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教師培訓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普通高等院校的擴招,我國各高職院校的招生正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生源普遍基礎知識較差,但思維活躍,個性較強,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來源廣泛,教師能力評價體系尚不健全。本文將從新形勢下教師培訓方面進行研究,為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培訓
1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培訓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普通高等院校的擴招,我國的高職院校招生形勢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江蘇參與提前招生的高職院校達到了空前的85所,計劃招生75300人左右,但全省總報名人數只有6萬多人,多所高職院校的實際報名人數遠低于計劃數,這與以往的招生形勢形成了強烈對比[1]。目前各大高職院校的中招注冊生源成為主力,這些學生大多是在中小學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的普遍特點是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興趣不濃厚,但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自我意識相對較強,渴望自由,追求個性是他們的一個顯著特征。此外,我國目前高職教師來源廣泛,包括普通高校畢業生、企業工作人員、外聘的專業教師等,在我國高職教師就業準入制度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如此多的教師來源勢必會影響到高職教師群體的整體師資水平[2]。因此在新形勢下,各高職院校應重視師資隊伍的培訓和建設。
2高職院校專業教師培訓的幾點建議
2.1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
高職院校的教師與普通高校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高職專業教師往往還擔任著班主任的工作,與學生相處的時間相對較長,感情較深,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更大[3]。但是由于高職教師隊伍的特殊性,加之高職院校師資規模小,任課教師授課負擔重,精力分散,導致教師容易忽略對學生的管理,經常會導致學生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沒有組織觀念和時間觀念,過分強調自我性,沒有集體意識等,甚至會產生心理問題,他們比普通高等院校學生更需要教師在生活和學習的輔導和指引,而這也是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培訓中所缺乏的。因此高職院校應完善班主任培訓機制,注重對教師的心理健康輔導和培訓,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學校也應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考核機制,將個人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和組織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把考核結果作為教師獎懲、進修、職務晉升等的重要依據,最大限度的發揮出高職班主任的作用。
2.2提升信息化教學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知識信息來源更加多元化和實時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中能發揮的作用已捉襟見肘,教師應主動適應多元信息化資源這一局面,加強自身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充分利用好信息資源。高職院校應做好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規劃和培訓工作,將信息教學能力作為教師必備的一項核心技能,加大對相關教學資源的開發,針對不同專業的老師,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努力構建高職信息化教學網絡,給教師提供一個可以長期深化學習的網絡平臺,在平臺內整合入各專業的學習型以及實踐性教學資源,實現教師的自我學習[4]。同時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源,公開課、微課、教學課件等,促進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提高。
2.3構建教師學習和發展共同體
高職教育中理論和實踐并存,每個教師的專業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而是需要教師之間不斷的交流溝通,交換意見,分享經驗,針對教學中的共同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特別是對于新入職的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有助于消除他們的困惑和消極情緒。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師發展共同體,首先應做好本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學科為單位組建學習發展小組,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針對青年教師的個人發展規劃并結合自身特點,對青年教師的發展提出建議;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匯報近期教學情況和問題,有針對的對青年教師進行評估和指導;開展教育科研培訓工作,包括課堂教學研討、各類省市級競賽的培訓指導、教科研活動講座等。深化加強校企合作,讓廣大教師能夠深入到一線中去,將從企業中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教學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素養,讓教師真正成為一位多面手。
3結語
在新的招生形勢下,高職院校加強對教師的班主任培訓,優化學生管理工作,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打破傳統課堂的束縛,給教師提供自主學習和提升的網絡平臺,構建教師學習發展共同體,促進教師在理論和實踐水平的全方位發展,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制度,才能促進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為現代高職院校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葛奇偉.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招生宣傳工作機制創新研究[J].高教學刊,2017(04):167-168.
[2]孫露,王亞南,林克宋.高職新入職專業教師培訓現狀、需求及建議[J].師資培養,2015(14):8-12.
[3]王燕燕.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優勢研究[J].讀與寫,2016(03):79.
[4]閆麗芳.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校本培訓實踐及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03):78-80.
作者:陳智 單位:南通開放大學機電工程學院