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被動式生態建筑中庭的自然通風設計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昆明學院學報》2017年第4期
摘要:從大量西方國家生態建筑建設的實踐來看,中庭的生態效應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其不僅可為建筑室內外氣候條件提供交換場所,還在建設生態建筑、空氣凈化、氣候控制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基于建筑中庭空間的生態特性,本文主要從被動式生態中庭的定位出發,闡述了中庭的被動式生態設計,并對中庭自然通風設計策略進行分析。
在外界氣候隔絕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將中庭作為氣候控制的緩沖區。但大量實踐表明,中庭由于自身體積大、玻璃采用面積大,常常因設計不當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損耗,這與生態建筑建設目標是相違背的,因此,為了改善這一局面,需積極利用有利因素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同時盡可能減少外界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從根本上保障建筑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一、被動式生態中庭的定位
中庭的角色定位直接關系到其被動式生態設計方案的落實效果,為了盡可能減少設計創作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①特定功能。中庭在大部分建筑中扮演著交通空間或過渡空間的角色,除此之外,還應考慮是否需要賦予中庭以特定功能;②活動場所。中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室內城市廣場”的作用,但在生態設計中,中庭是否可作為使用者的活動場所需要進一步考慮;③空間感的要求。中庭的尺度與形態會導致其生態策略產生明顯的區別,比如一個規模適宜的中庭可采用空調進行通風,但對于一個超大尺度的中庭來說,若采用全空調滿足通風條件,則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
二、中庭的被動式生態設計
簡單來說,被動式設計即是盡可能利用陽光、風力、溫濕度等自然條件來完成建筑的規劃、設計和環境配置等,且在這一系列活動中盡量不產生或少產生常規能源的消耗,進而創造出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需求的居住環境;被動式設計的基本內容包括了項目設計方案的制定、項目施工控制及后期投入運行的全過程。通常在生態設計策略中,被動式生態設計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存在的,對于被動式生態建筑中庭來說,自然空氣從室外進入室內,再由室內外排出也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中庭在建筑中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即為空間過渡,將各個樓層連接為一個整體,這一作用的發揮對整體通風策略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中庭的形成與使用縮小了建筑平面進深,給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中庭的自然通風設計分析
(一)不同地區自然通風策略
1、寒冷地區。寒冷地區側重于建筑室內的保溫性和氣密性,為了避免建筑出現大量失熱現象,通常采用熱空氣上升或煙囪效應來進行熱壓通風。中庭由于空間規模較大,煙囪效應進行熱壓通風的效果更為明顯,在中庭空間溫差和壓差加大的情況下,可促使空氣頻繁流動,以滿足寒冷地區自然通風的要求。
2、干熱地區。干熱地區由于室外氣溫過高,建筑通常采用厚實的墻體或小窗,使得室內外溫差高達25℃,故干熱地區的中庭自然通風設計也需減少通風量。對于干熱地區來說,可通過增大中庭的高寬比設計這一措施來排除大部分太陽輻射,充分發揮煙囪效應的作用。另外,針對部分空氣濕度小的地區,可在中庭內適當增加水體設計,以借助自然風力來達到蒸發制冷和增加濕度的目的。
3、濕熱地區。濕熱地區的年平均溫度一般在24-30℃,室內外溫差較小,故該地區建筑的屋頂多為架空的干欄式,再配合進深較大的挑檐來起到通風、遮陽的作用。針對濕熱地區的氣候特征,中庭自然通風的生態設計主要以除濕為主,通過氣流吹過人體而產生蒸發制冷的效果,
4、溫和地區。熱壓通風策略尤為適用于溫和地區,該地區建筑中庭的高差較大,故中庭可充分利用自身的這一優勢,再結合煙囪效應來實現自然通風,且形成的自然通風條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小,可推廣使用。
(二)中庭自然通風的控制與構造
1、建筑體型設計①開放型空間。在中庭內設置掏空空間,增加室外風流的過流面積和頻率;②通透型空間。在建筑各個樓層的適當位置設置開窗,利于疏導室外風流,特別是在夏季的通風效果更好;③扭曲平面。在夏季,增加主導風向的外表面積。
2、室外環境設計①植被導風。結合主導風向的實際,對建筑有效空間內的灌木、喬木位置進行合理設計,將自然風力從建筑南側引入;②合理利用構筑物。將擋風墻和導風板合理組合起來,并輔以綠化植被設計,來引導夏季風流進入建筑室內,避免冬季惡性風流。
(三)中庭的自然通風技術
對于中庭空間來說,自然通風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通風控制系統。對于被動式生態建筑來說,利用一些控制系統對建筑需求進行調整,常見的控制系統包括建筑能源管理系統,該系統會利用感應器所提供的室外氣溫、風強度和二氧化碳等信息來改變風口閘門的開閉狀態,以對中庭的通風條件進行控制;2、自然通風輔助構造。若室內外風壓不足或熱壓效果不理想時,需要利用構造設計來取得良好的中庭通風效果,比如在利用“水平導風百葉”來引入新風;采用“多空隙維護結構”來增加開放式通風的效果;利用被動式太陽能通風煙囪等構件強化中庭的通風效果。
(四)中庭的季節性調控
每個地區存在明顯的季節性差異,在不同的季節,建筑自然通風的控制方式、通風量等均會發生變化。比如針對溫帶氣候區,其通風策略可分為三種模式:①春秋季節,采用全自然通風,自然空氣通過窗戶穿過辦公室進入中庭;②夏季則采用機械輔助通風,結合人工湖泊的水起到制冷效果;③冬季則利用燃氣鍋爐供暖。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中庭生態效應的重要性,設計人員需根據工程實際,綜合考慮地區氣候條件、空氣濕度等因素,采用適當的方式將太陽光照、自然通風等引入建筑中加以儲存和處理,這一舉措不僅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建筑的使用功能,還能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目的,對于促進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解明鏡,周春員,李鑫.舊工業建筑改造中的被動式節能設計研究[J].工業建筑,2013,43(4):42-44.
作者:王政 單位:郴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