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問題及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語言是一種科學,一種藝術,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主要問題出發,強調由于現實原因,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存在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語言形式單一、語言內容枯燥等問題,提出輔導員應從完善教育語境、加強教育實踐、更新教育理念等三方面解決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問題。
【關鍵詞】輔導員;語言問題;解決策略
輔導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臨著雙肩挑的任務,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身上的重擔不言而喻。高校輔導員帶著對國家的使命和責任,扛著社會主義的大旗,做著細微而又深入人心的學生工作。因此,輔導員要當好學生成長路上的指導者和領路人,提升專業素養尤為重要,其中,輔導員語言是輔導員的核心素養,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是指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語言書面表達或口頭表達的形式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觀點、價值觀念、政治觀點,以形成一定社會所要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語言。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語言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主要問題
1.語言表達能力不強,階次性不高。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表達應具有三個層次,語言的第一層次,是要把話語說清、講清,講清話語是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低層次要求。語言的第二個層次,是要把語言說透,把小問題講透、歪道理講倒,讓富有哲理的語言為教育對象所信服。語言的第三個層次,是要讓語言具有情感性,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調動學生豐富的情感世界,改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語言的三個層次使得語言既具有現實針對性,又具有理論闡釋的高度和解釋力。但是,由于教育主體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導致教育主體與教育對象的語言層次相接近,不能滿足教育對象對話語表達的高標準、高期待和高要求。一些輔導員由于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沒辦法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容易導致話語失真;一些輔導員雖然能說清話語,但是對問題缺乏深度思考,沒辦法用短小精悍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導致大道理說不清、小道理說不透、歪道理說不倒,教育對象不能真正的信服教育者所說的話語,對學生之中存在的思想認識問題和思想意識問題也沒辦法有效地解決;還有一些輔導員雖然可以把語言說清說透,但是沒辦法以情感人,增強語言的穿透能力。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阻礙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的發展,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困難。
2.語言形式類型單一,轉化能力弱。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分為文件政策性語言、規章制度性語言和生活交往性語言。與之相對應,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運用應該是豐富多彩和多種多樣的,才能使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被教育對象所理解、領會、吸收。在這個過程中,話語轉化是改變語言形式類型單一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輔導員業務能力的關鍵性一步。輔導員話語的建構是轉化、吸收、再表達的一個過程,為了教育和管理學生需要,輔導員要實現三種類型語言的有機轉化和組合,才能在不同場合和語境下使語言實現靈活多樣多變。語言具有流變性這一特點,決定著輔導員要根據教育語境的變化,適時地實現語言的轉化。然而在文件政策性語言和規章制度性語言的運用上,許多輔導員對于文件政策性語言和規章制度性語言沒有經過轉化這一環節,直接用文件政策性語言和規章制度性語言代替生活交往性語言,導致語言類型形式單一,不被教育對象所接受。在生活交往性語言的運用上,只注重強調學生的生活世界,沒有實現文件政策性語言和規章制度性語言與生活交往性語言的有機融合,教育語言顯得單薄無力,也不利于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和學生日常教育和管理。
3.語言內容枯燥乏味,幽默性不足。生動幽默的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適時的使用幽默性話語能有效避免語言的枯燥乏味,是輔導員這一職業的基本素質之一,也是輔導員提升業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輔導員語言幽默性不足,主要存在著兩種情況:一是在傳達文件政策和規章制度時,注重語言的“高大上”,語言不能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實現“本土化”。二是在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忽視幽默話語的使用,不能把鼓勵話語與幽默話語相結合、批評話語與幽默話語相結合、表揚話語與幽默話語相結合,造成了語言空洞、乏味、無聊,教育者成就感不強,教育對象認同感低。
二、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制約因素
1.隊伍專業化程度低導致表達能力不強。隊伍專業化程度低導致輔導員表達能力不強,也阻礙了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首先,輔導員本身的知識儲備不足,只學習本學科的專業知識與公共課知識,對其它學科的知識涉獵太少,因而表達能力有所欠缺;其次,許多輔導員不是畢業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相關知識嚴重不足,甚至是自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不感冒”,因而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能有效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知識與學生溝通。
2.教育實踐與培訓少導致形式類型單一。語言表達是一種素質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又依賴于后天的語言訓練,因而可以通過實踐、培訓去提升。而當前輔導員隊伍由于受輔導員職位晉升空間不大、工作量大、壓力大等原因的影響,多數輔導員都把輔導員這一職業當成進入行政崗位的“跳板”,導致輔導員隊伍的更新速度快。新的輔導員明顯的弱點就是教育實踐少,經驗不足,又沒有過多的培訓機會,也沒有辦法學習已經進入行政崗位的輔導員的教育經驗。因而沒有辦法快速地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實現文件政策性語言、規章制度性語言與生活交往性語言的有機結合和有機轉化。
3.教育理念滯后導致語言內容枯燥乏味。輔導員教育理念滯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受傳統師生關系的影響,教育觀念老舊,一些輔導員偏向于扮演一種高高在上的教師角色,沒有與學生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刻板、教條的語言教育學生,而不喜歡用幽默話語,脫離了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這一現狀。二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輔導員偏向于喜歡“知識本位”代替“以生為本”,不喜歡了解學生所感興趣的網絡話語、大眾話語、時代話語,脫離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世界,與網絡、生活、時代沒有緊密結合,導致語言內容枯燥乏味。
三、解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問題的策略
1.完善教育語境,提升語言的內涵。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面對當前輔導員存在著語言表達能力不強,階次性不高的問題,輔導員要想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表達能力,首先要完善教育語境,改變教育主體的先天不足,提高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增加輔導員知識儲備容量,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輔導員文學、科學、政治理論等素養。首先,輔導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素養,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知識解決和看待學生問題。其次,輔導員平時應注意涉獵其它學科知識,多注意讀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相關知識,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身駕馭語言的能力,利用多學科的話語交叉,豐富語言的內容、形式,做到言之有理、有理有據、說理透徹。同時,在教育中蘊含愛,教育不是生產線上的再生產,是做人的工作,決定著教育者要在教育中增添“愛”,以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提升和價值引領。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輔導員要學會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情感性。列寧曾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學生作為輔導員情感的接收者和折射者,富有情感的語言能夠激起沉寂于大學生內心之中的政治情感、家國情懷,對真理和知識的渴望之情,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這就要求輔導員首先要真誠的對待學生,對學生有真實、不虛偽的情感,學會去關愛、理解、尊重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自己,事實證明,這樣愛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教育實踐,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的語言轉化要實現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統一,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輔導員自身在實踐中要加強對各種類型語言的理解,理解是轉化的前提。其次,在理解后,輔導員所使用的語言應該是最樸實、最接地氣的語言,才能被對方所理解和領會,這是實現各種類型語言轉化的基礎。而最樸實、最接地氣的語言來自與學生交往的日常實際之中,只有加強教育實踐和培訓,才能了解對方所感興趣的、所能領會的、所能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語言,并使用不同類型的語言,實現教育語言的有機轉化。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要總結經驗、善于反思,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第一,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學生遇到學習、生活、工作、情感等問題時,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場合和一個好的傾訴對象進行傾訴。這時,輔導員要學會尊重學生說話的權利,做一個好的傾聽者。第二,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輔導員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在與學生相處時,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使用不同類型的生活交往性語言,把鼓勵話語與幽默話語相結合、批評話語與鼓勵話語相結合、表揚話語與鼓勵話語相結合,并適當的用文件政策性語言和規章制度性語言進行總結提升,實現“高大上”與生活化的有機結合。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與管理時,不僅要關注文件政策性語言和規章制度性語言本身的內容,還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發現生活世界之美,發現生活交往性語言之美,與生活交往性語言緊密結合。
3.更新教育理念,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輔導員要實現教育方式的改變,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一是利用富有“時尚”氣息的網絡語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輔導員首先要了解網絡文化,學習網絡知識,運用網絡語言。當代大學生是網絡的原住民,喜歡流行的網絡話語,其中網絡話語魚龍混雜,不乏充斥著落后腐朽文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要增強吸引力就要抓住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利用網絡話語中的先進話語,引導學生分辨先進話語與落后話語,并自覺抵制落后話語,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力、吸引力。其次,利用網絡中具有正面教育意義的搞笑話語與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相結合。德國演講家海因•德曼麥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說出更讓人接受。”二是利用富有生活氣息的大眾話語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語言要做到“三貼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在語言的使用上,力求做到“接地氣”,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用學生經常使用的、聽得懂的、爛熟于心的語言,不使用晦澀難懂的語言。輔導員要學會使用學生喜聞樂見、富有時代氣息的詩歌、俗語、諺語、成語等大眾話語,講好傳統故事、身邊故事,力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建義.推進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轉向[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46-49.
[2]李慶廣,試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語言藝術[J].思想教育研究,2005,(11):33-35.
[3]肖雅琴.高等院校輔導員語言藝術技巧微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07):77-78.
[4]桑東平,蔡麗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輔導員的語言藝術要求[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08):71-73.
[5]楊志勇,熊椰.高校輔導員的語言藝術[J].吉首大學學報,2009,(07):167-170.
[6]宗炎.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語言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6):78-81.
作者:羅群英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