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科院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模式初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缺乏分層分類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對于繼續教育的宏觀解讀,其范疇遠廣于狹義的繼續教育,這就需要對從高層次的學科帶頭人到科研骨干再到普通科技人員多樣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分梯度培養,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實現人力資源的最佳配置,使培養更有針對性,更富成效性。現階段,缺乏這種分層次、分類別的繼續教育體系。
1.2在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引進較難的前提下,缺乏高效的本土培養機制繼續教育的目標就是為了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但對于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較難引進的現狀,建立高效的本土培養機制是彌補緊缺人才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徑。本土培養的人才具有良好的適應性,熟悉本研究院所的情況,溝通實時有效,團隊的磨合期短,且具有代價小、收效快、回報高的優勢。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本土培養機制。
2浙江省農科院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探索總結的四種模式
在認識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及主要矛盾后,浙江省農科院在探索實踐繼續教育模式的課題研究中,根據院情摸索出4種具有浙江省農科院特色的模式,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總結和提高。
2.1以學歷教育為平臺,促進領域研究的深入開展“十一五”以來,浙江省農科院科研人員的引入基準為博士畢業生,這使得現階段的學歷教育解決的是部分來院時間較久,在課題組從事專業研究已有5年及以上基礎,并在所從事專業科研工作中遇到“瓶頸”,且明確自身在專業領域內的弱勢的專業技術人員。這一類人員在選擇學歷教育時會較有針對性地選擇高?;蜓芯吭核?,繼續教育目的明確,希望通過再教育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浙江省農科院文件規定:“職工學歷(位)教育,要求報考學校必須是國內有知名度的高等院校(進入國家“211”工程)、科研機構和聯合培養單位,且所學專業必須符合當前所從事崗位發展要求。”
2.2以課題組長培訓為載體,建立共贏發展的互學模式每年舉行不同主題的課題組長培訓,建立課題組長定期互學的交流平臺。以2011年的課題組長培訓為例,培訓緊緊圍繞“提高團隊管理能力,完善激勵機制”的主題,分三項議程展開。先由數字農業研究所特聘所長,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張明華教授作了“真誠溝通、共贏發展”的報告,報告從互動游戲開始生動地說明了課題組成員間溝通的重要性,闡述了作為課題組長應該如何進行有效地溝通和交流,并通過案例,提出課題組內進行有效交流的準則。張所長同時介紹了科研項目管理的科學方法,結合實際提出了包括目標制定、計劃管理、資源分配、進度管理、風險管理和后期管理的項目過程管理的建議和方法。然后,院長陳劍平作了關于“加強學科建設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標準化研究所建設步伐”的報告,通過參加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監督評估工作的切身感受,從對專項監督評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著手,深刻分析了專項執行過程中在宏觀決策、課題組實施和組織管理等三個層面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升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最后,所有的課題組長圍繞會議主題展開自由而熱烈的討論。
2.3以國際合作交流為媒介,推進“請進來,走出去”的互訪模式浙江省農科院先后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烏克蘭等國家建立了國際合作關系,并搭建起了實質性的國際交流平臺。以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為例,紐卡斯爾大學在植物發育和抗逆生理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長期致力于抗逆生理,果實和種子發育,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分配,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實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2008年,浙江省農科院與之合作共建“作物改良研究中心”,積極促進改良作物對環境變化適應性的研究。中心旨在促進項目研究,開展人員互訪、交流和學習培訓。建立至今,外方已有6人次來院進行學術交流,中方已有1人于2011年獲全額獎學金赴紐卡斯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位科研人員先后赴澳大利亞進行為期3~6個月的短期學術訪問。
2.4以學術交流為“孵化器”,薪火相傳擴大交流2008年,浙江省農科院成立了奔騰人才協會,在以協會為單位開展各種學術講座的同時,也以學科組或不同學科組自愿組合的形式,開展學術和思想交流。以人才奔騰協會植物科學分會為例,分會邀請2位受院奔騰計劃資助出國交流訪問的培養人員分別為大家作報告,介紹他們各自出國訪問的主要研究內容和心得體會。一位博士就在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訪問期間借助該校在普通豇豆上的研究優勢,在自己的主要研究領域長豇豆遺傳圖譜、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交流;另一位博士就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交流訪問期間,利用該校獨特的DarT分子標記技術,在大麥遺傳圖譜和品質性狀QTL定位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交流。同時,利用現有院內各個學科專業和技術領域的博士人才資源庫,組織“現代生物技術基礎知識培訓”,每位博士就自己所熟悉領域的某一項技術作一場學術報告,報告要求主題明確,技術解讀清晰,實踐指導意義強。要求相關和相近領域的科技人員都參加,旨在利用有限的資源達到互學補漏的效果。
3推動省級農科院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建議
繼續教育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教育發展戰略,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省級農科院雖開展繼續教育多年,但仍缺乏系統規劃、規范管理、有效監督和持續投入。農業主要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個特殊功能使得省級農科院的繼續教育工作開展,除了自身在機制上秉承優良傳統創新機制外,在國家及省的層面也要從公益性的角度重點考慮給予扶持。
3.1分層分類,形成多渠道的繼續教育模式要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單位為主體、個人和社會力量共同投入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確保繼續教育經費落實到位。要從實際出發,將繼續教育經費投入到重點項目、重要領域,最大化發揮經費使用效益。
3.2高端引領,建立完善繼續教育工作體系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繼續教育的工作職能,把繼續教育放到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在部署人才工作時,同步考慮,統籌安排。要讓專項培訓、學術交流、國際訪學等充分發揮效果,指導各學科開展形式多樣的繼續教育活動。同時,可以發揮省繼續教育協會的作用,定期研究問題、溝通情況、強化管理、相互協調。
3.3創新機制,強化繼續教育培訓信息化平臺建設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發展網絡化教育,建立繼續教育的網絡課程體系和遠程學習系統。利用遠程的手段輔助學習不僅能夠解決工學矛盾,同時,也能充分發揮教育培訓在人力資源配置、管理和開發上的作用。
作者:黃佳男耿瑋蔣永清單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