創新語文的教學模式、合理安排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才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金鑰匙”。
作者:蒙昌婭單位:重慶市渝北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