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青海教育雜志》2015年第Z1期
一、寓德育于技法學習之中,探究新知
讓學生認識和掌握一些美術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要素及與之相應的原理,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受到思想、情感教育是美術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這一任務常常在探究新知環節中完成。讓知識學習與育人之間產生密切聯系,以育人引導技法、以技法表現育人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思路與方法。如《娃娃的家》一課的教學,在引入新課后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幅媽媽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為小明布置的書房圖片,課件出示一幅畫面布局整潔清晰、色彩鮮亮的小明書房的繪畫圖片,并讓學生談談坐在這樣的房間里學習的感受;爾后教師道:老師也帶來了小明以前書房的圖片。課件出示一幅畫面凌亂模糊、色彩灰暗的書房繪畫圖片,再次讓學生談談在這樣的房間里學習的感受。然后設問:從繪畫這個角度來看,哪一個書房更能體現媽媽的辛苦呢?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為什么?通過啟發,讓學生明白:不同的畫面和顏色給我們的感受是不同的。第一幅圖片描繪的書房,不僅讓我們感受到舒適與溫馨,更讓我們體會到為營造這個舒適而溫馨的書房媽媽付出了不少汗水,體現了媽媽對我們的愛。
二、寓德育于作品創作之中,運用新知
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是提高學生美術素質的重要途徑,在美術課堂中常常用“運用新知”這一環節來完成。在本環節的教學中,采用德育與創作相結合。就是指學生在運用所學的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美術創作時,首先要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立意,然后再思考怎樣運用所學的技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讓技法學習為表達思想服務,讓思想感情促進技法運用與提高。
三、寓德育于作品分享之中,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是美術課堂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其目的是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肯定與校正。它不僅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不斷提高美術素養的過程,同時也是引導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融、情與情的碰撞,形成正確價值理念的過程。在交流評價環節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評、互評、師評等形式,不僅對作品的創作構思、構圖及制作中的獨特之處進行交流與評價,讓全班同學明白作品好在哪里,學到創作的方法,而且要對作品的立意、情感、思想及含義進行交流與評價,讓全班學生感受到濃濃的情、深深的意和高尚的德,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讓學生在教師的贊譽、同學的夸獎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四、寓德育于提煉概括之中,總結提高
一節高效的小學美術課不僅要有良好的開頭,還要有完美的結尾,以達到“課雖終,意猶存”的境界。同樣是《娃娃的家》一課,在對知識、技能方面進行概括總結后,可對學生進行如下設問:無論是同學們的繪畫還是手工作品,你們完成得太好了!老師都被吸引了。可是老師不知道在這節課的學習中,你們在做人方面有沒有收獲?
只要我們擁有強烈的德育意識,以教材為載體、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就可以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把德育側重點分別滲透于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受到社會正能量的感染,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作者:陳燕 單位: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