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學齡兒童教育類APP設計特點探究范文

學齡兒童教育類APP設計特點探究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齡兒童教育類APP設計特點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齡兒童教育類APP設計特點探究

摘要:通過對移動端應用市場中現有的兒童類教育APP進行整合分析,將其與成人教育類APP進行對比,研究面向學齡兒童教育類app在交互設計上所存在的共性和特征。根據兒童心理學理論,結合學齡兒童認知特點,得出適合學齡兒童教育類APP在設計時要注意的方面,為以后的應用設計給出參考。

關鍵詞:學齡兒童;教育類APP;交互設計

引言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家庭教育中電子設備大范圍普及,兒童對于電子設備使用率呈現迅速飆升的態勢。通過調研發現,使用教育類APP兒童的父母多為26~35歲左右,并且對于兒童使用軟件表現出支持的態度。從下載商店來看,根據易觀的APPTOP1000排行榜,表現最為突出的當屬教育領域。兒童教育應用類型豐富,中小學類教育成為熱門細分領域。電子產品使用的低齡化不可避免,由于學齡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與成年人有明顯差異,因此研究學齡兒童適用的移動端應用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對現有的教育類APP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在設計中應該要注意的方面,最終提高應用的吸引力和易用程度。

一、學齡兒童與教育類APP

(一)學齡兒童定義與教育類

APP劃分學齡兒童指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由于各國學制規定不一,本文學齡兒童定義為6~7歲入小學起至12~14歲進入青春期為止的一個年齡段。1956年,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兒童認知發展理論。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數據可以發現,他們的認知主要有以下特點。1.感知覺日益敏銳。兒童對于世界的探索在這個時期尤為頻繁,對于收到的表象加工十分活躍。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生理不斷成熟,學齡期兒童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越發敏感。2.記憶力與想象力迅速發展。兒童的記憶是以感知覺為基礎,通過經驗積累發展而成,這些感受是他們未來心理世界建設的豐富素材。而想象力則是以表象為素材,在人腦中加工改造己有表象,然后再創造新形象的過程[1]。3.思維發展由具象到抽象。思維根據不同的發展層次可以分三類: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直覺行動是最早形成的思維,隨著兒童成長,想象力和記憶力不斷增強,這也表示兒童的思維在經歷從具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的階段。教育類APP是指依托無線移動網絡以及多媒體技術,針對學習者、家長和老師的互動需求而研發的手機應用軟件。教育類APP不僅可以作為學校學習之外的一種靈活的學習方式,也是新的教學手段,好的教育類APP可以有效減少教育設備投入,并且增加學習者、家長和教師在線交流、互動的機會。市場上兒童教育類APP主要面向兩類目標用戶:一種是3-6歲的學齡前兒童,另一種是6-12歲的學齡兒童。在移動終端的應用商店中以“小學教育”為關鍵詞出現搜索結果通過下載量進行分類總結得出以下信息(統計為蘋果APPStore和安卓應用商店前300排名應用的合計數據)。針對小學生,即學齡兒童的應用大多是課程的輔導應用,可以看出,在教育類APP的內容上,大多數應用的內容是針對單一課程或技能而設計。其中英語和數學的應用最多,排名靠前的應用中對于發展學齡兒童繪畫或音樂等其他能力的應用相對較少。隨著VR、AR技術的成熟,一些應用也融合了此類技術,但往往這類技術并不能很好地與應用功能結合。通過對于這些APP的對比分析,對于面向學齡兒童的應用得出以下幾點問題:1.用戶定位模糊。4~8歲學齡兒童和學齡前兒童的應用區分度不高,9~14歲的學齡兒童的教育類應用空白較大。應用市場中,過多關注學齡前兒童,忽略轉折期學齡兒童的現象非常顯著[2]。2.應用的分類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課堂學習的應用大大超過培養素質教育的應用。3.產品創新性不足。雖然面向學齡兒童的應用數量很大,但往往大同小異,在如此大的基數上并沒有獨具一格的應用出現。4.新技術的不恰當使用。VR與AR技術仍在發展期,大多數設計者并未找到新技術與應用的融合點。

(二)基于學齡兒童特性的設計要點

首先,根據學齡兒童在此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以及學習特征等方面進行總結歸納。除了上文中提及的學齡兒童認知特點外,兒童的任何學習活動,都是以形成動機為開端。動機是驅使人們活動的一種動因或力量,包括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的沖動,或企圖達到的目標等[3]。根據這些特征,對應設計要注意的方面得出以下表格。其次,面向學齡兒童的教育類APP往往都是寓教于樂。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游戲中,兒童能夠獲得心理的放松和成就感。這也帶來了相應的弊端,這個時期兒童的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對于單調、無味的學習內容不會不產生排斥心理。不能很好地把控教育應用的游戲性,導致大多數應用的游戲性和教育性出現比重失調的現象。一些應用為了增加APP黏性,設計的APP游戲性過強;而部分配合課堂內容的應用則變成了“灌輸式教育”的電子版。

二、教育類APP設計方案

(一)教育類APP的信息架構(以英語學應用為例)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面向學齡兒童的應用信息框架較為簡單,信息層級數量少,應用的功能也比較單一。以語言類中英語學習的APP為例,英語學習的應用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根據學生現有義務教育教材的英語學習應用,例如,依據教材產生的英語學習APP——“好爸爸(人教版)”是根據人教版一年級至六年級英語書編制,圖片多為課本內插圖;一類是脫離義務教育課本的課外學習應用,比如,“小學英語”是一款加強學生聽力和口語的軟件,含有部分教材,但大多數是網絡課程或者面向兒童的英語電臺,目的是為了擴大兒童的詞匯量(如圖1、2)。將面向兒童的應用和面向成年人的應用(如英語流利說,扇貝單詞,滬江英語等)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現有兒童應用的信息構架有以下特點:(1)功能較為單一,功能清晰明確。(2)頁面少,減少兒童注意力分散的機會。(3)社交性弱,往往沒有社區論壇等相互交流的分區。(4)任務流環節少,減少軟件學習成本。(5)個性化學習弱,大多數軟件不會根據兒童使用情況推薦課程。現有信息框架中存在著需要改進的部分。單一功能的APP有利于使用者快捷地達成最終目的,屬于直線型任務模式,對于處于過渡期的學齡兒童適用,但對于年齡稍大的學齡兒童就顯得不具有挑戰性,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所以隨著使用者的年齡增加,在任務和功能上要提升復雜度。在社交性上,皮亞杰等提出“童年時代的兩個世界”,一個是父母和兒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個是同伴世界[4]。由于兒童已經進入了群體生活,在應用中不僅要考慮如何令使用者和同伴進行更好的交流,完善作為社會人的社會屬性;此外,父母和老師也應該成為學齡兒童社交圈的一部分。在個性化學習上,兒童在發展期的個體差異是不容忽視的。可以通過增加測評的形式對使用者進行分級,進行不同程度的學習指導。

(二)教育類APP的視覺設計

根據學齡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可以發現,教育類的APP在視覺上主要有色彩、圖形、文字、布局四方面的設計要點。

1.色彩設計要點學齡兒童的顏色視覺如顏色差別感受性在10一12歲比7歲時提高60%,視覺感受性和視覺調節能力,分別在7歲和10歲的時候,得到迅猛發展[5]。對于界面設計來說,色彩信息不僅可以提高用戶對于應用的關注度,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應用的美感特征。對于學齡兒童而言,避免使用灰色系的顏色有益于刺激他們視覺感知,獲得他們關注度,但同時整個界面的顏色不能過于鮮亮,否則電子設備屏幕的光感會影響兒童的視覺發育,因此考慮使用柔和且溫暖的色彩,如降低色彩明度或飽和度,配合多種色彩會是好的選擇。簡單來說,選用活潑的暖色調吸引兒童,同時抑制色彩過于沖擊。

2.圖形設計要點除了色彩對兒童具有吸引力,圖形對于兒童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界面必要的圖標和按鈕不僅要有清晰的釋義,符號的裝飾性也很重要。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活潑有趣是圖形選擇和制作的關鍵詞。圓角或圓弧形狀的按鈕就會比方形的按鈕更令人舒適,而且相較于直線,曲線可以帶來更多的動感。此外,一款APP是手繪風格,那么其圖標也應該采用手繪風格,和整體風格保持一致。豐富、繁雜、多樣的視覺效果對于兒童來說并不會有很大幫助,兒童很容易在這樣的界面中“迷失方向”。因此,界面的圖形設計上要保持簡單,界面簡潔清晰,以實現功能為目的,減少畫蛇添足般的樣式負擔。

3.文字設計要點本身文字對于學齡兒童的引導力要弱于圖形,但是文字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學齡前兒童不同的是學齡兒童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文字識別能力。因此,文字必須要清晰,可讀性高。為了保護兒童視力,可以適當放大字號。在電子屏幕中,采用無襯線字體要優于有襯線字體,要注意的是,很多APP采用文字的卡通變形來吸引兒童,但是這種變形只能小范圍使用,如主標題。此外,為了保持APP的整體性,同一APP中不能采用過多字體。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突出重點,學齡兒童對于重點的抓取不如成年人,適當地突出重點內容是有必要的。突出重點部分,可以采用改變字體顏色、大小、排版方式等多種方法,要根據具體的界面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7]。

4.布局設計要點對于學齡兒童而言,交互手勢是簡單易學的,中的手勢是學齡兒童經過簡單指引,就可以獨立完成的。但在兒童操作的過程中,很多時候的交互行為幅度會較大,可能會出現一些誤操作。另外,根據學齡兒童邏輯思維和注意力特點,適當拉大圖標與圖標、圖標與內容或者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間距,突出主要內容的布局方式更適合兒童操作和閱讀。

(三)教育類APP的交互行為設計

1.手勢交互設計要點學齡兒童需要通過一定的引導,才可以獨立完成很多交互手勢。兒童作為新的使用者使用一款APP時,引導畫面一定要確保簡單清晰,并且需要兒童實踐這些手勢,實踐完成后要給出即時反饋。由于兒童的生理特征,手指之間的活動范圍較小,手掌也可能帶來誤操作。此外,學齡兒童的大腦發展強于學齡前兒童,也就是說,大腦對肢體活動的指揮模式更為成熟,由于大腦和肢體不協調帶來的誤操作減少,因此操作按鍵相較于學齡前兒童的應用可以縮小。

2.語音交互設計要點語音交互與文字和手勢交互相比有以下優點:語音交互更為自然;聽覺感官的利用自由度高于視覺感官;用戶的反饋可以不通過雙眼和雙手。市面上的大部分APP選擇女性的聲音作為提示、指示音,在兒童應用中還出現了童聲作為交互聲音。目前在應用中的語音交互,往往是單向的,只有在語言類應用中雙向的語音交互較多。隨著語音識別技術的發展,語音交互存在著更多的發展空間。此外,部分APP還有背景音樂,在選擇音樂時,簡短旋律重復使優于長旋律的音樂單次使用。

3.激勵反饋設計要點對于學齡兒童來說,獲得成就感是激勵學習的一種方式。“成就”與“成就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成就是一種“獲得”,也就是得到某事物,而成就感是從“某事物”或“獲得”過程中得到的想象和感受,情感本身才是目的。在設計中可以通過獲得虛擬物來達到成就感。在設計激勵反饋時,首先要注意獲得物與任務難易程度要匹配,其次,獲得物應該具有吸引力或者是兒童想要得到的某物,最后,成就感需要進行分享或者公布,在社群中獲得的認可度會大大提高成就帶來的滿足感。結語市場中學齡兒童教育類APP設計上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通過對大量教育應用的統計和對比,在信息構架上提出了需要改進和注意的問題。明確使用者定位,合理設置任務難度,增加社交活動;在界面設計上,從色彩、圖形、文字和布局上提出設計的注意點,并且提出在交互行為上一些可以深入探究的機會點。在以后的設計中還要進一步分析新技術,如VR/AR、語音識別和智慧AI,對于教育類應用的影響;細化年齡分層,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任務和功能復雜度進行研究。

作者:薛博璠 單位:江南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а√最新版地址在线天堂| 亚洲成a人无码|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亚洲第一黄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日本三级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久| 99精品国产成人a∨免费看| 宅男lu66国产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欧美亚洲| 日本电影100禁| 乳环贵妇堕落开发调教番号| 欧美性色黄大片www喷水|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 动漫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色成快人播电影网|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色偷偷亚洲女人天堂观看欧|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视频| 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看|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动作大片|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欧美一区二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寂寞影院请用uc| 亚洲视频欧美视频| 男女乱婬真视频| 免费一级黄色录像影片| 粉嫩小仙女脱内衣喷水自慰| 十九岁日本电影免费完整版观看| 美女被爆羞羞视频网站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菠萝蜜视频入口| 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蜜柚视频网在线观看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