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賽事對城市形象的影響與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厘清體育賽事對城市形象的影響和作用機理,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體育賽事、城市形象相關概念進行梳理,從硬件設施、經濟發展、城市特色三個角度分析了體育賽事對城市形象的影響,并進一步從賽事選擇、文化融合、品牌效應、經濟發展四個維度分析了體育賽事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機理,以期為幫助城市更好地利用資源,舉辦有助于城市發展和形象提升的體育賽事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賽事;城市形象;影響;機理
城市形象已經成為衡量城市綜合實力的一部分,它可以推動城市相互間的交流,吸引更豐富的生產要素進入,優化產業結構。良好的城市形象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讓市民擁有對城市的責任感,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形成和諧社會、美好生活環境。體育賽事能夠短期內吸引到大量的注意力,舉辦城市可以通過賽事活動推廣、賽事轉播、媒體報道等宣傳自己、提高知名度,從旅游、經濟、政治等多方面推動城市發展。然而并不是所有比賽都能被完美消化,因舉辦賽事給城市帶來負面影響的案例也屢見不鮮。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體育賽事對城市形象的影響以及作用機理,從而為城市政府部門在舉辦賽事的選擇與決策中提供參考。
1體育賽事與城市形象的概念解讀
1.1體育賽事體育賽事通常指具有一定級別和規模的體育競賽活動。體育賽事為公眾提供了競賽產品和周邊相關服務,參與的主體還可以在賽事中享受與他人分享自身經歷而產生的滿足感。雖然不同的體育賽事受到比賽規則、歷史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差異性,但同時具有下列共性特征:(1)以體育競賽為核心;(2)具有一定的期限并且不定期發生;(3)復雜性,涉及體育、文化、經濟等多領域;(4)參與者的目標和目的的差異性[1];(5)具有項目管理特點和組織文化背景。另外,部分賽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尤其是高級別、大規模的賽事會對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自然環境以及旅游等多領域形成刺激,從而產生綜合社會效益[2],并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3]。根據學者的研究,體育賽事可以根據周期和主題的不同進行分類。
1.2城市形象狹義上,城市形象是由城建部門精心打造的自然環境和城市管理部門塑造的人文環境;而廣義上,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質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綜合表現,體現了城市的多重面貌和豐富內涵[5]。城市形象包含三層含義:(1)城市形象包含有形和無形的形象,建筑是城市的形象,人文也是城市的形象;(2)城市形象是公眾對城市的自身感受,每個人之間都不盡相同,具有明顯的主觀性;(3)所有與城市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人都是城市形象的感知者與評價者。優良的城市形象彰顯城市的魅力,對促進旅游發展、經濟發展,吸引投資、人才引進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城市形象受經濟、人居、環境、政府等多重要素影響。
2體育賽事對城市形象的影響
2.1推進城市體育與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市面貌更新每一場體育賽事的舉辦都需要前期充分的準備,要對賽事相關的體育設施和配套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以保證比賽順利進行。大型周期性的綜合體育賽事舉行時,往往伴隨著對城市基礎設施修建完善,以滿足爆發式增長的體育旅游人口的需要。2001年申奧成功之后的7年里,北京市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例如對道路、環境、場館建設等投入了約2507億元人民幣,期間設計了一條新的地鐵線,是全國最快的地鐵路線,城市的基礎設施有了全面的提升。2022年北京即將舉辦第24屆冬季奧運會,北京市區計劃將擁有12個競賽、非競賽場館,其中對現有8座場館進行進一步修繕與功能提升,新建場館3座,將搭建臨時場館1座,場館群落、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在不斷完善。場館作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最直接的產物,可以在賽后繼續運營,為公眾提供優質的體育服務。可見,舉辦體育賽事推進了城市體育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城市面貌更新。
2.2拉動消費、促進產業發展和投資,提升城市經濟活力體育賽事的舉辦對城市經濟增長有積極作用。當體育賽事在城市落戶之后,會形成固定周期的旅游高峰,各地的體育愛好者到當地參與體育賽事活動,促進了旅游、交通、酒店、餐飲等相關業態發展,有助于拉動當地的經濟增長。體育產業作為經濟產業鏈中的上游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帶動下游產業的發展[6]。2017年青島國際馬拉松為青島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有1.8億元左右,同時為旅游、酒店、餐飲也帶了巨大的影響,在比賽期間賽道沿線部分的酒店平均出租率為51.2%,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比賽后三天11月4日至6日青島著名的嶗山景區共接待3.6萬人,收入到82.5萬元,為青島的冬季旅游帶來了新生力量,讓傳統的淡季也能擁有活力。體育賽事產生的經濟效益和高關注度對地方的基礎投資、企業投資具有催化作用,更容易吸引外部資本對城市進行投資。有學者通過國際體育商業調查研究發現,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地區,有74%的企業主認為大型體育賽事舉辦能提升本國吸引投資的能力;歐洲和北美地區也分別有42%和44%的企業主認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有助于促進城市吸引投資[7]。
2.3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提升城市綜合魅力一座城市能舉行國際性大型賽事無疑是對其城市綜合服務與管理能力的一種肯定,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有促進作用,能形成特有的城市名片,并且通過這種名片在更大的區域內宣傳營銷自己。比如上海國際馬拉松,自1996年至今已經舉辦了二十二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項賽事活動,在2017年的上馬比賽中有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的38000人參加,正如上馬的口號“奔跑的城市、市民的節日”,不僅來參賽的選手越來越多,市民觀賽的熱情也有所增長。上馬為上海這座城市打造了一張具有國際特色的名片,透過賽事向世界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精神和魅力。
3體育賽事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機理
體育賽事透過多種途徑對城市形象發揮作用。
3.1賽事選擇:賽事與城市契合共贏在將體育賽事引入城市時,要考慮該賽事與城市的契合度。一方面,賽事和城市的匹配度越高,賽事長期入駐的可能性越高,融合起來也會順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賽事的持續性發展,能夠在城市中長期舉辦下去。城市的經濟水平也是舉辦賽事時要考慮的一項因素,舉辦賽事活動要在城市經濟的能力范圍之內,成本過高會造成城市負擔,對當地的經濟起反作用[6]。一旦有契合度很高的賽事舉辦,政府應該加大賽事的宣傳力度,借助媒體的力量,增加參與和觀看賽事活動人們對城市的了解和認識。城市在選擇比賽時可以遵循以下幾點:一是體育賽事是傳統項目,具有競爭性,市民有參與需求;二是舉辦賽事不增加政府財政負擔,減少經濟損失對政府財政造成的風險;三是城市具備舉辦該賽事的場館設施與專業人才,確保比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
3.2文化融合:賽事與城市協同發展體育賽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體育賽事也經歷了歷史的變遷,有規則的改進、項目的改變等。一項賽事活動來到新的地區,在傳承原有的城市文化基礎上,也會有新的融合,幫助城市塑造有自己特色的賽事文化。像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每一次舉行溫網前,主辦方都會通過影片、舉辦活動的方式回顧溫網的歷史,形成特有的溫網文化,對溫布爾登市的文化也是一種推進。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人文氛圍,這就形成了同樣的體育賽事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氛圍,衍生出來的相關服務也不完全一樣的現象。賽事與城市人文環境的內涵精神趨于一致,公眾才會發自內心地參與和認同,才能真正變成城市文化中的一部分。
3.3品牌效應:賽事與城市聚合提升通過連續舉辦系列賽事打造城市品牌,將賽事變成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這種融合是需要時間的,城市的品牌需要形成長遠效應,不能急功近利。體育賽事不僅是針對城市的特色進行打造,也使城市因為賽事形成了新的品牌。宣傳效應、帶動效應、文化效應、聚合效應、光環效應構成了城市的品牌效應[8]:宣傳效應是指通過市場營銷的手段,像廣告、贊助等方式宣傳城市品牌;帶動效應是指體育賽事的部分關鍵要素,比如場館等,可以為城市增添特色,帶動旅游業發展;文化效應是指將當地的文化與體育賽事融合,以此豐富城市精神文明建設;聚合效應是指聚攏整座城市的資源,整合之后共同打造城市品牌;光環效應是指以舉辦賽事為點,讓市民覺得對城市感到自豪、自信和責任感,增強對城市的熱愛,共同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3.4經濟發展:賽事與城市相互促進任何一座城市想要舉行一項賽事,都必須展現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才能讓主辦方將賽事落戶在當地,越是大型的賽事,對這方面就會越重視。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開始,舉辦奧運會能夠有所盈利,很多國家和地區也逐漸重視體育賽事,認可其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體育賽事與城市經濟之間是相互促進增長的,城市經濟為體育賽事提供資本和勞動力,經濟水平越高,賽事的質量也就越高,體育賽事反過來也會對城市的消費需求有短期的刺激。需求決定供給,公眾需要的產品質量越高,供給側也會逐漸迎合需求向高質量發展,城市的經濟結構可以得到轉變。體育賽事直接創造的價值,主要是圍繞比賽所產生的產品,包括比賽的門票收入、電視轉播權收入、商業贊助收入、商業廣告收入和特許產品收入等。而體育賽事產生的稅收收入對當地政府的影響與其間接對傳媒業、制造業、旅游業、體育中介業、體育彩票業等相關產業的帶動,提升了城市的整體競爭力。
4總結
體育賽事在塑造城市形象中具有積極作用,應當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力求充分認識體育賽事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機理,選擇與城市經濟發展相匹配的賽事,利用賽事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培育品牌賽事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與賽事互利共贏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從而實現城市形象提升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張春萍.體育賽事管理教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
[2]李鵬,鄒玉玲.體育賽事型塑城市特色[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158-163.
[3]陸晨.大型體育賽事與舉辦城市形象契合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4.
[4]王子樸,楊鐵黎.體育賽事類型的分類及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06):24-28.
[5]張璐.城市形象傳播視域下上海F1大獎賽媒體報道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7.
[6]王瑩.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4):467.
[7]袁野,董新風,張明.體育賽事經濟與城市建設關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1):1-6.
[8]康樂.體育賽事促進城市品牌效應研究[J].武術研究,2017,2(01):151-153.
作者:江浩嵐;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