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金融市場體系關系到民族地區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效率。通過對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考察,發現當前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雖發展迅速,但仍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金融二元結構明顯,供需失衡,并面臨產業需求不強,金融生態環境不佳、金融活力缺乏、政策成效不足等問題。由此提出構建金融成長良好生態環境、促進產業發展和金融發展良性互動等一系列推動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民族地區;新疆;金融市場
我國民族地區大多處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節點,區域優勢明顯,面臨極大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與發達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2017年5月,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辦公室的《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指出,資金融通能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引導資金支持重點領域、行業、客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環節,①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成為民族地區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要素,是聚集社會閑散資金,支持重點領域和行業的重要渠道,具有引導資金配置的重要功能。②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探索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路徑和方式,對于解決民族地區金融供需不協調的矛盾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為切入點,從新疆地區金融體系發展現狀和特點出發,分析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剖析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發展緩慢的成因和制約因素,以尋求推動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可行路徑。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一經提出,自治區黨委就召開多次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推進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區域的建設。2014年4月,在新疆考察時指出“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把自身的區域性對外開放戰略融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在2014年第二次援疆會議中,更是指出新疆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具體路徑,指出新疆要“加強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物流,立足區位優勢,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為新疆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指明了方向。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根據中央部署,著力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交通樞紐中心、醫療服務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國家大型煤炭沒電煤化工基地、大型油氣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風電基地以及國家能源資源路上大通道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建設。③實現這一新的發展規劃需要大量的融通資金,因此,加快并完善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成為至關重要的環節。
一、當前金融市場體系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改革開放后,在國家金融政策扶持下,民族地區的金融市場體系通過自身努力逐步發展起來的。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到1996年新疆產生了第一家上市公司———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隨后陸續有新疆地區的企業在A股上市,并逐步擴大。根據WIND數據庫的統計,至2018年6月末,新疆板塊在A股主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53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1.5%,總市值約6114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1%,流通市值約4185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1%。新三板掛牌企業91家,占新三板上市企業的0.82%,資產合計438億元;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597家;且在2015年建立了目前新疆唯一的民間信貸服務機構———巴州庫爾勒市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占全國的0.67%。食品、石油、化工、農業種植、建材、能源供應、電氣設備等多個行業和領域的企業,通過登錄A股、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中心上市以及民間信貸服務機構,成功募集到發展所需資金,逐漸成長為行業和區域的領軍企業,促進新疆的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資金優勢轉化,帶動就業和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推動新疆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但是,深度剖析新疆金融市場體系的發展實際,發現我國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處于“總量相對滯后、增量發展迅速”的發展階段,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金融市場建設發展迅速,但仍與全國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新疆作為自然資源豐富和區位優勢明顯的大省,金融體系建設呈現出不錯的發展勢頭,但就全國占比看,仍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A股上市公司數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國平均約110家),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別僅占A股總市值和流通市值的1%,新三板上市企業也僅占總數的0.82%,1家的民間信貸機構也僅占全國的0.67%。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597家,但由于建設時間短,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規模小、覆蓋能力弱,參與者積極性不高,市場容量有限。①銀行金融機構網點454個,但分布主要在地級市,部分鄉鎮處于空白狀況。二是金融體系制約企業的發展。受限于滯后于全國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步伐,新疆企業較難通過直接融資獲取發展所需資金,更多以間接融資為主,但間接融資對企業規模、資金以及嚴格授信條件的限制和更高的要求,大部分企業融資困難,規模得不到提升,面臨發展的障礙;發展受限致使企業成長較為困難,持續進行粗放的經營方式,技術裝備落后、人才匱乏、品牌效應不明顯,絕大部分企業仍處于一般的制造加工領域,利潤薄弱,這又會導致持續的融資困難。三是現代金融與傳統金融并存,金融二元結構突出。②新疆地區金融二元結構突出,傳統金融與現代金融同時存在,既存在首次公開募集(IPO)、新三板、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和商業銀行融資等方式,又存在極為活躍、根植鄉村的民間信貸活動,存在顯著的市場封閉和分割現象。需要加大金融市場體系的培育,提供現代化的金融產品和工具。“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新疆產業發展較為迅速,但金融市場體系的建立速度仍落后于市場的需求速度。以保險業為例,在2016年,新疆的保險密度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四是金融發展行政色彩濃厚,持續市場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地區制定多樣化的政策支持民族地區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但受到歷史基礎、自然環境、發展階段和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民族地區的人才涌向東部等沿海地區,地區優質項目較少,仍以傳統的經濟為主,本就薄弱的金融基礎發展緩慢,加之政策變化頻繁,培育方法以行政為主導,市場化發展的動力和持續性不足。
二、當前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為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但民族地區要抓住機遇,發揮關鍵節點的區位優勢,借力“一帶一路”五通建設的金融需要,實現金融市場體系發展同樣面臨許多的問題和挑戰,以新疆為例,總結如下:
(一)產業基礎薄弱,金融市場缺乏活力證券公司等中介服務機構關注更多是“收益高、風險低”的企業上市和上市企業再融資、并購重組等大項目,新疆地區的上市公司數量以及具備上市條件的公司數量還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中介服務機構的吸引力不足。加之國家經濟處于新常態時期,實行產業轉型升級,新疆的不少傳統勞動密集型的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成為了高危企業群,金融機構布局更趨謹慎,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偏低,金融市場缺乏活力。
(二)投資者參與金融市場渠道不暢,缺少有效的儲蓄投資轉化機制要搞活金融市場,需要有暢通的儲蓄-投資轉化機制,不斷為金融市場引入新的增量資金。一般來說,轉化為投資的資金來源以下幾類:國家稅收、私人儲蓄、公司儲蓄、民間資本、外商投資。轉化方式存在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轉化和以資本市場為主的直接轉化方式。由于新疆地區地廣人稀、金融機構布局主要為少數大的地級市,覆蓋能力有限,新疆的金融體系并未能有效的聚集社會閑散資金和儲蓄轉化投資,表明新疆金融市場為企業發展提供融資能力偏弱。
(三)信用體系缺失,社會信用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民族地區一般來說是傳統的老、少、邊、窮區域,發展相對滯后,民眾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市場經濟意識,信用觀念薄弱,信用道德存在缺失,民眾、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難以建立良性的信用互動關系,缺乏對企業、農戶信用狀況的的評價、監督和懲罰體系,在本就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企業和民眾的難以通過銀行渠道獲取貸款支持,傳統親戚、熟人借貸成為了資金融通的重要方式,降低了企業和民眾貸款的積極性,減少了金融體系發展和完善的內在動力。
(四)金融產品本地化不足,金融服務理念欠缺金融機構在全國提供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偶爾根據重點支持對象和區域予以調整,針對民族地區企業、城鎮居民和農戶的特色金融產品供給不足,仍以傳統的存貸業務等零售業務為主,金融中介等批發業務嚴重不足,使用的科技手段缺乏,金融機構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滯后,金融服務理念欠缺,企業和居民只能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務,無法滿足民族地區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金融需求及承接“一帶一路”倡議重大戰略的需要。
(五)政策支持精準化程度不夠新疆等民族地區金融發展,需要精準和寬松的金融發育環境,急需加強貨幣、財政、產業、金融等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協調性和互補性,形成政策合力,加大金融優惠政策的執行和落實力度。政府雖然鼓勵金融機構對民族地區涉農、支柱產業、中小企業貸款加大貸款力度的政策出臺,但在執行時,金融機構申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無法判定,政策落實程度因機構而異,政策支持精準化程度不夠,浮于表面。民族地區企業更多是傳統型的企業,科技創新性不足,處于價值鏈分工的低端,難以滿足進入金融市場融資的條件,現行的金融市場發審標準和發審制度不利于民族地區的企業進入金融市場,需要政策予以精準支持和不斷的培育壯大。
三、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發展緩慢的成因和制約因素
(一)民族地區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較低。民族地區在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扶持下,金融市場體系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層次,但政策扶持和行政主導的特征太明顯,金融機構的市場化程度不足,運行效率低。在金融體系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農牧民應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彼此之間理應保持一個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動態均衡狀況,做大經濟的蛋糕,使各方共同受益。但對民族地區來說,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和農牧民的利益雖有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但仍受到金融機構的忽視,具體表現為金融供給中的“歧視行為”,對中小企業和農牧民的精準支持少,供給不足,造成金融資源使用上的“馬太效應”,國有大型企業所獲金融體系的支持極大,金融供給存在壟斷現象,金融市場體系的運行效率較低。
(二)民族地區金融體系發展缺少市場動力。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低,傳統低端制造業和農牧業是經濟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工業經濟不發達,大型優質企業少,市場內生的促進金融機構發展的動力不足,金融體系建立和發展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動和政策性的要求。從金融資金的供給看,政府的資金是其主要的來源,在新疆金融機構的存款中,帶有政府和事業單位存款占據主要地位,包括國有企業、財政、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等,占比遠超儲蓄存款,市場化程度較低。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以國有五大行為主。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和規模常常用來衡量一個地區經濟金融活躍程度,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專為中小企業和農村企業和個人服務的中小銀行、村鎮銀行、社區銀行發展極為迅速,但在新疆等民族地區,仍以傳統的大型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為主,提供金融服務,這也充分反映民族地區民間需求不足,金融發展缺少市場動力。
(三)民族地區金融市場整體供需失衡。由前述分析可推知,民族地區的金融體系的市場化程度不足,競爭程度較低,未能充分發揮金融引導資源配置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許多企業未能獲得發展所獲資金,意味著金融發展落后于實體經濟發展,某種程度上產生了金融抑制效應。在信貸資源的分配上,金融企業也會向發達地區傾斜,民族地區所獲資源較少,甚至為了規避信貸風險,調用民族地區的信貸資源用于支持其他地區的情形也偶有發生,農牧業等民族地區的基礎產生所獲的金融支持仍有限,加之金融機構嫌貧愛富的天性,致使很多成熟企業如非必要也不愿意在民族地區建立分公司,將業務延伸至民族地區,民族地區金融市場供需總體失衡。
四、加強民族地區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為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戰略機遇,民族地區都已制定詳細的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舉措,一大批的重點項目逐漸鋪開,產業逐漸聚集,迫切需要金融支持。民族地區的金融體系需要響應中央關于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分析研判民族地區在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前景,結合自身的網點布局情況,優化對民族地區金融支持的策略,發揮金融市場體系對民族地區增長的促進作用。
(一)構建良好的金融市場體系發展環境加快建設民族地區的金融機構體系,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體系發展環境。建立民族地區的金融市場環境,需要健全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自由的市場出入機制和公正、高效的監督約束機制等,實現經濟和金融之間信息流、資金流的暢通運行,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經濟向高質量增長轉變。具體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增強全社會信用意識,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為金融市場體系發展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關鍵要素。根據信用信息收集與共享、信用信息使用、評級機構、監督管理等信用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采用誠信教育、商業運作、特許經營、專業服務等多種方式,加快建設民族地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要持續廣泛開展各類誠信主題教育活動,闡明信用信息在企業和個人融資方面的重要參考意義,擴大信用信息在金融機構的使用范圍,給予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和個人利率打折等優惠政策,產生示范效應,增強全社會的信用觀念,提升企業和個人對信用的認識,為金融機構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二是政策扶持,完善金融組織體系,為金融機構體系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金融組織體系是否完善是一個地區金融市場體系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其會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籌資能力和投融資效率。當前,民族地區的金融組織機構體系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資金融通等需求刺激下,應適當放寬中小金融機構成立的條件,以優惠的政策吸引全國性的金融機構來民族地區進行網點建設,設立分支機構,為金融機構市場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三是做大做強擔保機構,為金融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擔保機構的擔保安排是企業增信的措施之一,能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應采用多渠道、多策略,宣傳“一帶一路”給民族地區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并實行一系列的資金扶持、優惠政策、公私共建等發展形式,吸引和鼓勵具有資金實力的民間和社會資本進入擔保領域。同時,由民族地區省級政府機構牽頭成立具有較大規模和實力的省一級再擔保機構,完善擔保機構建設,為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政策協調,高效促進產業發展,產生金融支持的強勁需求民族地區都制定了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舉措,在落實的過程中,可加大財政、產業和金融等相關部門的協調合作,財政、產業和金融政策的相互配合和補充,形成政策合力,來支持和促進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各級政府牽頭組織定期或不定召開財政、金融、產業等政府主管部門參加的政策協調會議,反饋產業扶植政策的落實情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促進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解決政策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現場能解決的現場予以解決,現場不能解決則指派專門的牽頭執行和配合部門,確定完成時限,確保政策的快速執行和落實。通過產業的發展,產生對金融支持的強勁需求,吸引域外和省外的金融機構落戶新疆,資金流入新疆,擴大新疆金融機構和資金總量。
(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提高金融支持產業發展的效率在加大對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的基礎上,政府可定期組織相關優勢產業或重點項目融資洽談會,加強金融機構與企業的溝通了解,減少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加強企業、政府項目主管機構、金融機構三者之間的溝通協調,彼此了解對方需求,注重金融機構的授信條件,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在立項時予以支持,保證項目審批與建設融資需求保持一致,為金融機構支持重點項目創造條件。金融機構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創造精準的支持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線。如在新疆地區,可鼓勵產業園區或同一行業的企業打包進行團體貸款,彼此間的項目進行交叉抵押,付連帶責任,彌補單個企業自有實力不足的缺陷,減少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①。根據民族地區特點,推出商戶貸、倉單、訂單抵押貸款等多種貸款產品,滿足民族地區多樣化的信貸需求。同時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掌握融資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和還款能力,為金融對實體的可持續支持提供支撐,全方位提升金融體系支持企業發展的效率,增加金融機構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
(四)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引領作用,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建設新疆等民族地區發展相對滯后,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需求大、收益低、風險大,商業性金融機構介入較為審慎,而政策性金融機構由于其注重長期投資、資金成本更低的引領性和長期性優勢,能很好的滿足此類建設的資金需要,率先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薄弱環節②。并為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進入創造良好的條件。開發性金融率先介入后,可通過銀團貸款、委托貸款、投貸聯動等方式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支持基礎設施領域,提升金融市場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
(五)加大吸引和培養金融人才力度長期以來,民族地區的人才流失嚴重。民族地區的金融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因而新疆等民族地區需要制定詳細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給予不同層次的金融人才以相匹配的獎勵和優惠政策,對稀缺的特殊金融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議的策略,在落戶、買房等方面給予優惠,可以協助解決配偶工作。加大對高等院校的資金、政策支持力度,發揮高等院校的平臺優勢,吸引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擴大學術影響力,提升生源質量。優化在職金融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和工作待遇,鼓勵在職工作人員深造,加強對民族地區在職工作人員的培訓。
作者:田益豪 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