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東西方繪畫之差異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美術教育研究雜志》2015年第二期
注重傳神寫照,“以形寫神”是中國畫創作的首要原則。中國畫的寫意,不以寫實作為最高標準。中國畫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注重描繪外部世界,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一草等都是畫家經常描繪的對象。此外,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國畫一貫采用的表達方式,梅、蘭、竹、菊是“四君子”,畫家畫這些植物,其實是要表達自己的志向,力爭做君子一樣的人。所以,中國畫注重“心意”和“情景”相交融。寫實是西方傳統繪畫的顯著特點,利用明暗、色彩、空間等造型手段,真實地再現自然物象。直到后期印象派,才開了西方繪畫表現的先河,西方繪畫才從模仿的認識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各種現代流派應運而生。
二、東西方繪畫空間表現的差異
透視在繪畫中的運用,西方顯得很理性,追求畫面的逼真感,而東方藝術顯得很浪漫,追求畫面的意境、精神。透視學在中國雖不成體系,但很有特色,且靈活多變。中國畫的透視的最大特點是散點透視,或者說是“多視點”。如,傅抱石和關山月畫的《江山如此多嬌》就是散點透視的代表,作品描繪了祖國北方、南方和中原原野的壯麗風光,長江、黃河也被畫在其中,可以說畫家把中國的大好河山都凝聚在畫中。傳統的西畫采用的是焦點透視,一個畫面只有一個視點,給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覺感受。如,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畫面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構圖的中心,畫面上三道拱門形成有機的聯系,造成一層層遠去的透視空間,使畫面產生深遠而雄偉的氣勢。
三、東西方繪畫用線的差異
在傳統中國畫中,線不僅僅是造型的主要手段,還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傳統中國畫的“人物十八描”詳細地列出了線的種類。變化無窮的線表達了繪畫者的審美趣味和精神意蘊。中國畫中運用線的長短粗細、剛柔強弱、輕重緩急、濃淡干濕、轉折頓挫,表現出物體的輪廓體積、質感神態,輔以皴擦點染,畫面富有虛實明暗和動勢節奏,從而達到形神兼備的造型要求。西方繪畫中的線與中國畫中的線有區別。以油畫為例,波提切利的作品主要是線的造型,但是這不同于中國畫中的線,更多表現一種線面結合,即線本身并不獨立,而附于色彩與明暗,并與體積和空間相聯系,所以油畫中的線更有厚度。油畫中的線是立足于表現空間的基礎上的,這和中國畫的二維平面是不同的。
四、東西方繪畫構圖、畫幅的差異
“經營位置”是指中國畫的構圖方法,講究的是要有空白,“惜墨如金”“疏可走馬,密不容針”都是畫面構成的說法。西方繪畫講究的是空間、層次、團塊結構,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這種氣息,畫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給人以充實、飽滿的感覺。中國畫與西洋畫的這點差別,源于傳神與寫實的不同要求。東西方繪畫在畫幅的運用上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畫中的大場面或過長的立軸和長卷,是畫家巧妙地把不同空間,甚至是不同時間的場景結合在一起,如同攝像機的鏡頭在走動中,把多視點所見的場景逐一放置在一幅畫面中,使山水畫呈現出“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如《清明上河圖》。由于受透視的限制,西方繪畫很少出現橫幅長卷的畫幅形式,畫幅一般采用正方形或長方形。
東西方繪畫體系各有各的優勢和長處,它們在世界繪畫史上形成了兩座藝術高峰,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二者由于觀念和地域的不同造成了美學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讓我們感到了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帶來的震撼。
作者:李紹園單位:云南玉溪市通海縣朝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