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淺談高校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的構建范文

淺談高校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的構建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高校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的構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淺談高校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的構建

《黃山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

摘要:立足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構建的重要意義,深入分析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現狀。從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網絡技術以及多元環境出發,力爭打造專業化、時代性、高水平、互動型的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促進大學生價值塑造能力,全面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網絡評論員;價值塑造;網絡思政

隨著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網絡工具的普及應用,網民數量特別是青年網民數量急劇攀升。大學生受自身辨別力的限制,不能對網絡信息和網絡快餐文化形成充分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容易形成錯誤輿論認識,甚至產生網絡輿論危機。高校網絡評論員主要承擔開展網絡宣傳、及時批駁網絡不實言論、做好在線輿論引導、應對網絡突發事件四項職責,是維護高校穩定的“潤滑劑”。通過建設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及時強化正面宣傳,批駁不實言論,引導網絡輿論,成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充分認識高校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構建的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構建是順應時代的客觀要求

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網絡作為當代大學生活躍的第四課堂,具有多元鏈接、模糊身份地位等特性。在網絡空間中傳播主體和客體的界限逐漸消解,一些非主流社會思潮在潛移默化中融入網絡生活,以特定的可視化符號或文字影響學生的所思所想。構建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在學生中培養意見領袖,把主流意識形態通過互聯網平臺在廣大青年中傳播,是互聯網時代風險防控的需要,也是召喚國家認同的需要。

(二)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構建是維護安全穩定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一些現實事件經網絡發酵、無限擴大以及高速傳播,使其具有較大的感染性和號召力,虛擬的網絡空間成為造謠、傳謠、辟謠的有力場所,影響著學校的安全與穩定。與此同時,學生也熱衷于在各類網絡平臺上與記錄自己的思想動態和日常生活點滴,這就使得大學生評論員隊伍從來源和特性上決定了其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性。一方面,大學生網絡評論員來源于學生群體,能較好地融入學生聚集的線上線下平臺之中,自主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傳播、輿論監控以及正面引導的信息系統,保證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另一方面,經過系統專業培訓,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大學生網絡評論員能更好地與時俱進,接收和內化時代性網絡語言,以青年群體視角去理解廣大學生的網絡信息,對網絡輿論的危機防范較為有利。

(三)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構建是大學生價值塑造的內在需要

高校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的殿堂,學生現實的功利性與對未來的超越性相沖突,學生的個人訴求逐漸融入社會發展。在此轉變過程中,大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意識形態紛爭的獨立甄別與判斷能力較弱,導致各類網絡行為呈現出多元無序的狀態。教育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曾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網絡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高校組建政治可靠、知識豐富、數量充足并熟悉網絡語言特點和規律的網上評論員隊伍,圍繞熱點問題主動撰寫貼文,吸引學生點擊和跟貼,有效引導網上輿論。大學生網絡評論員第一時間占領學生言論引導的制高點,用正確的價值理念引導主流思想輿論的形成,幫助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塑造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

二、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構建的瓶頸

(一)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組建不夠科學

目前,受重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呈現出組建不夠科學的現象。一是在人員選拔上,許多高校傾向于通過輔導員推薦或筆試的形式選拔學生網絡評論員。而筆試往往側重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容易忽略學生的網絡應對技巧與網絡技術應用能力,入選者是否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較強的政治敏感性以及較高的業務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考量,容易造成人員能力參差不齊。二是在隊伍構成上,根據針對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調查問卷結果,27.6%的高校未建立專門的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網絡輿論監管職責由學校的宣傳部門承擔;57.3%的高校僅僅建立了高校網絡學生評論員隊伍,往往由學校的某一部門分管;15.1%的高校建立了由學生為主導,專業教師指導的網絡評論員隊伍,與學校相關部門共同承擔網絡評論職責。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構成不合理,知識結構不科學,無法開展針對性的實時網絡輿論監管與互動,難以準確研判學生的思想動態。

(二)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職責不夠明確

當前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主要由學校黨委宣傳部或黨委學生工作部具體指導,依賴部分遴選的學生群體開展具體工作。穩定是高校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的工作除涉及黨委宣傳部與黨委學生工作部外,保衛處、團委、心理中心等部門作為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職能部門,均應納入高校網絡評論員的工作職責涉及范圍。但由于各部門管理缺乏統一領導,職能相互交叉,導致日常工作難以形成合力,出現問題時容易互相推諉,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難以真正發揮實效性功能。此外,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制度普遍缺乏,致使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職責不清,工作隨意性較大,難以形成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應對模式。網絡評論員學生隊伍的流動更進一步加劇了高校網絡評論員工作的不穩定性。

(三)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公信力不夠強

網絡輿論空間的虛擬性、輿論主體的匿名性、輿論形成的快捷性、輿論信息的多樣性以及輿論傳播的高速性,促使網絡輿論復雜多變,不好控制。在網絡輿論中,培養有公信力的網絡意見領袖對網絡輿論引導和控制十分必要。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口口相傳,經驗傳授”成為常見的熟悉業務的方式,致使網絡評論員隊伍整體理論素養較弱,對網絡環境的整體把握不精準,對網絡輿論的認識不夠。網絡評論員隊伍自身素質不高導致公信力較弱,阻礙了網絡評論工作的高效開展。與此同時,高校在網絡輿論的應對與處理上往往重監管輕疏導,重堵塞輕溝通,在學生群體中難以引起思想共鳴。在涉及對高校有負面影響的網絡言論時,往往傾向于采取“堵塞”與“封鎖”的處理方式。[5]38這些舉措看似在應對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時有一定的平復功能,但于無形中使負面言論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雙向溝通,容易加劇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隔閡,使學生產生對學校的逆反情緒。學生內心的不信服也是導致高校網絡評論員公信力缺乏的關鍵因素。

三、構建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的對策

(一)優化組織結構,促進專業化發展

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依賴于專業化的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問題領導理論認為,“領導”概念是即景性的,領導不是事先被指定或決定的,而是在問題出現時臨時挑選的。在高校網絡輿論管理中,將“即景性的領導理論”加以運用,用精細化的管理打造專業化的網絡評論員隊伍。首先,在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的組成上,以學生意見領袖為主導,與有影響力的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形成合力,建立“學校學生網絡評論員—學院學生網絡評論員—年級學生網絡評論員—班級學生網絡評論員”四級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大學生網絡評論員專項系統培訓。其次,在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的組成上,將評論的內容根據實際功能進行劃分,建立學業指導、班團建設、心靈溝通、社團風采、價值塑造、就業導航等網絡評論小組,培養網絡評論員小組意見領袖。再次,在大學生網絡評論員機構設置上,建立網絡文化工作室,將網絡評論員工作納入其中,設置網絡新聞發言人、網絡特約評論員、網絡引導志愿者等專職崗位,主動出擊,正面引導,以理服人。此外,以網絡輿論問題為導向,以機構網絡評論員為主導,招募臨時網絡評論員,動態增添具有代表性的網絡評論員。例如,在學業指導上,選取年度獲得國家獎學金的代表作為臨時網絡評論員,撰寫網絡評論員文章,階段性開展思想政治引領工作。

(二)健全管理機制,形成規范化保障

健全的管理機制是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以制養優、以評促優、以優帶優”的制度化建設有利于激發網絡評論員的積極性,固化網絡評論員之間的優質傳承。首先是以制養優,建立和完善網絡輿論引導、網絡安全管理、輿論危機管理等制度,以明確的職責促使各級網絡評論員各司其職,通過優良的制度促進高校學生網絡評論員的培養、管理與認證。其次是以評促優。在學生網絡評論員的考核上,拋棄傳統的單一考核或量化考核方式,將網絡評論員的評論行為納入學生實踐能力認定,將網絡評論員網絡輿論研討項目納入學生創新學分認定,將網絡評論員年度影響力等級評定納入學生綜合測評。與此同時,在量化的基準上將有影響力的優質網絡評論作為酬金發放的根本依據,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同步推進,促進網絡評論員創優爭優。再次是以優帶優,形成高校學生網絡評論員聯動機制。網絡評論員隊伍傳承是否良好,直接影響著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的穩定。在以制度化模式加強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管理的基礎上,建立實體網絡文化工作室,定期開展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專業化培訓,階段性進行網絡輿論研討,開展網絡評論與思政研究,固化網絡文化成果,全面提升網絡評論員的網絡輿論引導力、研發力與輻射力。

(三)規范網絡管理,提升信息化技能

網絡是“術”,它是技術,是一種工具;網絡是“道”,它是思維,是聚合的意識。熟練掌握各類網絡工具是高校網絡評論員開展育人工作的前提。在網絡歸口管理上,按照國家互聯網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動態登記、備案校園各類網絡平臺,嚴格實施用戶實名登記制度,切實做到“平臺有歸屬,管理有責任”。按照IP地址合理分配網絡評論員的工作范圍,區域性監測網絡行為。在網絡平臺監管上,在網絡評論員隊伍內部建立專業的技術服務隊,不斷完善基礎維護,建立校園網安全防御、信息過濾、監測跟蹤、路徑控制等系統,跟蹤學生行為,捕捉學生興趣,為高校網絡評論員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在網絡工具使用上,大學生網絡評論員應與校內團學組織緊密聯合,實現“一條龍集成服務”,建立“onlinetooffice”學生事務在線辦公平臺,熟練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導向型的評論轉載與創新型創作評論有機結合,充分運用網絡平臺“聲文圖”功能,提高網絡評論的吸引力,研判網上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網絡信息服務上,大學生網絡評論員要充分融入網絡用戶群體,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在網絡話語系統中融入馬克思主義話語系統、傳統文化話語系統、老百姓話語系統,促使網絡語言更加多元生動,網絡評論更具有深度和力度。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上,要依托大學生推送具有學校底蘊的網絡文化產品,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凝聚、吸引與育人功能,為大學生網絡評論員的作用發揮拓展空間。

(四)創造多元環境,營造互動型氛圍

網絡評論員隊伍是網絡育人陣地的主導者,只有不斷提升網絡評論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充分運用網絡輿論網狀式非線性交互特點,才能充分發揮網絡評論員隊伍的價值塑造功能。首先要加強服務。大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在建設初期,應秉承“服務育人”的理念,以事務性服務為主,融學業性、文化性服務為一體,堅持將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條目掌上化,在第一時間信息,贏得學生的廣泛關注。其次要主動出擊,設置議題拓人脈。傳播學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具有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功能,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大事的判斷。大學生網絡評論員應結合校內外的各類熱點,結合不同的時間點,關注網絡輿論中朋輩感興趣的話題,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如從幸福觀、誠信觀、戀愛觀、學業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話題入手,了解他們對人生價值導向的看法,并通過積極的網絡互動引導理性的價值形成。再次是轉變方式,多元表達集人心。在大學生創新型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特質膨脹的時代,學生網絡評論員隊伍要主導話語權,就要突破傳統的文字論述,針對不同的評論內容,采用事例表(如價值觀教育)、系列圖(如感恩教育)、中外聲音對比(如國內外大事件)、趣味表達(如以漫畫形式論“國家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等視聽結合的方式,以全新的視角、生動形象的表達使價值引領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4-07-21].

[2]張九海,喻潔.高校網絡評論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1(4).

[3]張穎.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5).

[4]張芳.淺論新疆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及工作機制[J].教育傳播,2013(12).

[5]姚鵬.加強高校BBS引導扎實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論“紅色馬甲”,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J].文教資料,2007(2).

[6]張九海.高校網絡評論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2011(4).

[7]葛晨光.試論高校網絡評論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J].教育教學研究,2009(12).

作者:盧蓉;李麗鵬 單位:合肥工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一区| 免费va人成视频网站全| 二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 夫醉酒被公侵犯的电影中字版 |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爽| 堕落前辈泄欲便器渡会| 一级黄色在线播放| 日本xxx片免费高清在线| 五月天亚洲婷婷|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亚洲黄网站wwwwww|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swag台湾在线| 性感美女一级毛片| 久久99中文字幕伊人|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一线产区二线产区精华| 欧美特黄a级高清免费大片|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j8又粗又长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第5页| 日本成本人三级在线观看2018|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欧美yw193.c㎝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爱做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你是我的女人中文字幕高清|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