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信息技術與高校體育教學優化設計的思維范文

信息技術與高校體育教學優化設計的思維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與高校體育教學優化設計的思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信息技術與高校體育教學優化設計的思維

摘要:信息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迫使高等教育將發生一場全新的變革,而以“互聯網+”為背景的高校體育教學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作用刺激下煥發新的生命力與創造力。通過在體育教學中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不斷挖掘體育教學的資源,及時補充體育教學的內容,豐富體育教學的方法與手段以及完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改變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局面,讓學生回歸到教學的主體,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最終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教學;優化設計

1前言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因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的“互聯網+”行動計劃,迅速成為當下熱詞。“互聯網+”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化與集成作用,與其他行業發生跨界融合或“化學反應”,最終形成“1+1>2”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及其廣泛應用正在引發人類歷史上教育的第四次革命[1],互聯網的出現對教育領域的高速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使教育行業實現了人機對話和遠程教育,打破了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到當代教育的洗禮。而“互聯網+”思維概念的提出,拓寬了教育的廣度與寬度,使教育領域在新一輪的信息技術中快馬加鞭,并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更能夠適應當下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體育教育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一方面擔負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建立終身體育習慣,另一方面擔負塑造健全人格和良好社會適應性。然而事與愿違,高校體育教育沒有能夠發揮體育的主要功能“遏制”不斷下滑的大學生體質水平,也沒有能夠較好的發揮體育的社會性。面對越來越多的“低頭族”、“手機控”出現在課堂,且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時,本著“堵不如疏,疏不如引”的教育思想,我們在體育課程中借助信息技術來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的學習,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并通過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的改革最終使大學生愛上體育,愛上運動,進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終身體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2高校體育教學優化設計的新思維途徑

2.1借助“互聯網+”不斷挖掘、開發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一般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和課件等。“互聯網+”時代要求高校要有意識地培養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能力,認識到信息技術在課程建設和教學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的將體育活動、體育知識、體育內容和體育鍛煉方法等定期上傳到相應的體育網站,或優質教學資源網站的推介,實現師生之間的教學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指導學生的體育鍛煉,推動體育活動的開展,提升體育資源的利用率。此外通過對體育教學資源的豐富,使學生準確、全面的掌握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和競賽方式,使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手段對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動態和發展產生積極的認識;除此之外體育網站的交互功能,能夠及時反饋來自學生對體育教學資源需求方面的信息訴求,有針對性的完善、優化體育教學資源,指導體育課程的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同時教學資源的不斷挖掘,一方面能夠補充課堂上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渴求,另一方面能夠使體育教師不斷在專業素養上求新、求變,不斷追求體育領域的新技術、新內容、新手段。

2.2借助“互聯網+”不斷延伸課堂長度與寬度互聯網的出現為體育教育教學提供改革契機,翻轉課堂、慕課和微課的出現打破了教學中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內外利用少許的時間觀看相關視頻,掌握運動知識與動作技術重難點,較為清楚有效地掌握正確的動作模式和動作結構,有效利用課堂時間,較為有效率的提高學習的效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教學活動的網絡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同時對于課堂中沒有弄清楚的問題,可以利用課后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再次視頻學習或是線上與同學、老師互動交流,使體育課程的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體育如影隨形地融入在生活、學習中,讓體育課程不在局限于90分鐘的時間,線上線下同時作用,有機結合,使體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此外體育精品在線課程的建立,可以及時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打破了資源獲取不平等的境遇,拓展了學生自主選擇的平等權利,同時體育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背景選取合適的體育教學、體育比賽視頻上傳到云端,學生可以利用云技術進行下載學習,滿足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與愛好,賦予了體育課程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3借助“互聯網+”不斷補充、更新教學內容互聯網的出現,知識流與信息流蜂擁而至[2],全新的體育運動觀念和國際化、潮流化運動內容通過互聯網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不斷刷新著我們對于體育運動的認識,也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讓我們重新審視“互聯網+”給體育課程帶來的發展契機,讓我們能夠積極探索、積極改革,尋求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補充,去適應這場變革所帶來的顛覆性變化。一直以來我們的教學內容從小學到大學僅僅局限于籃球、足球、排球以及田徑等部分項目的跑跳投。一方面從學習效果來看,學習多年的籃球,基本的三步上籃技術絕大部分學生仍然不能掌握,另一方面由于反反復復來回于這幾個項目,學生學習的興趣逐步下降,最終導致厭學。“互聯網+”的出現,各種新運動項目和內容的傳播速度和影響面呈幾何數量級增長。在課堂中我們將“動態拉伸”這一新訓練模式經過一定的改良作為準備熱身部分,改變了以往原地熱身身體刺激小,喚醒水平低的情況,使身體的骨骼肌、循環系統、呼吸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等迅速被調動,進入預備運動的狀態,同時也激發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另外我們將HIIT、Crossfit、核心力量練習等新內容科學有效的植入到教學內容中,既豐富了我們的體育教學內容,又能在把握好科學、適當的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條件下,對學生的健康體適能予以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全新教學內容帶給學生煥然一新的感覺,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繼而達到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課堂效益。因此借助于“互聯網+”這一平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切實有效的練習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同學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來自新內容、新知識、新理論所帶來的全面改變,繼而樂于接受體育課,樂于接受體育內容,最終帶來身體素質的全面變化,改變身體機能下降的狀態。

2.4借助“互聯網+”不斷豐富教學手段與方法隨著“互聯網+”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與發展,信息流與知識流集成匯集,將深刻影響教育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信息化的深度滲透,對體育課程教學方法、手段以及師生中教與學的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局面[3]。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一直以來是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關系,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而不適宜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卻讓教學效果事倍功半。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尋找到適宜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然而總是事與愿違。移動信息技術的出現,特別是智能手機與網絡的“激情碰撞”,讓我們有機會將兩者碰撞產生的“火花”運用到體育課堂中,成為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一部分,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在定向運動教學時,讓學生利用手機拍照進行打點,一是通過qq、微信等實時聊天工具進行照片發送可以清楚了解學生是否到訪定向圖的每一個點標,二是通過照片的順序也能夠了解到學生是否是按照定向圖上的數字順序進行打點,三是通過圖與圖之間的發送時間差,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本堂課學生識圖和奔跑的能力,更加直觀的獲得教學反饋。另外在技術動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手機軟件KMPlayer觀看慢速動作結構,加深對正確動作結構的認識和理解,幫助自我動作技術糾正和快速提高,學生自我糾正錯誤動作,提高了自身學習能力,對錯誤動作認識更為深刻,并能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分享給同伴,幫助同伴共同提高,融洽了同學之間的關系,形成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能夠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去幫助獲得運動技能較差的同學,改變了以往教師占據主體地位的局面,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主體,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融洽了師生關系。

2.5借助“互聯網+”不斷完善教學評價系統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體育課程長期以來對學生的最終評價都以量化評價為主,在評價方式上以絕對性評價為標準,忽略了形成性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對身體素質優異,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而言在平時課堂中不盡全力也能在最終的教學評價獲得理想的成績,因此在課堂中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導致課堂興趣不高;而相對身體素質差,運動能力弱的學生而言,平時課堂卯足全力的學習或許在最終的教學評價中也未必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挫傷了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使其不愿意上體育課,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最終導致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越來越多的體育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在教學評價中加入了課堂平時表現,以及課堂外的體育活動參與。但是課堂外體育活動參與沒有一個客觀性的標準或者是評價尺度,而且很難進行監控和量化,更多的是依靠教師的主觀感受來進行判斷。“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特別是以悅跑圈、悅動圈、咕咚和樂動力等具有良好的人機互動體驗的運動APP,能夠記錄運動軌跡、運動時間、配速等數據指標,同時能夠接入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在朋友圈進行PK排名,因此教師完全能夠利用這一功能特點在教學評價中加入平時運動量是否達標,連續排名前幾名給予一定分數的評價方式。一方面有利于運動能力差、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在考試中能夠有較為理想的成績,更重要的是通過日常的體育鍛煉能夠提高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另一方面身體素質好,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在班級群中進行運動量、運動時間、運動頻率的對比,有利于刺激這部分學生潛在的競爭力,提高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利于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再一方面鼓勵更多的學生走出宿舍、走出網吧,走向操場、籃球場等運動場地,減少靜坐時間,增加身體活動時間,開啟運動模式,對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結論與建議

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下,高校體育課程的創新要抓住新技術、新趨勢和新突破點,要充分、適當利用“互聯網+”的特點與優勢,結合“互聯網+”模式,不斷地挖掘體育教學的資源,利用微課、精品在線課程拓寬體育教學的寬度和長度;不斷地豐富和吸納有益身心的體育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終身體育習慣;不斷地開發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相互提高,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使教學評價具有動態性、過程性、全面性、立體性,基本能夠滿足不同運動層次的學生需求,使得教學評價更加的客觀、公正、全面。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胡敏等.第四次教育革命視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態構建[J].遠程教育雜志,2015(4):34-40.

[2]劉從梅.“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自主-合作-創編創新”教學模式研究[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6,12:126-128.

[3]劉從梅,陶運三.“互聯網+”視角分析高校體育教與學改革[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116-120.

[4]馬登峰,張明.“互聯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優勢和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5):136-138.

[5]張高華,欒振昌,劉傳勤.“互聯網+”背景下大學體育教學方式改革與“混合式課堂模式”構建[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2015,11:2413-2414.

[6]任彥軍,李大威.互聯網+時代的體育教學新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1)1-3.

作者:徐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久久午夜免费鲁丝片| 直接在线观看的三级网址| 国产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毛片国语|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 香港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樱花草视频www|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j插入女人的p| 啊灬用力灬啊灬啊灬啊| 贰佰麻豆剧果冻传媒一二三区|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777奇米四色|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波多野结衣系列mkmp-305》| 成年人性生活视频|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黑人激情性久久|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皇夫被迫含玉势女尊高h|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hd| 色哟哟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黑料不打烊tttzzz网址入口|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3d区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看| fc2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好吊日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一级直接观看|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无线乱码二三四区| 日本人内谢69xxxx| 国产精亚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