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民族教育發展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民族教育發展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教育發展的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民族教育發展的問題及對策

一、大理州劍川縣石龍村教育發展現狀

石龍村的白族教育涉及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家庭教育,二是私塾教育,三是現代學校教育。這三方面的教育共同構筑起石龍村白族幾百年來的教育體系,形成較為濃厚的教育氛圍。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發展,私塾教育在新中國成立之時為現代學校教育所取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長輩對晚輩的教育,教育的內容涉及社會生活中的諸多方面,如生活經驗、倫理道德等。在石龍村,家庭教育的傳承者主要是祖輩和父輩。生產生活技能多為父母教授,如怎樣種田、插秧;上山采菌子,如何識別菌子有毒;如何做出好的木雕等等。生活經驗、倫理道德等則是爺爺奶奶教得多一些,如尊敬老人、待客有禮、朋友之道等。由于父母忙于掙錢養家,沒有多少空余時間陪伴孩子,所以爺爺奶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施教者。在家庭教育中,各種知識的獲取是在言傳身教中實現的,大多是長輩示范,孩子實踐的模式,日積月累,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便能掌握許多常識與經驗。石龍村現有一所石龍小學,歷史上曾存在一所團結小學,是專為山上的彝族、傈僳族而設,今已合并進石龍小學。2010年,石龍小學共有教師9名,其中專任教師6名,代課教師3名;在校學生總數98人,其中白族73人,彝族22人,傈僳族3人。總數中男生60人,女生38人;村中基本普及了六年義務教育,除彝族、傈僳族外,白族的適齡入學率為100℅,白族輟學率為零。石龍小學6個年級中各年級只有一個班,人數不等。一、二年級在開設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還開設白語課;2006年開始,石龍村開展“白語項目”,至今已有5名教師(4名任課教師、1名管理人員)。學生48人,分大、小班,大班21人,小班27人。教課內容如白語、白族調、霸王鞭等。從學校的基礎設施來看,學校占地面積2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155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室469平方米,生活用房686平方米。在生活用房中,教工宿舍165平方米,學生宿舍341平方米,食堂110平方米,廁所49平方米,其他21平方米。體育場面積660平方米,面積達標。數學自然實驗室儀器達標,體育器械配備、音樂器材、美術器材不達標。共有計算機1臺,圖書2000冊,固定資產總值43.2萬元,其中儀器設備總值3.2萬元,包括專業實驗設備2萬元,專業實習設備1.2萬元。

二、大理州劍川縣石龍村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差,辦學條件仍然落后2008-2009學年中,普通教室和生活用房的面積較往年有了很大的擴充,但實驗室和圖書室的面積卻沒有增加,尤其是圖書室僅有16平方米。除了以上表格中所顯示的數據之外,從石龍小學所填的小學基層統計報表中還了解到:體育器械配備、音樂器材、美術器材仍不達標,如石龍小學體育場雖有籃球架,但籃框已經壞掉;僅有的一臺計算機也是老式的、用了很久、運行很慢的計算機,急需更新換代并增加數量;現有的圖書中大多是別人捐贈的舊書,已經相當破舊。近幾年雖購進一些新書,但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2009年,仍有危房面積878平方米,其中B級241平方米,D級637平方米。

(二)教師隊伍素質差,待遇水平不高縣教育局給定的教師名額是8人,專任教師是固定的6人,代課教師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1人。在石龍小學,基本上一個老師要帶兩門以上的課程,具體的課程是根據開課需要,沒有明確固定下來,一般是一門主科加一門副科。如此安排,非教師專項的課程水平便難以保障;從專任教師的學歷來看,學歷大都是專科或高中水平,或通過進修取得大專水平。代課教師的學歷也在高中或專科水平。因此,教師的專業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專任教師的年齡結構來看,教師有年輕化的趨勢,但仍集中在40歲以上,教師年齡依然偏大。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象值得注意,如教師因個人喜好影響工作、缺少集體觀念、責任心不強等等。石龍小學正式的、年輕教師工資大約是每月1700-1800左右,老教師的工資表上是2800元,扣除公積金和醫保等,實有工資2000元左右。代課教師的工資是固定的,每月530元,按季度發放。專任教師的工資水平基本已經達到國家的正常水平,但代課教師的工資過低,極大地影響代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石龍村是一個十分貧困的小山村,即便專任教師的工資水平與外界持平,在生活條件、外界聯系等各個方面的落后,致使石龍村很難引進高水平的教師。另外,石龍小學的支教教師,支教時間一年,基本上每年都會調走兩個,調入兩個,頻繁的教師更替對學校的管理、學生對老師的適應度等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父母支持子女上學的態度積極,但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經過歷史上長期私塾教育的積淀,石龍村已形成濃厚的教育氛圍。在石龍村經常能聽到父母提起:“希望孩子讀書、愿意供孩子讀書”。多數父母認為,現代社會不論走到哪里,都需要知識,不能沒有文化。但父母支持子女上學的態度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表現在:一是家庭輔導和監督對子女學習有著明顯的輔助作用。經過調研發現,絕大多數父母平日因忙于掙錢養家,空余時間不多,對孩子學習的監督不夠。能夠輔導的,也因父母的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無法深入輔導。子女的作業多是在學校完成。二是表現在子女中考或高考落榜,能否繼續復讀。中考或高考達到錄取分數線的,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基本會讓子女繼續讀書。一旦落榜,在父母或周圍人看來,會認為子女比較笨或因家庭生活貧困而失去復讀機會。

(四)年輕一代的受教育程度仍然偏低,求學積極性不高石龍村年輕一代的受教育程度多數集中在初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仍然較少。以2010年中考為例,石龍共有28人初中畢業,但僅有3人報考高中且結果不理想。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從石龍小學基礎設施、師資力量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石龍學生所接受的基礎教育比較差,一旦升上初中或高中外出讀書,與其他地方的學生相比,基本處于劣勢地位。一旦沒有老師或朋友的正確引導,石龍學生很容易放棄學習,放棄讀書,在自卑中認定自己不是學習的料,轉而選擇外出打工。另一方面,部分想讀書的人,因基礎差、家庭條件限制,無緣進入大學校門,最終也會挫傷其求學積極性。

三、制約石龍村教育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經濟發展落后制約教育發展

石龍村的經濟結構主要由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加工業等構成,主要以農業收入為主。筆者在石龍村調查時觀察到:富裕的家庭經營自己的小公司,已經有能力開上汽車;有的農戶卻家徒四壁;有的家庭因為家人治病而欠下外債,導致孩子被迫輟學;有的家庭,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不得不在放學后幫忙干農活、做家務,干活時間遠多于學習時間。教育資金投入不足,限制基礎教育的發展是經濟制約教育的一個明顯體現。文章對石龍小學的基礎設施條件和教師的待遇問題已做了詳細的剖析,石龍小學的基礎設施仍然不夠完備,教師的素質和待遇均有待提高,這些問題的實現都離不開一個最基本的條件,便是教育資金的投入。一方面,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石龍小學的運營開支完全依賴于國家。國家在教育方面的總投資雖多,但下分到各個行政村、自然村之后,資金數量有限。另一方面,石龍村屬于貧困村,家庭中的教育資金也只能依家庭的富裕程度而定了。

(二)自然環境惡劣限制教育的快速發展

石龍村自然環境差限制教育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石龍村地處山區,海拔2500米左右,年降水量不到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10°C左右,對農業種植有著很大的制約,進而影響到石龍村的經濟發展。第二,石龍村經濟落后,生活條件差,很難引進高水平的教師,也很難留住高水平的教師。第三,學生就讀初中或高中,要到幾十里外的鎮上或縣上甚更遠的地方,距家遠,交通不便,久而久之,有些石龍村的學生和家長便容易產生輟學回家的想法。第四,自然條件差,加之現代化信息設備跟不上,無法接收到外界有價值的教育信息,致使石龍村的學生與外界學生相比,在文化素質以及其他方面均有所不及。

(三)外出務工對教育發展有一定的阻滯作用

外出務工雖然對于石龍村經濟發展、分散剩余勞動力等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對石龍村教育發展起阻滯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石龍村現在外出務工人員總數為118人(男75人,女43人)。一般務工的地點如深圳、昆明、下關、劍川等。外出務工人員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中老年人到外地務工的由于年齡大、無所長而找不到工作。外出務工對教育的阻滯作用體現在:首先,初中、高中畢業或輟學的年輕人,認為外出務工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加之家庭生活困難,不愿再繼續讀書;其次,已經結婚生子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家里的老人照顧,無太多精力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

四、加快民族教育發展的若干建議

(一)加快少數民族社會的經濟發展,以經濟促教育

經濟因素是制約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經濟發展是教育發展的前提條件。要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環境、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因地制宜、“因民族制宜”地挖掘經濟資源,發展民族特色經濟。歷史上石龍村多以種植業為主,兼有采集業、運輸業、商業、加工業等。但石龍村自然環境差,對農作物種植種類有很大限制。近年來,石龍村大力種植白蕓豆,收入明顯提升。采集業主要是每年的5-10月份上山采集野生菌,此活動受季節和自然因素的控制,收入不定。從事運輸業和商業的只在少數且風險性很高。加工業主要是烤菌子,入戶調查時,遇見有幾家配有烤爐,但都是單一的,不成規模。今后石龍村應朝著自主性、規模化的產業發展,并最大限度地開發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如白族調、霸王鞭等,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造福當地。

(二)更好地發揮國家在民族教育發展中的支柱和引導作用

更好地發揮國家在民族教育發展中的支柱和引導作用,具體表現在:第一,通過多種渠道繼續宣傳教育的重要性;第二,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在加大中央財政對民族教育的投資傾斜力度,保證地方財政資金足額投入的同時,廣集社會力量,鼓勵捐資助學,保證有充足的資金可以用于教育的運轉和發展。對于加大的教育投入,可以有針對性地用于以下幾方面條件的改善:(1)完善基礎設施。“普九”下撥的專款多是用于改善學生的教室、宿舍、和食堂,在籌建這方面的同時還要增加教師宿舍、圖書室、多媒體教室、體育場地的籌建。(2)加大對必備配套設施的投入。比如圖書報刊、電視、多媒體設備、電腦、實驗器材、體育器材等。(3)提高教師待遇水平,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第三,做好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隊伍素質。(1)設立培訓專項經費,主要用于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深造,下大力氣夯實教師的基本功,提高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信息化技術技能的掌握。(2)推動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工作,幫助教師在交流中成長。

(三)提高父母與子女對教育關注的自覺性

國家對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負有重大的責任,少數民族中的父母與子女對本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是子女接受教育所帶來負擔(如教育費用、學習輔導和監督責任等)的直接承擔者,所以父母的教育觀念直接決定了子女受教育的情況;子女是教育的直接承受者,子女對教育的認識、理解同樣制約著教育的發展。提高父母與子女對教育關注的自覺性,認識與理解教育重要性是基礎,觸碰個人切身利益是“催化劑”,不能使用任何的強制性手段,只能通過不懈努力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少數民族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觀念推陳出新、父母與子女的教育關注自覺性提高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是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強大助力。綜上所述,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受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人的主觀觀念、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教育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需要少數民族社會的全面發展和教育發展中主要參與人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根本解決。

作者:郗玲芝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产中文字幕| 绿巨人晚上彻底放飞自己| 国色天香精品一卡2卡3卡|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放| 在线a免费观看最新网站| 欧美性xxxxx极品娇小|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天天在线天天综合网色| 国产精品黄大片观看| a毛片免费播放全部完整| 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日韩欧美小视频|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再一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视频| 蜜桃麻豆WWW久久囤产精品| 国产婷婷综合丁香亚洲欧洲| xxxx日本黄色|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经 | 久久96精品国产| 日韩av高清在线看片|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观看| 亚洲美女色在线欧洲美女| 男男车车的车车网站免费| 午夜时刻免费实验区观看|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99re最新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18禁止看的免费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